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住宅建筑坍塌破坏性极大,是地震灾害中对人身财产威胁最大的因素。在提高住宅建筑抗震能力的前提下,也要将抗震当成提高抗震措施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住宅施工;抗震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筑开始施工之前的设计规划中就已经虑了国家规定的抗震烈度,一切建筑物的关键使命是在地震灾害来临的时候,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工艺已经日益成熟,框架结构的应用有很多优势,良好的抗震性,整体更加稳固,更轻的墙体,更快的施工速度,更灵活的内部布局,都使建筑施工更让人们放心。抗震能力是每栋建筑最先考虑的一方面,这就要求从规范设计到工程施工,都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应标准进行,确保建筑物的良好抗震性,相关监察部门也要将抗震施工作为考核施工和设计部门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将抗震摆在第一位,才能建造经得起各种灾害考验的建筑,这也是抗震建筑施工的初衷。
二. 住宅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设防的目标如下:
1、如果所遭受的是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多遇的常规地震,建筑物不受损坏,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如果遭受到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损坏,但不会对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经修理仍可使用;
3、如果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要尽量保证建筑物不倒塌。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上,设计方可以按照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这三个层次进行考虑。
三.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有很多要素影响到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而且这些影响要素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影响到抗震性的外部要素为,住宅建筑未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主要有施工的质量偏低,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建筑所选定的地址不合理等等;就住宅建筑自身来讲,主要包括房屋的结构和时间等层面上的问题。文中主要就建筑自身方面进行研究:
1.房屋的结构。
如果房屋的结构匀称,规则,则它的抗震性要比同条件下其他房屋的抗震性强。如果房屋的结构不规则,比如上大下小,一面偏重一面偏轻等。这样的房屋抗震性就不是很强。就跃层和复式以及错层户型的住宅房来讲,它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舒适度要比平层的房屋好很多,但是它的抗震效果却不如平层房屋的抗震效果好。
2.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住宅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与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所使用的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存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等,这些都会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施工时,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比较到位,则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就比较好;否则即使建筑设计的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对住宅建筑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房屋的居住时间。
通常情况来讲,时间越早的房屋它的抗震设防标准越不强,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后来建筑的房屋的抗震性能要以前建造的房屋的抗震性强很多。通常情况下,抗震标准会依据具体状况每隔十年调整一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逐渐地提高抗震防设标准的要求。就这个层面来讲,居住时间越久的房屋抗震性就会偏低一些。
4. 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当时当地的建筑材料及施工质量的影响。
有的住宅建筑抗震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标准、型号等要求也相对较高,比如建材质量的好坏,混凝土标号是否合理,钢筋是否合格等诸多因素,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施工队伍的和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施工技术及应用的重要因素,有的施工队伍管理完善,控制严格,因此建造的房屋质量就高,抗震性能相应的就好。最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住宅建筑的后期改造的影响较大。在住宅建筑的初期设计过程中,大多数住宅建筑均会充分考虑到房屋的抗震需要,因此对于建筑内的有些部分是不能够进行改动的,因为一旦破坏建筑的整体防震设计和抗震结构,那么就会较大程度的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甚至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住宅建筑很有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的情况。
5、设计方面的影响。
一些设计部门为追求外观效果,设计出一些不规则的住宅建筑,造成建筑不完全符合建筑工程学标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抗震技术无法完全运用。即使是在一些日常所见的建筑中,也很容易发现影响抗震效果的建筑,诸如近年越来越火的跃层、错层和复式结构住宅建筑,在这些建筑结构出现之前人们对房屋的认识只停留在平层阶段,户型是人们挑选房屋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错层、跃层、复式是这种要求的现实体现。上档次、舒适成为此类建筑吸引人眼球的因素。但是从抗震技术标准多方面来衡量,新近出现的这种创新还不完全成熟,平层相对于华丽的跃层复式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这是需要人们慎重考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说,当一栋建筑的建筑施工周期过长时,如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施工,最初的设计施工标准是既成的,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人们对抗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也要将建筑施工中技术革新方面考虑进去,来达到相应的标准。
四. 住宅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及优化对策
1.注重提高墙体砌筑的抗震功能。
墙体的框架为维护构件,对于砖混结构来讲,它为承重构件。虽然砖的强度不如混凝土的强度的好,但是抗震性能的好坏是受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和承重结构的衔接方式,施工的质量等影响。就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来讲,它是经过提高圈梁的数量来提升房屋的整体性。从中可以看出,建筑住宅的整体性与强度为墙体抗震设防的主要部分,要想使得墙体的强度与整体性有保障,就要做好组砌方式与泥浆强度等方面的工作。砌块一定要满足抗震设防的需求,除了使用高规格的水泥以外,也要处理好砂浆的配比,使得砂浆的强度满足需求。在施工时,有的湿砖不彻底,干砖的使用造成泥浆在墙体中不能满足设计的强度,水分就会被干砖吸收,导致泥浆的强度下降。
在框架结构施工时,事先在墙体里安装一些短小的钢筋,在进行砌筑之前再对其焊接,这种方法、连接的比较稳固,但是可能存在事先埋藏钢筋的位置与实际需要出现偏差,导致拉结筋在墙体里的摆放比较随性,可能会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因此,就要在施工时,就要从标高等多方面去埋置钢筋,以提高其位置的准确性,使得拉结的质量有保障。砖混结构里砖墙的转角处安装拉钢筋,有事在施工时,会出现拉筋被遗忘的问题;配筋的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泥浆,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漏出来的钢筋生锈。于是,在施工时对全部砌地方的配筋一次性解决,并查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2. 加强住宅建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因为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发挥着连接框架柱和梁之间的作用,因此框架节点比较符合抗震标准才能够实现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如果框架节点遭到破坏,直接就可能导致住宅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位移甚至倾倒,由此可以看出,框架节点抗震技术施工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要全面加强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混凝土的强度,相关的配置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抗震性能保护措施。在实际的抗震技术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将混凝土浇筑到梁底的标高位置,然后将框架节点的混凝土,连同梁板进行浇筑。对于施工队伍来说,要进一步增强抗震施工技术应用的超强意识,从坚决杜绝施工隐患的角度入手,严格遵守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纸要求,严格按照住宅建筑抗震构造图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整体框架柱的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在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住宅建筑框架柱的横断截面通常会包含梁的横断截面,这就要求在配置住宅建筑的柱箍筋和梁箍筋等环节上,更加的小心谨慎,坚决避免“形式箍筋”的情况出现,务必采取焊接封闭箍筋等方式,确保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箍筋整体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将配筋的材料改为采用拉筋的方式,那么拉筋的位置应该是紧紧贴近纵筋,同时加紧钩住封闭的箍筋,确保箍筋可以发挥对整体混凝土抗压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加强住宅建筑的构造柱的抗震能力。
抗震施工技术中,关于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需要进行加强和改进其技术,所以在众多的砖混结构我们需要根椐住宅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构造柱和圈梁,从而保证其抗震的性能,可以实现住宅的最大的抗震的能力和相关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构件之间的连接,注重强有力的施工的要求,这样两者就共同构成了其住宅的建筑的骨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有效约束的墙体的作用。以圖一为例,需要根椐墙体构造柱的设置重点加强抗震的能力。
4.应用建筑结构免震技术
我国建筑结构免震是采用基础隔震、中间层隔震、人工场地隔震、大空间结构隔震、塔顶隔震等方法,吸收和消耗地震的能量,以减少结构的震动。常用的隔震装置有橡胶支座隔震、滚子隔震、滑动支座隔震、摇摆支座隔震等免震技术。譬如我国建设行业广为推广的“局部浮力”抗震系统,利用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承当建筑物一大半的重量,最大限度减轻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支撑结构的绝大部分刚性,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物抗震系统的2%,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物常用的结构免震技术。
五.结束语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于环境的变化,对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要对抗震技术进行着不断地摸索,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平.浅析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32):117-118.
[2]舒敏文.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卷宗,2012,(11):74.
[3]邱佰军.关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5):44-44.
[4]靳晓航.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5]席宇.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2):84.
[6]马悦康.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5):176.
关键词:建筑工程;住宅施工;抗震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筑开始施工之前的设计规划中就已经虑了国家规定的抗震烈度,一切建筑物的关键使命是在地震灾害来临的时候,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工艺已经日益成熟,框架结构的应用有很多优势,良好的抗震性,整体更加稳固,更轻的墙体,更快的施工速度,更灵活的内部布局,都使建筑施工更让人们放心。抗震能力是每栋建筑最先考虑的一方面,这就要求从规范设计到工程施工,都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应标准进行,确保建筑物的良好抗震性,相关监察部门也要将抗震施工作为考核施工和设计部门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将抗震摆在第一位,才能建造经得起各种灾害考验的建筑,这也是抗震建筑施工的初衷。
二. 住宅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设防的目标如下:
1、如果所遭受的是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多遇的常规地震,建筑物不受损坏,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如果遭受到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损坏,但不会对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经修理仍可使用;
3、如果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要尽量保证建筑物不倒塌。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上,设计方可以按照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这三个层次进行考虑。
三.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有很多要素影响到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而且这些影响要素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影响到抗震性的外部要素为,住宅建筑未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主要有施工的质量偏低,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建筑所选定的地址不合理等等;就住宅建筑自身来讲,主要包括房屋的结构和时间等层面上的问题。文中主要就建筑自身方面进行研究:
1.房屋的结构。
如果房屋的结构匀称,规则,则它的抗震性要比同条件下其他房屋的抗震性强。如果房屋的结构不规则,比如上大下小,一面偏重一面偏轻等。这样的房屋抗震性就不是很强。就跃层和复式以及错层户型的住宅房来讲,它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舒适度要比平层的房屋好很多,但是它的抗震效果却不如平层房屋的抗震效果好。
2.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住宅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与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所使用的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存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等,这些都会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施工时,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比较到位,则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就比较好;否则即使建筑设计的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对住宅建筑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房屋的居住时间。
通常情况来讲,时间越早的房屋它的抗震设防标准越不强,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后来建筑的房屋的抗震性能要以前建造的房屋的抗震性强很多。通常情况下,抗震标准会依据具体状况每隔十年调整一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逐渐地提高抗震防设标准的要求。就这个层面来讲,居住时间越久的房屋抗震性就会偏低一些。
4. 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当时当地的建筑材料及施工质量的影响。
有的住宅建筑抗震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标准、型号等要求也相对较高,比如建材质量的好坏,混凝土标号是否合理,钢筋是否合格等诸多因素,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施工队伍的和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施工技术及应用的重要因素,有的施工队伍管理完善,控制严格,因此建造的房屋质量就高,抗震性能相应的就好。最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受到住宅建筑的后期改造的影响较大。在住宅建筑的初期设计过程中,大多数住宅建筑均会充分考虑到房屋的抗震需要,因此对于建筑内的有些部分是不能够进行改动的,因为一旦破坏建筑的整体防震设计和抗震结构,那么就会较大程度的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甚至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住宅建筑很有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的情况。
5、设计方面的影响。
一些设计部门为追求外观效果,设计出一些不规则的住宅建筑,造成建筑不完全符合建筑工程学标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抗震技术无法完全运用。即使是在一些日常所见的建筑中,也很容易发现影响抗震效果的建筑,诸如近年越来越火的跃层、错层和复式结构住宅建筑,在这些建筑结构出现之前人们对房屋的认识只停留在平层阶段,户型是人们挑选房屋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错层、跃层、复式是这种要求的现实体现。上档次、舒适成为此类建筑吸引人眼球的因素。但是从抗震技术标准多方面来衡量,新近出现的这种创新还不完全成熟,平层相对于华丽的跃层复式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这是需要人们慎重考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说,当一栋建筑的建筑施工周期过长时,如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施工,最初的设计施工标准是既成的,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人们对抗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也要将建筑施工中技术革新方面考虑进去,来达到相应的标准。
四. 住宅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及优化对策
1.注重提高墙体砌筑的抗震功能。
墙体的框架为维护构件,对于砖混结构来讲,它为承重构件。虽然砖的强度不如混凝土的强度的好,但是抗震性能的好坏是受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和承重结构的衔接方式,施工的质量等影响。就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来讲,它是经过提高圈梁的数量来提升房屋的整体性。从中可以看出,建筑住宅的整体性与强度为墙体抗震设防的主要部分,要想使得墙体的强度与整体性有保障,就要做好组砌方式与泥浆强度等方面的工作。砌块一定要满足抗震设防的需求,除了使用高规格的水泥以外,也要处理好砂浆的配比,使得砂浆的强度满足需求。在施工时,有的湿砖不彻底,干砖的使用造成泥浆在墙体中不能满足设计的强度,水分就会被干砖吸收,导致泥浆的强度下降。
在框架结构施工时,事先在墙体里安装一些短小的钢筋,在进行砌筑之前再对其焊接,这种方法、连接的比较稳固,但是可能存在事先埋藏钢筋的位置与实际需要出现偏差,导致拉结筋在墙体里的摆放比较随性,可能会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因此,就要在施工时,就要从标高等多方面去埋置钢筋,以提高其位置的准确性,使得拉结的质量有保障。砖混结构里砖墙的转角处安装拉钢筋,有事在施工时,会出现拉筋被遗忘的问题;配筋的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泥浆,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漏出来的钢筋生锈。于是,在施工时对全部砌地方的配筋一次性解决,并查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2. 加强住宅建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因为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发挥着连接框架柱和梁之间的作用,因此框架节点比较符合抗震标准才能够实现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如果框架节点遭到破坏,直接就可能导致住宅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位移甚至倾倒,由此可以看出,框架节点抗震技术施工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要全面加强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混凝土的强度,相关的配置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抗震性能保护措施。在实际的抗震技术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将混凝土浇筑到梁底的标高位置,然后将框架节点的混凝土,连同梁板进行浇筑。对于施工队伍来说,要进一步增强抗震施工技术应用的超强意识,从坚决杜绝施工隐患的角度入手,严格遵守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纸要求,严格按照住宅建筑抗震构造图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整体框架柱的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在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住宅建筑框架柱的横断截面通常会包含梁的横断截面,这就要求在配置住宅建筑的柱箍筋和梁箍筋等环节上,更加的小心谨慎,坚决避免“形式箍筋”的情况出现,务必采取焊接封闭箍筋等方式,确保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箍筋整体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将配筋的材料改为采用拉筋的方式,那么拉筋的位置应该是紧紧贴近纵筋,同时加紧钩住封闭的箍筋,确保箍筋可以发挥对整体混凝土抗压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加强住宅建筑的构造柱的抗震能力。
抗震施工技术中,关于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需要进行加强和改进其技术,所以在众多的砖混结构我们需要根椐住宅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构造柱和圈梁,从而保证其抗震的性能,可以实现住宅的最大的抗震的能力和相关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构件之间的连接,注重强有力的施工的要求,这样两者就共同构成了其住宅的建筑的骨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有效约束的墙体的作用。以圖一为例,需要根椐墙体构造柱的设置重点加强抗震的能力。
4.应用建筑结构免震技术
我国建筑结构免震是采用基础隔震、中间层隔震、人工场地隔震、大空间结构隔震、塔顶隔震等方法,吸收和消耗地震的能量,以减少结构的震动。常用的隔震装置有橡胶支座隔震、滚子隔震、滑动支座隔震、摇摆支座隔震等免震技术。譬如我国建设行业广为推广的“局部浮力”抗震系统,利用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承当建筑物一大半的重量,最大限度减轻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支撑结构的绝大部分刚性,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物抗震系统的2%,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物常用的结构免震技术。
五.结束语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于环境的变化,对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要对抗震技术进行着不断地摸索,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平.浅析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32):117-118.
[2]舒敏文.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卷宗,2012,(11):74.
[3]邱佰军.关于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5):44-44.
[4]靳晓航.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5]席宇.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2):84.
[6]马悦康.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