新媒介能带来什么——读《“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头看中国这些年的社会发展,必定绕不开媒介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不少知识人曾经对新媒介寄予厚望,认为技术上实现了自由、平等的参与,就会带来潜在的政治参与的要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但事实却并没有这么简单,技术给政治参与和文化参与带来了空间,给抵抗带来了空间,给结社带来了空间,同时,技术也带来了新的资本发掘领域,带来了塑造政权合法性的新途径.技术必须还原到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看到它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它所具有的潜力.
其他文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着眼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新时代我
<正>刘欣欣是一位资深记者,在新华社供职多年,其从事新闻工作的业绩足可骄人。但他最近出版的新著《人性与灵魂》(天地出版社2016年3月),却像是诗人艾略特《荒原》里的夏天,
“之乎者也”等文言虚词自何而来?时下的语言教科书告诉人们,因为“先秦书面语与口语一致”(或“基本一致”),所以“之乎者也”满篇的“文言”就是古人的口语。但近日出版的孟昭连著《之乎者也非口语论》,对这一问题的追根溯源却挑战着语言学告诉人们的这些常识。从书名就可看出,作者否定这些通行于教科书上的观点,他认为“之乎者也”这些历来被当成古人口语的所谓“语气词”,其实只是用来断句和提示语气的书面语符号。通俗
2013年以来,江苏省兴化市社按照全国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的统一部署,以成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基层组织、服务、经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