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成语以其结构凝练、简洁明快、言简意赅、要言不烦等特点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成语教学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正确使用汉语成语成为衡量外国人汉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表中的“四字格”成语入手,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关键词:汉语成语;对外汉语教学;语义教学
一、引言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背景
1.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发展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发展,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又重新散发出动感的活力。
2.汉语成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汉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古汉语的“活化石”,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一直都被人民群众广泛使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掌握并正确使用一定的成语,无疑有助于其汉语水平的提高,使表情达意更加简便丰富。
3.考试、比赛的需要
纵观当今各种各样的汉语比赛,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成语的身影。历年的中央电视台“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评委更是将参赛选手的成语使用能力作为其晋级与否的重要指标。可见,出于对考试、比赛等的需要,汉语学习者也应该重视汉语成语的学习。
(二)成语的特征决定了成语教学不是孤立的词汇教学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由于熟语的造句作用相当于词,人们把它当做一个语言单位来用,因而,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属于一般词汇。”所以由此看来,成语教学属于一般词汇的教学。但我们说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分开来孤立进行的,这三部分贯穿于整个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始终。词汇的教学总要涉及到词的结构和用法,这就需要研究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涉及到语法教学,所以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是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原则与对象
说到词汇教学,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所学的词汇必须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笔者在翻阅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一级到六级发现,只有在六级的词汇表中出现了成语。这也印证了词汇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同时也规定了教学对象应该是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此时他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学习真正地道的汉语,有必要加大词汇量尤其是成语的输入。然而汉语成语不计其数,哪些才适合成为教学内容呢?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筛选
笔者从汉语学习者的实际交际需要出发,以《新华成语词典》为参照,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中筛选出所有成语,共118个,逐个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发现这些成语之所以能被收入《大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能够使表情达意更加生动简明
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主要是对其进行汉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检验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成果,直接体现在留学生的日常交际中。汉语成语要言不烦、画龙点睛的特点能够使人们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加简洁生动。而留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些成语则更能使文章出神入化,收到良好的效果。《大纲》中的这类成语有:爱不释手、不可思议、当务之急、无可奉告等。
2.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成语在很大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教授留学生成语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大纲》中收录的这类成语有:拔苗助长、半途而废、画蛇添足等。
3.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类成语主要有:见义勇为、兢兢业业、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等。它们都是对中华名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美德的概括,留学生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学习,不但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能够感同身受,指导自身的行为规范。
4.某些固定结构能够派生出更多的成语
如《大纲》中收录的“千方百计”、“无穷无尽”等,都是一些固定的结构——“千×百×”、“无×无×”,留学生学习这些成语可以依此类推,从而记忆更多相同结构的成语。
笔者在筛选出这些成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主要从成语语义教学这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拙见。
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成语语义教学探讨
(一)理解成语意义的重要性
对成语意义的教学绝对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重点。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这些成语,是建立在对其意义完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成语的意思一窍不通,何谈正确使用?相反,如果一个学生造出的句子不是很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但他能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听得懂的,这也是一种进步。另外,如果说成语的读音和字形可以死记硬背的话,那么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则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反过来也能促进其语音,特别是字形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笔者综合分析了这118个成语,它们的含义不外乎有两类:一类是字面含义本身就是成语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类是成语要表达的意思是其字面意义的比喻或引申。不管某个成语属于哪一类,笔者都主张以小见大,先从成语字面入手,分别解释各语素的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整合,最终得出该成语的字面含义。对于有些成语比喻义或引申义的教学,也必须先从字面含义入手,因为其比喻或引申义也是依附于字面含义存在的,不可能脱离开来。可见,正确理解成语中各语素的义项是把握整个成语意义的前提。 (二)成语本义的教学
对于第一类成语,有“爱不释手”、“半途而废”、“当务之急”、“恍然大悟”、“刻不容缓”等。像这些成语的教学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拿“爱不释手”来说,“释”是“放下”的意思,“不释”就是“不放下、放不下”,这样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出来了,“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半途而废”这个成语有些学生会写成“半途而费”,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其语素的意思。“废”这里是“废止、停止”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做事情做到一半就停止了,指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学生真正了解了其中的含义,相信“废”就不会写成“费”了。“当务之急”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学生知道“务”这里指“事务”,就不会记成“当物之急”了。总的来说,对于这类成语的教学比较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对于成语意义的理解和字形的认识,但不应成为教学的难点,即教师应适当控制这部分成语的教学时间,对于一些地方,只要稍微点一下,让学生自己多加体会和练习即可。
(三)成语比喻义和引申义的教学
对于第二类成语,也就是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成语本身的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思的比喻或者引申。这类成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的成语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典故,纯粹就是为了用本义来比喻或引申出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如“雪上加霜”、“咬牙切齿”、“斩钉截铁”等。对于这类成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字面含义,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猜测出比喻或引申义。拿“雪上加霜”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讲解,“本来下雪就比较寒冷,你只穿了一件短袖站在雪地里,第二天早上发现又下了一层霜,可谓是冷上加冷,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痛苦。那么同学们可以把这里的‘雪’‘霜’看作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什么呢?”相信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总会有学生答出这里的“雪”和“霜”比喻现实生活当中的苦难和不幸,而整个成语也是比喻灾难祸患接踵而至,苦上加苦。如果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自己猜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含义,不但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也会加深他们对该成语的记忆,相信即使一个星期都没有复习,他们也能记忆犹新。
2.这类成语中的另一种类型的教学相对来说会困难一点,因为它们都带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就不得不涉及到成语的来源、历史、典故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会对这类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点的讲解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有机地结合,让学生不但弄懂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某一方面的认识,一举两得。这类成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拔苗助长”、“画蛇添足”等。“拔苗助长”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当然,教师不可能就这样直接将原文拿来讲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针对这类成语的教学,笔者建议不妨采用《新概念英语》的模式。《新概念英语》是一套经典的英语学习教材,其每课都是一篇独立的小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整篇课文下来,学生学到了语言点,也明确了整个故事讲的内容,获得一条人生真谛或价值准则。所以像“拔苗助长”,教师就可以将上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增加一些语言点和词汇量。整个过程其实就相当于教师自己编课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的单词和语言点,最后也通过整篇课文得出了“拔苗助长”这条成语,知道了这条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而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只会导致失败。如果教师能在课文中配上插图,即一个农民在烈日下将秧苗拔起,这样做可以使课文更生动形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些固定格式成语的教学
在讲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多归纳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固定格式可以给予拓展。例如在讲解完“无穷无尽”、“无忧无虑”后,可以针对“无×无×”这一格式进行延伸,指出“无×无×”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前面,强调“没有”,进而引申出“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无亲无故”、“无情无义”、“无声无息”、“无时无刻”、“无怨无悔”等。而“千方百计”中“千×百×”则正好与“无×无×”所表达的意思相反,表达的是数量很多,如:“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千锤百炼”、“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等。教师如果能让学生这样对比记忆,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即使他们从没见过“无情无义”这个成语,但他们知道“无×无×”这一结构表示的是“没有”,进而再联系“情”和“义”,也能够知道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五)成语中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的教学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适量扩展一些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如教师讲到“半途而废”时,可以引出大纲中的另一成语“锲而不舍”,让学生联想记忆,也可以再扩展纲外的“持之以恒”,讲到“雪上加霜”时可以引出“火上浇油”、“雪中送炭”等。但教师的这种扩展切忌多多益善,应该点到为止,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因为有些近义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可能完全一样,如“雪上加霜”和“火上浇油”,二者都可指人为的主观上的破坏,有意扩大事态,但“雪上加霜”还可指灾祸不断,而“火上浇油”并无此意。所以教师一定要考虑这种拓展对学生的影响,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结束语
前人对汉语成语有过细致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基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很少有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而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成语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对这一现状的解决刻不容缓,这些都需要我们全体对外汉语教师和专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成语教学之路。而本文也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鉴于自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
[4]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
[5]崔娜.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J].语言教学研究,2008,128-13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关键词:汉语成语;对外汉语教学;语义教学
一、引言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背景
1.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发展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发展,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又重新散发出动感的活力。
2.汉语成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汉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古汉语的“活化石”,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一直都被人民群众广泛使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掌握并正确使用一定的成语,无疑有助于其汉语水平的提高,使表情达意更加简便丰富。
3.考试、比赛的需要
纵观当今各种各样的汉语比赛,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成语的身影。历年的中央电视台“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评委更是将参赛选手的成语使用能力作为其晋级与否的重要指标。可见,出于对考试、比赛等的需要,汉语学习者也应该重视汉语成语的学习。
(二)成语的特征决定了成语教学不是孤立的词汇教学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由于熟语的造句作用相当于词,人们把它当做一个语言单位来用,因而,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属于一般词汇。”所以由此看来,成语教学属于一般词汇的教学。但我们说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分开来孤立进行的,这三部分贯穿于整个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始终。词汇的教学总要涉及到词的结构和用法,这就需要研究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涉及到语法教学,所以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是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原则与对象
说到词汇教学,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所学的词汇必须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笔者在翻阅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一级到六级发现,只有在六级的词汇表中出现了成语。这也印证了词汇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同时也规定了教学对象应该是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此时他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学习真正地道的汉语,有必要加大词汇量尤其是成语的输入。然而汉语成语不计其数,哪些才适合成为教学内容呢?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筛选
笔者从汉语学习者的实际交际需要出发,以《新华成语词典》为参照,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中筛选出所有成语,共118个,逐个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发现这些成语之所以能被收入《大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能够使表情达意更加生动简明
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主要是对其进行汉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检验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成果,直接体现在留学生的日常交际中。汉语成语要言不烦、画龙点睛的特点能够使人们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加简洁生动。而留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些成语则更能使文章出神入化,收到良好的效果。《大纲》中的这类成语有:爱不释手、不可思议、当务之急、无可奉告等。
2.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成语在很大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教授留学生成语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大纲》中收录的这类成语有:拔苗助长、半途而废、画蛇添足等。
3.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类成语主要有:见义勇为、兢兢业业、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等。它们都是对中华名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美德的概括,留学生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学习,不但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能够感同身受,指导自身的行为规范。
4.某些固定结构能够派生出更多的成语
如《大纲》中收录的“千方百计”、“无穷无尽”等,都是一些固定的结构——“千×百×”、“无×无×”,留学生学习这些成语可以依此类推,从而记忆更多相同结构的成语。
笔者在筛选出这些成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主要从成语语义教学这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拙见。
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成语语义教学探讨
(一)理解成语意义的重要性
对成语意义的教学绝对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重点。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这些成语,是建立在对其意义完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成语的意思一窍不通,何谈正确使用?相反,如果一个学生造出的句子不是很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但他能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听得懂的,这也是一种进步。另外,如果说成语的读音和字形可以死记硬背的话,那么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则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反过来也能促进其语音,特别是字形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笔者综合分析了这118个成语,它们的含义不外乎有两类:一类是字面含义本身就是成语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类是成语要表达的意思是其字面意义的比喻或引申。不管某个成语属于哪一类,笔者都主张以小见大,先从成语字面入手,分别解释各语素的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整合,最终得出该成语的字面含义。对于有些成语比喻义或引申义的教学,也必须先从字面含义入手,因为其比喻或引申义也是依附于字面含义存在的,不可能脱离开来。可见,正确理解成语中各语素的义项是把握整个成语意义的前提。 (二)成语本义的教学
对于第一类成语,有“爱不释手”、“半途而废”、“当务之急”、“恍然大悟”、“刻不容缓”等。像这些成语的教学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拿“爱不释手”来说,“释”是“放下”的意思,“不释”就是“不放下、放不下”,这样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出来了,“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半途而废”这个成语有些学生会写成“半途而费”,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其语素的意思。“废”这里是“废止、停止”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做事情做到一半就停止了,指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学生真正了解了其中的含义,相信“废”就不会写成“费”了。“当务之急”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学生知道“务”这里指“事务”,就不会记成“当物之急”了。总的来说,对于这类成语的教学比较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对于成语意义的理解和字形的认识,但不应成为教学的难点,即教师应适当控制这部分成语的教学时间,对于一些地方,只要稍微点一下,让学生自己多加体会和练习即可。
(三)成语比喻义和引申义的教学
对于第二类成语,也就是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成语本身的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思的比喻或者引申。这类成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的成语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典故,纯粹就是为了用本义来比喻或引申出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如“雪上加霜”、“咬牙切齿”、“斩钉截铁”等。对于这类成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字面含义,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猜测出比喻或引申义。拿“雪上加霜”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讲解,“本来下雪就比较寒冷,你只穿了一件短袖站在雪地里,第二天早上发现又下了一层霜,可谓是冷上加冷,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痛苦。那么同学们可以把这里的‘雪’‘霜’看作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什么呢?”相信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总会有学生答出这里的“雪”和“霜”比喻现实生活当中的苦难和不幸,而整个成语也是比喻灾难祸患接踵而至,苦上加苦。如果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自己猜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含义,不但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也会加深他们对该成语的记忆,相信即使一个星期都没有复习,他们也能记忆犹新。
2.这类成语中的另一种类型的教学相对来说会困难一点,因为它们都带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就不得不涉及到成语的来源、历史、典故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会对这类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点的讲解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有机地结合,让学生不但弄懂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某一方面的认识,一举两得。这类成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拔苗助长”、“画蛇添足”等。“拔苗助长”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当然,教师不可能就这样直接将原文拿来讲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针对这类成语的教学,笔者建议不妨采用《新概念英语》的模式。《新概念英语》是一套经典的英语学习教材,其每课都是一篇独立的小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整篇课文下来,学生学到了语言点,也明确了整个故事讲的内容,获得一条人生真谛或价值准则。所以像“拔苗助长”,教师就可以将上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增加一些语言点和词汇量。整个过程其实就相当于教师自己编课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的单词和语言点,最后也通过整篇课文得出了“拔苗助长”这条成语,知道了这条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而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只会导致失败。如果教师能在课文中配上插图,即一个农民在烈日下将秧苗拔起,这样做可以使课文更生动形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一些固定格式成语的教学
在讲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多归纳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固定格式可以给予拓展。例如在讲解完“无穷无尽”、“无忧无虑”后,可以针对“无×无×”这一格式进行延伸,指出“无×无×”分别用在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前面,强调“没有”,进而引申出“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无亲无故”、“无情无义”、“无声无息”、“无时无刻”、“无怨无悔”等。而“千方百计”中“千×百×”则正好与“无×无×”所表达的意思相反,表达的是数量很多,如:“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千锤百炼”、“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等。教师如果能让学生这样对比记忆,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即使他们从没见过“无情无义”这个成语,但他们知道“无×无×”这一结构表示的是“没有”,进而再联系“情”和“义”,也能够知道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五)成语中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的教学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适量扩展一些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如教师讲到“半途而废”时,可以引出大纲中的另一成语“锲而不舍”,让学生联想记忆,也可以再扩展纲外的“持之以恒”,讲到“雪上加霜”时可以引出“火上浇油”、“雪中送炭”等。但教师的这种扩展切忌多多益善,应该点到为止,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因为有些近义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可能完全一样,如“雪上加霜”和“火上浇油”,二者都可指人为的主观上的破坏,有意扩大事态,但“雪上加霜”还可指灾祸不断,而“火上浇油”并无此意。所以教师一定要考虑这种拓展对学生的影响,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结束语
前人对汉语成语有过细致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基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很少有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而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成语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对这一现状的解决刻不容缓,这些都需要我们全体对外汉语教师和专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成语教学之路。而本文也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鉴于自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
[4]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
[5]崔娜.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J].语言教学研究,2008,128-13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