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目前来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形式单一、忽略幼儿天性等诸多问题,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应对幼儿天性特点做出充分考虑。而游戏化实施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科学探索的需求,也能够营造出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情感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并且引导幼儿发展科学的思考模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周边的事物和各种科学现象,进而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并不是短期行为,所以需要把人的发展当作根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切实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探究性以及主动性。
一、注重游戏化氛围的烘托
幼儿思维通常都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想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多引用一些活泼鲜明、生动有趣的形象,特别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一些动物、人物形象,也能够使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断增强其学习效果。一方面,可以在课程活动中引入一些科学伟人的成长历程与发明创造小故事,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激发其科学学习热情,使其对科学活动产生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设计,或是故事再现等,通过不断增强游戏化来调动幼儿科学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进行自然环境的创造,积极带领幼儿亲近、走进自然,注重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全面激发,比如,可以构建一些农场等自然环境,让孩子在农场进行养殖、种植,或者是对动植物的成长做出全面观察,以此来不断增强幼儿科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二、构建良好的游戏化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可以将教育者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也可以为幼儿营造出充满智慧、情趣的活动空间,这一空间指的并非是那种普通物质空间,而是拥有合理布局、丰富材料的游戏环境,其中蕴含的浓厚科学氛围,以及丰富、适宜的科学游戏环境不仅有助于激發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是促进科学游戏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在进行游戏化科学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条件设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现有空间进行高效科学的利用,并对幼儿户外、专用室,以及公共区域等功能区的设计做出进一步优化,以此来构建出多维立体的科学环境,对幼儿园现有场地、器材的教育功能做出全面开发,以此来为幼儿真正构建出开放、丰富的科学游戏环境,营造出有本园特色的科学文化氛围,在此环境中开展的一系列科学教育,不仅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幼儿养成勤于动手、动脑、敢于发现探索的良好学习意识与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
1.区域科学游戏。区域科学游戏通常都是在班级内开展的,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探究能力的高低,进行主体化科学小游戏、小实验的创设。比如,“水世界”“空气系列”等。在同一时间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个游戏内容,以此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每两周也可以安排本级开展全面自主游戏,也就是一个级部的每个班级都可以开放自己的科学区域,这样幼儿就可以到不同班级去寻找、参与自己更喜欢的科学游戏,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科学教育质量,也能够不断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开展科学探索之旅。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欢乐大家庭”等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外出参观,以此来不断拓展幼儿科学学习视野。比如,可以参观家里附近的一些汽车修理厂,引导幼儿对汽车修理的基本程序有一定了解;或者是组织幼儿去养殖场,进一步了解奶牛的养殖,或者是牛奶的消毒与包装等。通过这种外出参观,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空间,也能够让幼儿真正观察到一系列真实发生的科学现象,在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
3.积极举办科技节。幼儿园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从区域、家长,以及宣传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一系列科技活动的设计。比如:通过举办“森林学堂”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共进行户外探究,以此来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热情;举办“科技游园会”设置一些“亲子小实验”也能够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价值等,在此过程中,科学教育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游戏化教育评价
虽然游戏对于所有幼儿都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由于每位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接受科学教育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实施游戏化科学教育策略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每位幼儿的实际需求,采用更适合、科学的评价方式,严禁出现一刀切的情况。比如,在开展本级自主科学游戏过程中,对于幼儿选择的不同游戏,教师应给其盖上不同的章,这样幼儿在回到自己班级时,该班教师只要看到不同的图章,就可以知道幼儿科学游戏的参与、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玲.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南北桥,2016,(11):89.
[2]郭建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0.
[3]王雪莉.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游戏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为例[D].苏州大学,2013.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情感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并且引导幼儿发展科学的思考模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周边的事物和各种科学现象,进而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并不是短期行为,所以需要把人的发展当作根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切实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探究性以及主动性。
一、注重游戏化氛围的烘托
幼儿思维通常都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想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多引用一些活泼鲜明、生动有趣的形象,特别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一些动物、人物形象,也能够使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断增强其学习效果。一方面,可以在课程活动中引入一些科学伟人的成长历程与发明创造小故事,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激发其科学学习热情,使其对科学活动产生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设计,或是故事再现等,通过不断增强游戏化来调动幼儿科学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进行自然环境的创造,积极带领幼儿亲近、走进自然,注重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全面激发,比如,可以构建一些农场等自然环境,让孩子在农场进行养殖、种植,或者是对动植物的成长做出全面观察,以此来不断增强幼儿科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二、构建良好的游戏化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可以将教育者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也可以为幼儿营造出充满智慧、情趣的活动空间,这一空间指的并非是那种普通物质空间,而是拥有合理布局、丰富材料的游戏环境,其中蕴含的浓厚科学氛围,以及丰富、适宜的科学游戏环境不仅有助于激發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是促进科学游戏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在进行游戏化科学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条件设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现有空间进行高效科学的利用,并对幼儿户外、专用室,以及公共区域等功能区的设计做出进一步优化,以此来构建出多维立体的科学环境,对幼儿园现有场地、器材的教育功能做出全面开发,以此来为幼儿真正构建出开放、丰富的科学游戏环境,营造出有本园特色的科学文化氛围,在此环境中开展的一系列科学教育,不仅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幼儿养成勤于动手、动脑、敢于发现探索的良好学习意识与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
1.区域科学游戏。区域科学游戏通常都是在班级内开展的,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探究能力的高低,进行主体化科学小游戏、小实验的创设。比如,“水世界”“空气系列”等。在同一时间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个游戏内容,以此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每两周也可以安排本级开展全面自主游戏,也就是一个级部的每个班级都可以开放自己的科学区域,这样幼儿就可以到不同班级去寻找、参与自己更喜欢的科学游戏,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科学教育质量,也能够不断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开展科学探索之旅。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欢乐大家庭”等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外出参观,以此来不断拓展幼儿科学学习视野。比如,可以参观家里附近的一些汽车修理厂,引导幼儿对汽车修理的基本程序有一定了解;或者是组织幼儿去养殖场,进一步了解奶牛的养殖,或者是牛奶的消毒与包装等。通过这种外出参观,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空间,也能够让幼儿真正观察到一系列真实发生的科学现象,在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
3.积极举办科技节。幼儿园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从区域、家长,以及宣传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一系列科技活动的设计。比如:通过举办“森林学堂”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共进行户外探究,以此来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热情;举办“科技游园会”设置一些“亲子小实验”也能够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价值等,在此过程中,科学教育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游戏化教育评价
虽然游戏对于所有幼儿都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由于每位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接受科学教育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实施游戏化科学教育策略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每位幼儿的实际需求,采用更适合、科学的评价方式,严禁出现一刀切的情况。比如,在开展本级自主科学游戏过程中,对于幼儿选择的不同游戏,教师应给其盖上不同的章,这样幼儿在回到自己班级时,该班教师只要看到不同的图章,就可以知道幼儿科学游戏的参与、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玲.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南北桥,2016,(11):89.
[2]郭建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0.
[3]王雪莉.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游戏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为例[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