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树增 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长征》。
遵义会议的召开,解决了中共中央的组织问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毛泽东重新指挥了中央红军。
由于遵义附近敌情严重,中央不得不放弃在遵义建立苏区的计划。蒋介石正集中兵力向遵义合围,中央红军将往哪个方向突围,中国革命的道路将走向何方?
由于毛泽东重新指挥中央红军了,大家信心十足。中央红军从遵义向北,进入贵州北部,突破川军和黔军的阻击,进入四川南部;然后渡过长江,再进入四川腹部,最终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一个更大、更稳定的苏区。这是一个美好的计划。要实现这个计划,第一步就要从遵义向北,占领黔北的一个军事要地——赤水县城(图1)。
(1)遵义会议后红军北上形势图
权宜之计 一渡赤水
几天之后,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对赤水县形成了合围之势,准备发起进攻。这时红军得到情报:赤水县城的县长,正强迫农民往县城里运送稻草,给即将到达的川军做宿营准备。得到情报后,红军官兵化装成当地农民,也挑着稻草,将枪藏在稻草里,混在送稻草的农民里。计划只要一混进城,就里应外合发动攻击,拿下赤水县城,打开北进的通路。但红军接近赤水县城的时候,路上突然出现了川军正规部队。更严重的是川军立即盘查这些挑稻草进县城的农民队伍。
红军的衣服是当地农民的衣服,但口音不对,是一口浓重的江西话,川军马上识破了,双方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开始了激战。但是,川军越打越多,尽管红一军团组织了很多小的穿插队伍,想迂回到川军背后,但都被川军死死压制住了。因此,黔北之战的第一个行动——占领赤水县城的目的没有达到。
自遵义会议以来,中央红军官兵都急切盼望打一场大胜仗,只有胜利才能够扫除湘江之战的阴霾,只有胜利才能够证明遵义会议决议的正确和必要。
攻打赤水县城的失败使中央红军北进四川的计划暴露了,川军绝不允许红军进入四川。他们迅速进入贵州,阻击中央红军。面对凶悍的川军,这关键的第一仗,士气高昂的红军能否取得胜利呢?
这时候,中央纵队已经来到距赤水县城四十里的土城。军情紧急,中央红军各支部队已遭到了川军的阻击,阻挡中央红军进四川。但是,不能走回头路了,必须坚决地执行北进的计划。所以作出决定,在土城附近和川军决战(图2)。
(2)土城决战(电视剧《长征》剧照)
1935年1月28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为主,向川军阻击阵地发动了进攻,土城战役开始了。由于中央红军北进四川的意图非常明显,所以川军的阻击十分顽强。川军很能打仗,被派到这个方向阻击红军的川军,是川军当中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更重要的是,和赤水县城的遭遇战一样,川军越打越多,越打越猛烈。川军在得到增援之后,向红军阵地发动了反击,一直压到土城附近了。这是极其危险的时刻,中央纵队就在土城,土城的背后就是赤水河。对于中央纵队来说就是背水一战,而背水之战是军中大忌。川军攻击的势头愈发猛烈。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到最前沿指挥。毛泽东问身边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调动的部队没有?陈赓说我们干部团在这儿,毛泽东说干部团上,把川军给我压下去(图3)。
(3)关键时刻红军干部团冲了上去(《长征》剧照)
顾名思义,干部团是由干部组成的,作战能力非常强,但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投入的。后来毛泽东反复说,以后再也不能这么使用干部团了,干部团的每一个干部都是红军的精华。但是当毛泽东看到,在红军干部团的冲击之下,川军势头终于被遏制住了。毛泽东十分高兴,当时说:“这个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虽然川军的势头被遏制住,但是严峻的军事态势依然存在。所以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这是长征以来,中央政治局在战斗进行时,第一次开这种会议。会议做出决定:
第一,原来计划的,从这个方向北进川南渡长江计划,暂缓执行。
第二,为了保全红军,不再和川军打了,要迅速地脱离战场。
这里有一个问题,两军正胶着着呢,要脱离战场谈何容易。首先是往哪个方向脱离,往北?不可能,川军顶着呢;东南方向?国民党的追击部队压上来了,那只有一个方向,向西。
于是,1935年的1月29日凌晨3时,朱德发布了中央红军从元厚、土城西渡赤水的命令,这就是史料所称的一渡赤水。
几个小时之后,红军各部队分三个渡口迅速渡了过去,当时乘坐的船是向老百姓租来的。搭浮桥使用的船,向船主们付了船钱,过河后就把浮桥炸了。
出其不意 二渡赤水
中央红军的“一渡赤水”是为了摆脱敌人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事后,毛泽东总结认为,土城一战在战略、战术和对敌情的判断上都存在问题:敌军对我军的行动计划非常了解,而我军对敌军的军情判断却严重失误。首战失利的中央红军,西渡赤水后已经偏离了原定计划的北进路线。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川军正往贵州合围而来,那么,中央红军该往哪里走呢(图4)?
(4)蒋介石忙于调兵遣将围堵红军(历史照片)
几天之后,西进的红军到达了云南东北角上的一个叫扎西的地方。此时,川、滇敌军又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在那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谈到军事问题的时候,毛泽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不要往西走了,我们调头往回走,也就是往东走,往东重新回到贵州境内去。”他的想法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第一,因为土城战役失利了,我们“一渡赤水”,就是为避开敌人的锋芒。现在往回走,那不是迎敌而上吗?刚甩开敌人现在又迎着敌人去,这是什么道理呢?第二,我们之所以没有在遵义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苏区,是因为贵州境内敌人很强大,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大规模屯兵贵州省,追击着红军。我们再回去,不是重新进入敌人的合围圈吗?毛泽东这样解释:敌强我弱,红军的优势是什么?红军的优势是在大范围之内的大规模地机动作战。而且他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四个字:出其不意。
我们现在分析,蒋介石最预料不到的是哪个方向?从当时的态势来讲,南、北、西这三个方向,蒋介石都能预料到。他唯独想不到,红军脱离了战场之后会再回去,他想不到红军机动作战的方向。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2月11日这一天,中央红军的主力离开了扎西,掉头向东,又往回走。
从扎西出发以后,中央红军重新回到赤水河边,又要进入贵州了。这个行动确实是隐蔽,出其不意的。因为红军在打土城战役,摆脱敌人向扎西方向前进的时候,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要北渡长江,他命令大军全部往北压。中央红军往东走,几乎和敌人擦肩而过,到了赤水河的时候敌人还没有发现,红军已运动到敌人的后边了。
2月18日,中革军委发布了东渡赤水的命令,这就是史称的“二渡赤水”。
三天以后,中央红军全部再次渡过了赤水。
毛泽东作出的“二渡赤水”的计划,是有很大风险的。但风险大,机会也大。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在太平渡口和二郎滩渡口向东二渡赤水河。面对红军超出常规的作战行动,蒋介石作何反应呢(图5)?
(5)二郎滩渡口遗址
神机妙算 三渡赤水
中央红军渡过赤水以后,蒋介石接到情报,他百思不得其解:前两天朱、毛红军的主力还在北边呢,他们一次次要北渡长江,现在怎么出现在后边了呢,这怎么可能啊?他要尽快判定,中央红军要干什么?他认为毛泽东北渡长江不成,还会按原路返回,向贵州的东北方向走,以便和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这没错,赶紧调动部队堵截吧。但是,此时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北边,想调头也没时间啊。再说,贵州境内的中央红军谁来堵?只有靠黔军了,于是蒋介石命令王家烈带领黔军阻击中央红军。
这时中央红军已将敌人的主力抛在北边大约几天的路程,暂时的危机是没有了,但潜在的危机还在。北边的敌人一旦掉头南下,加上贵州黔军的阻击,红军又会处于南北夹击之中。所以当务之急是找一个方向,向那个方向的敌人迅猛地扑过去。最好的方向是往南,从遵义北上那条原路再冲回去,重新突破娄山关,再占领遵义。这个方向的敌人是战斗力很弱的黔军,打的就是他。但是中央红军重占遵义的时候,发现黔军也有凶狠的一面。因为当初北上突破娄山关的时候,黔军判断红军是冲出贵州进入四川,送你走还来不及呢,他阻击你干什么?现在是打回来了,他当然拼死阻击。所以,娄山关一仗打得十分惨烈(图6)。
(6)红军浴血奋战突破娄山关(《长征》剧照)
红军突破娄山关之后,黔军在遵义城已没有战斗力了。中央红军攻击遵义北门的时候,王家烈从南门跑了,跑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他在遵义至贵阳的公路上,迎头撞上了北进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第一纵队司令吴奇伟的部队。吴奇伟说,既然遵义被红军占了,咱们就不必再去攻遵义了吧?咱们就地不动,找个地方和红军决战就是了。我有两个整师,加上你一个团,对付红军,我看可以了。
他们正说话的时候,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压到跟前了,这个时候对中央红军来讲,考验和机遇是并存的。考验是:北边的国民党军主力这时候已经奉命南下,而中央红军向南进攻的路上,碰见了国民党中央军的两个整师,现在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形成的南北夹击的态势已经形成了;机遇是北边的国民党军主力部队,至少还有两三天的路程。但眼前这两个师却是摆在桌子上的一块肥肉,这时候要勇敢地吃掉它。机会难得,红军立即向吴奇伟的国民党中央军发动了进攻。
吴奇伟的部队是国民党中央军,有两个满员的师,兵力上不比中央红军少多少,武器精良,火炮充足,还有飞机的掩护和助战。一开始是吴奇伟的59师打,形成了战场的对峙,后来93师又投入战斗。两个师一起和中央红军拼杀,双方形成拉锯战,红军的阻击阵地逐步地被突破,形势非常危急。
这时,艰苦行军的红一军团,已经迂回到吴奇伟的指挥部附近,关键时刻到了。吴奇伟一看,指挥部附近居然出现红军了,立即下命令,让59师顶着,93师掩司令部撤退。实际上这是逃跑的命令,他一移动,军心先垮了,不但93师跑得没了影,59师也立即溃散了。战场形势陡转,彭德怀、林彪同时下令:追!
漆黑的夜里,吴奇伟混杂在逃兵当中往南跑,天蒙蒙亮的时候,跑到了乌江边。这时他接到从贵阳打来的电话,中央军司令薛岳说一个师已经到达乌江南岸了,乌江浮桥还在,你不用着急。他赶紧和那个师长联系,说你赶紧过江,给我顶上去。那师长根本不买他的账,拒绝执行命令,也不过江。吴奇伟蹲在地上欲哭无泪,说我不走了,就死在这儿算了。中央红军的喊杀声已近了,在士兵的搀扶下匆忙上了浮桥,过了乌江。他命令把浮桥砍断,浮桥被砍断了,浮桥上的国民党官兵全栽到江里去了。没有渡过乌江的国民党士兵至少有一千多人。中央红军一直追到江边,痛快!终于打了胜仗(图7)。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二渡赤水后的遵义战役历时五天,中央红军击溃和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余人,这是中央红军自瑞金出发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官兵的士气。中央红军再次占领了遵义城,又将再次与国民党的大军相遇,蒋介石更是严阵以待。那么,毛泽东将如何化解蒋介石布下的重重陷阱呢(图8)?
(8)红军再占遵义后的形势图
这时候,蒋介石判断毛泽东要待在遵义不走了。他立即命令各路大军向遵义方面开进,其中有封电报直接打给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命令他立即向遵义发动进攻。这封电报被红军截获了。又是个战机啊,毛泽东立即领着中央红军主力离开遵义城,提前到达了鸭溪地域,在周浑元部集结和攻击遵义的路上设伏,还想打一个大胜仗。但是出现意外,蒋介石又给周浑元发出电报,这封电报使用的是特用密码,中央红军没能截获。这个电报与前边的电报内容正相反,告诉他前一个命令作废。你到达鸭溪地域以后,立即修筑坚固的工事,不得主动寻战,把朱毛红军的主力吸引在那儿就是你的胜利。
蒋介石这招很毒辣。他说你们不要动,只要把朱毛红军盯死在那个地方,国民党大军合围下来,困也给他困死了。所以战场突变,一片寂静,毛泽东知道事情不妙,于是不停地派出红军部队,引周浑元部从工事中出来,但是没有效果。不能这么等下去啊。这种对峙状态是蒋介石最希望看到的,国民党大军正在合围而来。于是3月14日,中央红军突然接到命令,向一个叫鲁班场的地方发动攻击,这个鲁班场是周浑元建立坚固工事的据点。结果可想而知,根本就打不动,伤亡很大,表面上看,毛泽东似乎落入了蒋介石的圈套。
此时,蒋介石指挥多路敌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而来。但是3月16日黄昏时,攻击鲁班场的中央红军突然接到一个命令,放弃鲁班场向西渡过赤水河,这就是“三渡赤水”。
瞒天过海 四渡赤水
“三渡赤水”命令下达的时候,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能看出不一样。第一,毛泽东要求“三渡赤水”的行动要大张旗鼓,唯恐敌人不发现,甚至毛泽东都问行军中的红军官兵,敌人发现你们没有?红军官兵说哎哟,我看见飞机了,飞机飞得很低。毛泽东说,好,发现就好,发现就好。这是第一个不同。第二个不同,他特别强调,这次再渡过赤水谁也不许走远了,顶多在二三十里的范围之内找个树林子隐蔽起来,休息,待命。这时候就明显地知道,毛泽东在策划“三渡赤水”的时候已经把“四渡赤水”想好了。因此,“三渡赤水”红军突然脱离战场向西北方向而去。蒋介石明白了,毛泽东肯定是落入他的圈套了。他命令各路国民党大军无论如何不能重犯以前的错误,要急速推进,谁要耽误时间,军法从事,再也不能让朱毛红军跑了。于是,国民党大军不顾一切地往西北方向压过去。
就这时,渡过赤水河,正在树林里隐蔽的中央红军官兵突然接到命令:“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又回来了,这就是“四渡赤水”。
一个多月之内,红军四渡赤水河。这次渡过赤水后,再不徘徊,大举南下。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向北扑去,中央红军却大踏步南下,迅速突破乌江。突破乌江后,毛泽东在路边摊开了一张地图,官兵们惊讶地发现,毛泽东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弧线,这弧线从乌江边直到贵阳附近,然后西折,到了云南境内。毛泽东说这就叫做:“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图9)。
(9)
这个举动确实达到了神奇的效果,把国民党大军一下子甩到数百公里之外。红军逼近了贵阳,当时蒋介石就在贵阳。他听到报告将信将疑,但心里十分害怕,立即坐飞机到昆明去了。
“四渡赤水”无疑是在毛泽东指挥之下,红军创造的军事奇迹,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模范战例。在“四渡赤水”过程中,毛泽东留下了一首词,是充满了悲壮氛围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图10)。
(10)
中央红军4月25日进入云南,然后一路向西。西部山更高,水更急,条件更艰险,红军还要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