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在中央和地方刺激经济政策的有效带动下,经济运行出现回暖迹象,但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大。我们对宏观经济总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对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是:随着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的进一步落实,效应更加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可能实现真正缓慢复苏,走出危机尚需时日。从现在起,我们将逐步步入“后危机时期”。及早准备,超前谋划,做好“后危机时期”的工作,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积极应对危機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四季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使处于快速成长中的皖北煤电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面对这场危机,我们见事早,行动快,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基于集团公司近几年通过战略、管理、人本打下的较好基础,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强,我们作出一个基本定位:这次危机对于皖北煤电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进而明确了“坚定信心渡难关,抢抓机遇促发展”的应对危机指导方针,明确了“坚守战略定位,适时灵活调整,加快收购步伐”的应对策略,明确了“在逆境中实现新跨越”的总体目标,制定出“2383”应对危机工作体系(抢抓两大机遇,紧扣三大重点,应对八大挑战,做好三大保障),出台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十项暂行管理规定》。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危机的惊涛骇浪趋于平稳,我们应对危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受住了“生死”、“快慢”的大考,实现了初战告捷,企业呈现出逆势增长、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态势。今年1~4月份,集团公司产销两旺,质量提升,收入增长,成本下降,回款正常,煤炭产、销量、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19%、20%、21%。
  
  “后危机时期”的挑战与机遇
  
  做好“后危机时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要着眼危机过后,分析可能带来的新挑战。
  
  (一)“后危机时期”特征
  第一,经济复苏缓慢。出口继续下降,内需仍将乏力,投资拉动见效“短”。
  第二,物价指数还在小幅下滑或平稳中波动。经济回暖压力仍然很大。
  第三,对形势发展评价不一。往往会出现:宏观评价较好,而微观见效差。不确定因素增多,政策变化加大,使人们的心理变得复杂而迷茫,从而影响人们的信心。
  第四,行业间复苏速度快慢不一。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间复苏快慢也不一。
  第五,银行坏账风险增大。由于银行已经投放巨量的贷款,为减少风险,银行信贷投放将会控制,速度会变慢,惜贷现象可能还会发生。
  
  (二)“危机后”的新挑战
  从现在的形势看,危机将可能在明年结束。危机结束之日,就是通胀来临之时。这是经济周期变化规律。
  通胀对我们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资金的缩水。
  二是难以超越竞争者。在通胀形势下,我们在发展,在向前跑,别人都在跑,要超越他人,就要求我们比别人跑得更快。目前,我们煤、煤化工、物流战略“三极”成长的高度不够,竞争优势不明显,项目储备的结构优势不突出,储备的项目数量不充分。
  
  (三)我们的有利条件
  一是在这轮危机中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战略增长“三极”快速形成。近几年,我们通过加快战略实施,推进结构调整,新项目已全面展开,形成了战略增长“三极”——煤、煤炭物流、煤化工。这种格局可带来“三个互动”,在两大板块之间互动、在省内省外互动、在煤炭生产与物流中互动,从而在战略上能够调整自如,大大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三位一体”管理的保障。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构建出煤矿管理新模式和集团管控模式,我们有了机制和制度的保证,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四是有一个危机意识强、目标理想远大、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
  以上四个方面,都为我们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应对“后危机时期”
  新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调整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经营策略上进行调整。在危机中,我们强调稳健经营、稳中求进。而在“后危机”时期及危机后,则要果敢行动、突进发展。果敢行动就是要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举、大胆之举;突进发展就是要练好功夫,借助外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后危机时期”的果敢行动,目的是为了危机后的突进发展。
  策略的变化,需要思想观念应时而变,以应变的思想去应对变化的形势。果敢行动、突进发展,关键是要增强勇气、胆识、魄力。果敢行动、突进发展正是我们企业“创新”精神的体现。
  
  (二)“后危机时期”的工作举措
  第一,坚定信念,坚守战略目标不动摇。按照确立的规划和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推进,做好长期准备。
  第二,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扩大战果。继续认真落实“2383”和“十条规定”,在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促进管理上新台阶:一要结合实际,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找出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迎接挑战的工作重点。二要深化以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管理,务求取得更大实效。三要加快煤矿管理新模式和“三减"212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进发展新跨越:一要加快已经确定项目的实施速度,抢抓低成本建设机遇。二要利用市场复苏慢、复苏的差异性以及政策多变之际,寻找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重点围绕“三极”,加快战略成长速度:煤业上,积极参与山西、内蒙煤矿的整合重组;物流上,积极推进码头、运输等环节的建设;煤化工上,积极推进行业内的联合兼并重组。
  第三,未雨绸缪,实施价值投资迎战通胀。我们将适时增加负债,规避利率损失和资金缩水,扩大符合战略需要和变现能力强、增值空间大的资产储备(如土地、矿产资源等),增加资产升值空间。同时,加快战略项目储备和优化,拿到更多的项目,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借机加快制度、机制创新,为实现新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稳妥推进集团管控,发挥各板块的积极性,实现战略“三极”快速发展。集团管控模式特点:定位准确、权责明晰,流程顺畅、组织科学,管控有力、管理增值。核心是明确了“集团一恒源煤电—煤矿”三级架构的功能定位。其中集团定位为战略规划中心、投资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服务共享中心,恒源煤电定位为业务运营中心,煤矿定位为生产中心。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界定管理权限,明确了三级的职责,同时明确集团、恒源两级部门的职能职责,清晰了责任边界。通过实施集团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在活力,提升竞争能力,促进快速成长。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第五,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为打造常青基业提供素质保证。
  第六,继续组织开展好“两大活动”,发扬“三大精神财富”。
  我们在危机中形成了危机意识、昂扬斗志和良好作风三大精神财富,要想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时刻觉醒着,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在后危机时期,我们要把这三大精神财富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充分利用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解放思想、应对危机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做好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好建国60周年和建企25周年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统一员工的思想,强化员工的忧患意识,激发员工的士气,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的局面,为应对新挑战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经济的波动,环境的变化,在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往往为企业发展尤其是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我们期望,通过积极有效的策略措施,抓住这一轮经济波动中蕴藏的多重机遇,实现“3443”的发展新目标,即到2014年企业成立30周年时,原煤产量达到4000万吨,原煤人员控制在4万人以内,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从而为加速安徽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皖北煤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其他文献
【正】 70年代末年,我在南方第一次听到《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从此橄榄树的青枝绿叶便在梦里摇曳,伴我走遍万水千山。多年后再来审视这支歌曲,我才惊讶地发现,一首歌谣的流行
中国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把女性作为歌咏对象的,<诗经&#183;氓>、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不朽之作,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她们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集中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里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
【正】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等专家最近在一项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应注意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扭转近几年我国房改一波三折、步履维艰的局面。
围绕教材中富有挑战性的例题、习题,让学生观察特点,概括、证明其结论.整个过程中,展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精神,从而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
用电机的d、q、o坐标变换理论,对低转差法测量凸极同步电机同步电抗的理论依据作出定量的证明。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成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和
眼下,在上海流行一句话——跳出上海看上海。如果追溯源头的话,这句话应该源于今年的上海“两会”。  在1月份的上海“两会”上,新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直言,上海考虑事情要从全国来考虑,要从国家全局来考虑,可能有时候要吃点亏,但上海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与此相应的是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讲话——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不是“亚洲的纽约”。    这是在社保基金案,特别是去年全国“两会”之后,上海新气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