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06日 家住河北黄骅市滕庄子乡夏庄子村的王彦青老汉,扛着锄头去田间打理庄稼。当他走入庄稼地,猛然发现脚下有一群蹦来蹦去的小东西,俯身观看,密密麻麻地爬了一地,异常活跃(图1)。这不就是蝗虫嘛!顿时,一股紧张又恐怖的凉气袭遍王老汉的全身。难道曾经的蝗灾又将要发生了?
(1) 庄稼地里到处是欢蹦乱跳的蝗虫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规模蝗灾曾经发生过900多次,最近的一次蝗灾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王彦青亲眼目睹了那次令人窒息的蝗虫军团的进攻:大片黑压压的蝗虫远远飞过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农作物全部被啃光,就连田间小路两侧的草皮也未能幸免(图2)。
(2) 蝗虫所到之处草木遭殃
如今,距离那次恐怖的蝗灾已经有40多年,王彦青也由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汉。王老汉万万没有想到,到了耳顺之年,却又要经历那久久难以忘记的骇人的蝗灾。
王老汉焦急万分,赶紧向村子里跑去,一路逢人便讲,蝗虫又来了!回到家中,王老汉背起喷雾器立即又跑回田间,毫不迟疑地把农药喷向正在四处蹦跳的蝗虫。
十几天过去了,王老汉简直就像过了十几年,田间蝗虫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沧州沿海的滩涂、荒地、农田发生蝗虫面积达到92.5万亩,涉及黄骅、海兴、盐山、沧县四县市。蝗虫的最高密度达到每平方米300头以上。肆虐的蝗虫一旦成龄,就可能演变成可怕的蝗灾。 可蝗虫防治队怎么还不展开大规模的灭蝗行动?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6月17日,王老汉再次走进田间,想看看蝗虫有没有伤害长势正旺的庄稼。他低头一看,那些指甲盖大小的小蝗虫,在地上趴了一层,大一点的蝗虫飞跑了。根据蝗虫生长的年龄阶段来看,这些蝗虫大都处在二、三龄时期,正是大举歼灭的好时机。如果蝗虫进入四龄、五龄成熟期,很容易成群迁飞而形成飞行速度快,破坏力强的蝗虫军团。到那时再进行灭杀可就难上加难了!
一支庞大的蝗虫军团,多的由数十亿只蝗虫组成,绵延可达40公里左右;小的蝗虫军团也会有成亿或几千万的数量。以一支规模较小的蝗虫军团计算,它们一天可以吃掉的东西相当于2500个人的食量(图3)。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蝗灾严重的年份,蝗虫能袭击1000万英亩土地,影响到60多个国家和世界上10%的人口的生活。
(3) 蝗虫军团遮天蔽日,危害极大
大约6点钟,只身坐在庄稼地的王彦青老汉,顺声仰望天空:一架直升飞机从头顶上掠过。这架超低空飞行的直升飞机,正在距离地面3米~5米的空中,喷洒消灭蝗虫的杀虫药剂。王老汉知道,大规模灭蝗行动终于开始。
这架直升飞机拥有先进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只要把灭蝗点的经纬度输进去,就能准确地对目标进行喷药作业。
黄骅市治蝗专用机场上,工作人员一次次把灭蝗药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勾兑(图4)。直升飞机螺旋桨转动起来,载着农药向蝗虫密度较高的芦苇荡湿地飞去。20分钟,100公斤灭蝗药剂即可喷洒完毕,覆盖面积达到1200多亩。
6月17日上午,直升飞机共作业4架次,喷药5000多亩。当日下午,直升飞机又前往海兴县蝗虫发生区灭蝗。
(4) 工作人员将配制的药水送上直升飞机
这时王老汉又担心起来,用飞机这个大家伙喷洒农药,会不会伤害到庄稼?在大面积的蝗区内,有荒地滩涂,还有大量的庄稼和牲畜。如何才能既保护庄稼,又高效地杀灭害虫呢?
走进飞机喷洒过药液的田地,王老汉惊呆了!落在草叶上的药液或被蝗虫吸食,或沾在蝗虫的躯体上,蝗虫却并没有死去,仍旧十分活跃。莫非这杀虫药有什么问题吗?
经专家介绍,这种灭蝗药液并非什么化学农药,而是专门针对蝗虫等害虫研制的新型生物制剂。它们只杀灭害虫,不会伤害庄稼和牲畜。目前,国内的蝗虫微生孢子、绿僵菌药剂,都属于这类生物药剂。
张龙(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蝗虫微生孢子等生物药剂能够寄生于多种害虫体内,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繁殖,通过消耗营养、机械穿透产生毒素,不断在种群中传播,使害虫致死。
蝗虫的躯体只要沾一丁点儿蝗虫微生孢子药液,或是吃了含有蝗虫微生孢子药液的植物,蝗虫微生孢子就会很快进入到蝗虫的体内。蝗虫死后,其体内还在继续形成蝗虫微生孢子,成为二次传染源,蝗虫微生孢子会继续在蝗虫种群当中传播,这样不断地通过传播杀灭蝗虫。
张龙教授:据研究,蝗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蝗虫能生产200多只虫卵,1平方米土地上就能产下数千枚蝗卵。也就是说,灭杀一只蝗虫,还会有几百只,甚至上千只蝗虫在成长,等待再次向农作物发起进攻。但是,最新的蝗虫微生孢子技术能持续发挥作用5年以上,它不仅在蝗虫体内传染传播,而且能延续到下一代虫卵再次传染传播。
在广大的蝗区内,有一块特殊的田地并没有发现蝗虫。村里的干部说“这块地里种的是苜蓿,蝗虫不喜欢这类双叶植物。”棉花、黄豆等农作物属于这类植物。
张龙:再有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蝗虫的天敌:鸟类和蛙类。它们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它们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据统计,一只鸟或青蛙在一天中能吃掉50只甚至高达260多只蝗虫。
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最近几年黄骅地区并没有发生过很严重的蝗灾,这一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蝗虫再次出现的呢?
专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加剧。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去年的暖冬现象,使得蝗虫虫卵存活几率增加。其次,沿海地区的湿地、滩涂、田间沟渠杂草很少再有人收割利用,为蝗虫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再次,由于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使蝗虫天敌的种类、数量减少。
别看蝗虫的个头不大,一旦繁衍起来,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当严重的。希望我们保护好环境,保护好生态平衡, 使生物之间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同时也希望科学家能够研制出更多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制剂,让我们的农作物不再遭受害虫的侵扰。
(1) 庄稼地里到处是欢蹦乱跳的蝗虫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规模蝗灾曾经发生过900多次,最近的一次蝗灾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王彦青亲眼目睹了那次令人窒息的蝗虫军团的进攻:大片黑压压的蝗虫远远飞过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农作物全部被啃光,就连田间小路两侧的草皮也未能幸免(图2)。
(2) 蝗虫所到之处草木遭殃
如今,距离那次恐怖的蝗灾已经有40多年,王彦青也由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汉。王老汉万万没有想到,到了耳顺之年,却又要经历那久久难以忘记的骇人的蝗灾。
王老汉焦急万分,赶紧向村子里跑去,一路逢人便讲,蝗虫又来了!回到家中,王老汉背起喷雾器立即又跑回田间,毫不迟疑地把农药喷向正在四处蹦跳的蝗虫。
十几天过去了,王老汉简直就像过了十几年,田间蝗虫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沧州沿海的滩涂、荒地、农田发生蝗虫面积达到92.5万亩,涉及黄骅、海兴、盐山、沧县四县市。蝗虫的最高密度达到每平方米300头以上。肆虐的蝗虫一旦成龄,就可能演变成可怕的蝗灾。 可蝗虫防治队怎么还不展开大规模的灭蝗行动?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6月17日,王老汉再次走进田间,想看看蝗虫有没有伤害长势正旺的庄稼。他低头一看,那些指甲盖大小的小蝗虫,在地上趴了一层,大一点的蝗虫飞跑了。根据蝗虫生长的年龄阶段来看,这些蝗虫大都处在二、三龄时期,正是大举歼灭的好时机。如果蝗虫进入四龄、五龄成熟期,很容易成群迁飞而形成飞行速度快,破坏力强的蝗虫军团。到那时再进行灭杀可就难上加难了!
一支庞大的蝗虫军团,多的由数十亿只蝗虫组成,绵延可达40公里左右;小的蝗虫军团也会有成亿或几千万的数量。以一支规模较小的蝗虫军团计算,它们一天可以吃掉的东西相当于2500个人的食量(图3)。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蝗灾严重的年份,蝗虫能袭击1000万英亩土地,影响到60多个国家和世界上10%的人口的生活。
(3) 蝗虫军团遮天蔽日,危害极大
大约6点钟,只身坐在庄稼地的王彦青老汉,顺声仰望天空:一架直升飞机从头顶上掠过。这架超低空飞行的直升飞机,正在距离地面3米~5米的空中,喷洒消灭蝗虫的杀虫药剂。王老汉知道,大规模灭蝗行动终于开始。
这架直升飞机拥有先进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只要把灭蝗点的经纬度输进去,就能准确地对目标进行喷药作业。
黄骅市治蝗专用机场上,工作人员一次次把灭蝗药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勾兑(图4)。直升飞机螺旋桨转动起来,载着农药向蝗虫密度较高的芦苇荡湿地飞去。20分钟,100公斤灭蝗药剂即可喷洒完毕,覆盖面积达到1200多亩。
6月17日上午,直升飞机共作业4架次,喷药5000多亩。当日下午,直升飞机又前往海兴县蝗虫发生区灭蝗。
(4) 工作人员将配制的药水送上直升飞机
这时王老汉又担心起来,用飞机这个大家伙喷洒农药,会不会伤害到庄稼?在大面积的蝗区内,有荒地滩涂,还有大量的庄稼和牲畜。如何才能既保护庄稼,又高效地杀灭害虫呢?
走进飞机喷洒过药液的田地,王老汉惊呆了!落在草叶上的药液或被蝗虫吸食,或沾在蝗虫的躯体上,蝗虫却并没有死去,仍旧十分活跃。莫非这杀虫药有什么问题吗?
经专家介绍,这种灭蝗药液并非什么化学农药,而是专门针对蝗虫等害虫研制的新型生物制剂。它们只杀灭害虫,不会伤害庄稼和牲畜。目前,国内的蝗虫微生孢子、绿僵菌药剂,都属于这类生物药剂。
张龙(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蝗虫微生孢子等生物药剂能够寄生于多种害虫体内,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繁殖,通过消耗营养、机械穿透产生毒素,不断在种群中传播,使害虫致死。
蝗虫的躯体只要沾一丁点儿蝗虫微生孢子药液,或是吃了含有蝗虫微生孢子药液的植物,蝗虫微生孢子就会很快进入到蝗虫的体内。蝗虫死后,其体内还在继续形成蝗虫微生孢子,成为二次传染源,蝗虫微生孢子会继续在蝗虫种群当中传播,这样不断地通过传播杀灭蝗虫。
张龙教授:据研究,蝗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蝗虫能生产200多只虫卵,1平方米土地上就能产下数千枚蝗卵。也就是说,灭杀一只蝗虫,还会有几百只,甚至上千只蝗虫在成长,等待再次向农作物发起进攻。但是,最新的蝗虫微生孢子技术能持续发挥作用5年以上,它不仅在蝗虫体内传染传播,而且能延续到下一代虫卵再次传染传播。
在广大的蝗区内,有一块特殊的田地并没有发现蝗虫。村里的干部说“这块地里种的是苜蓿,蝗虫不喜欢这类双叶植物。”棉花、黄豆等农作物属于这类植物。
张龙:再有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蝗虫的天敌:鸟类和蛙类。它们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它们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据统计,一只鸟或青蛙在一天中能吃掉50只甚至高达260多只蝗虫。
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最近几年黄骅地区并没有发生过很严重的蝗灾,这一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蝗虫再次出现的呢?
专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加剧。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去年的暖冬现象,使得蝗虫虫卵存活几率增加。其次,沿海地区的湿地、滩涂、田间沟渠杂草很少再有人收割利用,为蝗虫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再次,由于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使蝗虫天敌的种类、数量减少。
别看蝗虫的个头不大,一旦繁衍起来,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当严重的。希望我们保护好环境,保护好生态平衡, 使生物之间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同时也希望科学家能够研制出更多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制剂,让我们的农作物不再遭受害虫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