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关系的变迁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的是学经贸的,志向高远不甘给人打工,几年前大学一毕业就自办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男的学作曲,现在大学当音乐老师。除了音乐,他就是个傻子。
  他俩是老邻居青梅竹马,又是小学同桌、中学同游、大学同窗,男的读研去年才毕业,俩人正准备结婚。
  女的生意越来越火,国内国外飞来飞去,财源滚滚,眉开眼笑。
  男的音乐创作的高峰期是读本科时,也曾小领风骚三两年,不过现在已是昨日黄花了。
  忽一日,女的对男的笑说:“上大学时,你是我的偶像,我是你的粉丝。现在呢?”
  男的笑答:“现在你是我的偶像,我是你的粉丝。”
  女的说:“我做完澳洲这笔生意,回去就把那座别墅买下来,咱俩就结婚。”
  男的说:“呵呵,行啊,你咋说就咋办吧。”
  女的说:“我这笔生意,还差一百多万缺口,你卖房子那八十万能不能先给我垫上,我再找别人凑点就够了,钱一返回立马打你账上。你看这样行吗?”
  男的说:“呵呵,看你说的,咱都快结婚了。还啥行不行的。”
  男的拿出存折,交到女的手上。三天后,女的飞往澳洲。
  男的他母亲老太太说:“这丫头,我是看着她长大的,跟你又这么多年了,我信得过她。但你们毕竟还没结婚,咱那卖房子的八十万也不是个小数啊。生意上的事靠不住,万一有个闪失……我的意思是,还是叫她给打个借条好些。”
  男的说:“妈,用不着吧?再说了,这话昨张得开口啊。”
  老太太说:“不好开口也得说。她是个明白人,不会见怪的。”
  在一次视频通话时,男的就把老太太的意思对女的说了。女的听了,足有一两分钟没说话。最后女的哽咽着说“借条。我可以打,但你们不信任我,让人寒心啊!谁家不是男人出去挣钱,我一个女人,容易吗我……”
  男的低着头对老太太说:“妈,她同意打个借条,您老就放心吧!”老太太点点头,说:“还有,出门在外,难保没个万一,能不能请她再办个意外保险,受惠人是你。妈也没别的意思,受惠的数目抵住咱那八十万元就行。”
  男的说:“妈,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老太太说:“有啥过分的?上个保险,对谁都好。”
  男的就又把上意外保险的事,吭吭哧哧对女的说了。
  女的听了,非常冷静地说:“打借条,上保险,我同意。但那可都是你妈的意思。请问,你的意思呢?”
  男的说:“我吧,我觉得……我妈说的也有道理,对咱也没啥损失。”
  女的说:“我在外打拼,心里还筹划着回去结婚的事呢,可你们却不相信我,让我打借条,还想到了我死,让我买意外伤害保险。实话对你说,刚才我问你之前,我心里就决定赌一把了:如果你说那都是你妈的意思,你并不赞成让我打借条和上保险,那我回去咱就结婚;如果你也同意你妈的想法,让我打借条上保险,那我和你的这段姻缘,也就到头儿了……”
其他文献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无上欢快的事情,每一个孩子的眼中家都是天堂,家长都是天使。但是谁又能说得明白,岁月施了如何的魔法?时间做了怎样的手脚?竟把这天堂变作牢狱。而横眉冷对看管自己、实施暴行摧残自己的却是当初的天使。  母亲为我“画牢”是源于我16岁那年一个愚蠢的错误。那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她是个不良少女,不上学,成天在外面游荡,每天抽烟、喝酒、打架,但是她长得很漂亮,我就是喜欢。而我向她表白
期刊
孩子们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父母将你们带到这个纷繁的世界上,在欣喜和无限憧憬之余,不断累加的责任和无限放大的牵挂便会跟随他们一生。教你学走路,教你学文化,教你学做人……你们可能在这些过程中有抵触,有反抗,但命运赋予父母的从你降生那天起便已注定,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任劳任怨,他们甚至忍辱负重,只足恕看到你的灿烂,看到你的安康,看到你的辉煌  在孩子们看来,他们间战有急躁,有严厉,也有粗暴,但他们
期刊
我出生于1988年,是家中的独子。我外公是离休的师职干部,我外婆是小学语文老师,典型的军人加教师的革命家庭。当年,父亲高中毕业接替爷爷进了工厂,母亲是外公学校服务社的售货员。大家可能会奇怪我妈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嫁给我爸,那是因为我妈有残疾。  在我出生后不久,父亲的工厂破产了,几个月发不了工资。外公离休住进了干休所。我母亲后来也成了无业人员,并且她的身体再也不允许她出去工作了。从此以后我就陷入了
期刊
2.子女皆“债主”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文化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以父母的理念为规则。父母们知道爱,甘愿付出。他们也许爱的方式错了,爱的节奏乱了,但他们痴心不改。  儿子,再过一个月,你就要成为20岁的年轻人了。复读这一年,你曾经信誓旦旦地对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出名堂来,不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我们当时很高兴,以为你真的醒悟了,我们很期待你的改变。  但是,你的誓言公维持了不到一周。每个周末回到
期刊
女儿大一就“毕业”了,是学不下去了’当时她自己选的新闻专业,却不想继续读下去,我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  1997年和前夫离婚的时候,女儿刚9岁,当时判给了前夫,和爷爷奶奶生活,我也常去看她。她比较内向,学习一直在年级前三名,我很高兴,希望以后她能顺利地考上大学,然后有个稳定的工作,再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也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高考前三天,她突然失踪了!他爸爸到处找她,也给我打电话,我很惊讶,之前
期刊
80年代有部电影《为什么生我》,说的是面对父母离婚后。儿子无奈的质问。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疑问呢?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债务人,债权人就是父母。我们将必须要孝敬父母,顺从老人,但这样的身份安排,作为当事人的我们并没有决定权。比如出生,生个儿子你们喜笑颜开。咧着嘴乐的时候不忘加上一句:我老某家有香火了!对孩子进行赤裸裸地索取,仿佛孩子的出生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和以后瞻养老人。生了女儿后,虽然没有生儿子那样的
期刊
儿子今年24岁,已经大学毕业,并且考上了公务员,正在参加为期两年的专业培训。当同事或朋友打听儿子的近况时,我会咬牙切齿地回答:别跟我提他!  高中时儿子搞对象,有耳闻,没往心里去。小孩子闹着玩儿,不定哪天就散伙。大学假期,外甥女跟我汇报:你儿子在大街上被一个女孩子拳打脚踢老半天,也不还手,气死我了。后来侄子又说:我哥在商场被一个闺女打呢,那么多人,真不害臊!我心里咯噔。下,这对象一搞就六七年?赶紧
期刊
是父母在“祸害”孩子,还是孩子“祸害”了父母,站的角度不同,立场自然不同甚至迥异。好在,这还没有成为大的社会问题。  讨论主角  1.徐凯文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2.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3.俞心樵:著名诗人、画家。    8小时以外 三位老师你们好。关于“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讨论你们也看了不仅是儿女有意见,父母也有话说,你们怎么来看待这件
期刊
豆瓣网上有年轻人结伴批评父母,这是好事。  第一好在言论自由。言论的多样性、异质性是衡量社会开放度和活力的标志之一。我读到这些年轻人的苦闷,也读到他们的偏激与愤怒。他们的见解与我的价值观几乎不能重合,我捍卫我自己的价值观,也捍卫他们表达心声的权利。  社会稳定给多数人带来好处。稳定的基石之一是让人充分表达意见,把话说出来利于天下之治,而非天下之乱。即使批评的矛头指向自己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而非人
期刊
缨三口之家,丫头居“帝位”。于是,吃穿住-用无条件朝位高权重者倾斜。买衣服,选她偶像代言的;吃零食,挑她喜欢口味的;零用钱,她爹是要一送二赠三;就连买菜,都以她小人家的胃口为主打食材。这也是普天下独生子女共享的至尊待遇,丫头她爹还甘为下人地说了,穷养儿子娇养女,咱的做法符合自然规律。  时间长了,慢慢地竟把丫头养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来——小房间书与发led草稿纸同床,笔与洋娃娃和牛奶盒共桌,丫头乐颠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