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人数显著增加,尤其近几年来,参加“洋高考”的内地学生大幅度增长,小留学生出国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洋文凭”。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现实动因各不相同,主要有:规避国内激烈的高考竞争;对于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不认可;对未来就业形势的判断;一种盲从的心态。 不断升温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热现象,其弊也日益显现:一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如不加以规范、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会给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造成人才和资金的大量流失;二是中外学校在语言、生活、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给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也给部分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三是高昂的留学费用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四是留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发生偏向,与国内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隔离。由此引发了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思考。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国际的重大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及全球意识,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基础教育国际化应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大背景下,采取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式,关键在于“为我所用、自主创新”。在参与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的挑战。教育国际化必须是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国际化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本国教育特色基础之上的,通过开展国际化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减少文化冲突,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在比较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存续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注重将中国常规基础教育优势和国际教育精华相结合。对西方教育合理内核的肯定也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