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到兴趣。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中,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如果教师想把课堂教好,就一定要先把课本读熟,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领会教学重点,并挖掘其中的训练要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吃透课本。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沿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无用功”,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立、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教学方法的科学设计,从而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性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这样,教学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
一是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二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三是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非观还没有确立,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小学阶段,语文这门课程同样担任着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情感的重任。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来自书中的积极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荣辱观等等。此外,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体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课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似乎是老生常谈,可又为何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由此它的重要性可见一般。爱读书很重要,但是会读书更重要。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有目标地阅读。如教《珍珠鸟》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动情地范读,学生立刻会被吸引。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那人鸟和谐相处的场面,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通过朗读,学生加深了对作者的崇敬,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特别是作者最后的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到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之间,都要有真诚的信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查贺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
[2]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到兴趣。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中,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如果教师想把课堂教好,就一定要先把课本读熟,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领会教学重点,并挖掘其中的训练要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吃透课本。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沿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无用功”,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立、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教学方法的科学设计,从而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性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这样,教学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
一是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二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三是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非观还没有确立,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小学阶段,语文这门课程同样担任着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情感的重任。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来自书中的积极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荣辱观等等。此外,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体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课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似乎是老生常谈,可又为何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由此它的重要性可见一般。爱读书很重要,但是会读书更重要。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有目标地阅读。如教《珍珠鸟》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动情地范读,学生立刻会被吸引。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那人鸟和谐相处的场面,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通过朗读,学生加深了对作者的崇敬,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特别是作者最后的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到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之间,都要有真诚的信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查贺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
[2]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