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由此带来高校老校区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各高校纷纷开始在郊区兴建新校区。因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的后评价就尤为关键,建立一套适用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也就至关重要。为此,通过与企业(盈利性项目)对比分析,提出了高校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概念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最后总结出适用于高校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的5个指标。
关键词: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翟久梅(1986-),女,河南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庆国(1963-),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ZK4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从原先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处于市中心的高校老校区的接纳能力已过小,配套基础设施已不完善,有些建筑已陈旧,这些都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因此,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招生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纷纷在郊区建设新校区。
在高校新校区建设前的设计阶段,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它所设计的新校区主要是从高校的学术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所以,设计者所设计的方案也就主要是为了追求新颖,没有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学校所能承受的投资能力,并且大部分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模都很大。这就可能会使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施工成本增加,投资量增大,也可能产生花钱大手大脚、不精打细算、铺张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加之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一特性,使得高校新校区建筑质量无法保障。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在刚投入使用就开始了维修工作,这极大地增大了高校新校区的运行成本。
高校新校区作为城市郊区的科研文化中心,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通过研究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对完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发挥大学知识辐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把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判断出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这也就便于他们指导下一步(或下一个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那么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就成为重中之重了。[1]以达到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待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完善已建项目,提高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增强人们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作用的认识和影响的目的,更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经验教训。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概念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角度出发,根据项目运行后实际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依据这些数据重新测算项目生命期内的财务数据,并计算项目实际的财务评价指标,然后与项目前期评价中预测的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偏离程度及其原因,以对项目财务评价重新做出评价,吸取其经验教训,以提高今后项目财务的预测水平。[3]
三、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意义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可以确定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预测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达到,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主要财务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下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建议;同时也为高校新校区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高校财务效益的目的。另外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还能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可以对已经建成或已经运行的项目的财务效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与前评估时的结论对比分析,对前评估的准确度做出初步的判断,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这有利于指导未来项目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2.提高类似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反馈后评价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纠正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类似项目的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可以提高类似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
3.使建设项目循环往复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闭环系统工程,由多个既可区别却又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整体功能就是要实现高校新校区教育学生、培育学生的项目目标。[5]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是高校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它既是前一个项目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项目的开始,具体如图1所示。
四、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主要指标体系的构成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一般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并且高等院校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是不易用货币计量的。所以,对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它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属于非生产性投资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建成的主要目标不是“未来净收益的最大化”,而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提高人民素质。因此,在进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时候,就不能选用与企业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相同的指标体系。[2]比如:在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采用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投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在对项目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采用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所以,应该寻求一套新的适应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其构成如下:
1.生均建设成本
它是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总成本分摊到每个高校新校区在校学生身上的成本费用。即
其中:高校新校区建设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自项目构思开始至项目建成运行)将高校新校区建成运行后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高校自筹费用,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不包括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支出)和土地置换。包括了高校新校区内的建筑,绿化,管网铺设等所花费的费用,但不包括购买实验室设备所花费的费用。
2.单位面积工程造价
它反映的是高校新校区单位面积所花费的金额。即
其中:高校新校区建设总面积为新校区建筑或建筑群实际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绿化,道路及停车场等所占用的面积。
3.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
它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本相对于社会平均成本的降低(超支)率,负数表示工程实际发生的生均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节约了资金,说明经济性好,反之亦然。社会平均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同级同类学生社会平均的费用。
4.贷款比例
它反映高校在工程投资中贷款额占工程总投资额的比例,表明高校偿还贷款的能力。
其中:项目贷款额是高校为新校区的建设向银行贷款的金额。当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项目投资总额为高校新校区从构思到项目建成运行过程中所花费的所以资金总额,也即为新校区的建设总成本。
5.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是指项目自投产后用可作为还款的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投资本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它是反映工程项目偿还贷款能力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和分析判据如下: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年份数-开始借款年份+当年应偿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额
当借款偿还期≤借款机构所要求的还款期限时,项目具有一定的还贷能力。
五、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前后对比法。是将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估时财务效益指标的预测结论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实际运行后财务效益指标的结果相比较分析,以发现产生的误差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见表1)。
六、结束语
本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随着我国高校新校区的不断建设,对其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的研究也就至关重要。采用科学有效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广浩.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完善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王进,等.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3,(5).
[3]张三立.项目后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马涛.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刘丹平.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评估办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新校区;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翟久梅(1986-),女,河南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庆国(1963-),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ZK4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从原先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处于市中心的高校老校区的接纳能力已过小,配套基础设施已不完善,有些建筑已陈旧,这些都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因此,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招生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纷纷在郊区建设新校区。
在高校新校区建设前的设计阶段,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它所设计的新校区主要是从高校的学术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所以,设计者所设计的方案也就主要是为了追求新颖,没有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学校所能承受的投资能力,并且大部分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模都很大。这就可能会使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施工成本增加,投资量增大,也可能产生花钱大手大脚、不精打细算、铺张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加之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一特性,使得高校新校区建筑质量无法保障。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在刚投入使用就开始了维修工作,这极大地增大了高校新校区的运行成本。
高校新校区作为城市郊区的科研文化中心,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通过研究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对完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发挥大学知识辐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把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判断出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这也就便于他们指导下一步(或下一个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那么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就成为重中之重了。[1]以达到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待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完善已建项目,提高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增强人们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作用的认识和影响的目的,更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经验教训。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概念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角度出发,根据项目运行后实际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依据这些数据重新测算项目生命期内的财务数据,并计算项目实际的财务评价指标,然后与项目前期评价中预测的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偏离程度及其原因,以对项目财务评价重新做出评价,吸取其经验教训,以提高今后项目财务的预测水平。[3]
三、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意义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可以确定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预测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达到,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主要财务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下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建议;同时也为高校新校区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高校财务效益的目的。另外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还能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可以对已经建成或已经运行的项目的财务效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与前评估时的结论对比分析,对前评估的准确度做出初步的判断,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这有利于指导未来项目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2.提高类似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反馈后评价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纠正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类似项目的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可以提高类似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
3.使建设项目循环往复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闭环系统工程,由多个既可区别却又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整体功能就是要实现高校新校区教育学生、培育学生的项目目标。[5]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是高校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它既是前一个项目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项目的开始,具体如图1所示。
四、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主要指标体系的构成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一般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并且高等院校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是不易用货币计量的。所以,对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它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属于非生产性投资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建成的主要目标不是“未来净收益的最大化”,而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提高人民素质。因此,在进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时候,就不能选用与企业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相同的指标体系。[2]比如:在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采用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投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在对项目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采用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所以,应该寻求一套新的适应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其构成如下:
1.生均建设成本
它是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总成本分摊到每个高校新校区在校学生身上的成本费用。即
其中:高校新校区建设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自项目构思开始至项目建成运行)将高校新校区建成运行后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高校自筹费用,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不包括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支出)和土地置换。包括了高校新校区内的建筑,绿化,管网铺设等所花费的费用,但不包括购买实验室设备所花费的费用。
2.单位面积工程造价
它反映的是高校新校区单位面积所花费的金额。即
其中:高校新校区建设总面积为新校区建筑或建筑群实际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绿化,道路及停车场等所占用的面积。
3.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
它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本相对于社会平均成本的降低(超支)率,负数表示工程实际发生的生均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节约了资金,说明经济性好,反之亦然。社会平均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同级同类学生社会平均的费用。
4.贷款比例
它反映高校在工程投资中贷款额占工程总投资额的比例,表明高校偿还贷款的能力。
其中:项目贷款额是高校为新校区的建设向银行贷款的金额。当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项目投资总额为高校新校区从构思到项目建成运行过程中所花费的所以资金总额,也即为新校区的建设总成本。
5.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是指项目自投产后用可作为还款的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投资本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它是反映工程项目偿还贷款能力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和分析判据如下: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年份数-开始借款年份+当年应偿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额
当借款偿还期≤借款机构所要求的还款期限时,项目具有一定的还贷能力。
五、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前后对比法。是将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估时财务效益指标的预测结论与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实际运行后财务效益指标的结果相比较分析,以发现产生的误差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见表1)。
六、结束语
本文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随着我国高校新校区的不断建设,对其进行财务效益后评价的研究也就至关重要。采用科学有效的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广浩.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完善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王进,等.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3,(5).
[3]张三立.项目后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马涛.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刘丹平.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评估办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