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良好的人际互动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心理契约”作为人际互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学生管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参与互动的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个体。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过程的“心理契约”模式为:心理相遇即“同感或共鸣”阶段;心理相约即“积极主动交流”阶段;心理相融即“彼此悦纳对方”阶段,心理相守即“心理契约”阶段。
其他文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研究生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整个培养质量。制约研究生课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而在当今时代,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需要处理好五个
弹性式"4+2"分层模块的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就业能力,对于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是紧密相联系的:时代精神制约着大学精神的铸就;同时大学精神对时代精神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铸就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理应重塑现代大学精神,提升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制度缺失、资源缺乏、实践缺位等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创业教育应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地方财政支持与社会捐助并举;校企联动,形成创业人才培养摇篮。
以都市农业发展为背景,探讨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科(工学、理学、英语语言学、管理学等)的发展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都市农业建设,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科
高校在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而竞争优势则来源于其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其本身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