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必须注意语言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地把政治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当然,政治课教学还更应该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我们主张的语言艺术并不是脱离课本而大讲华丽词语,而应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教学内容,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1、讲“活”初中政治课
1.1 语言流畅
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教师还需要熟读教材,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为学生所体验,是学生乐于接受。
1.2 语言生动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语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这些内容的可识、可记、可信度。
其次,语言的多变。教师同一内容上,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把重点内容讲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
1.3 语言准确
语言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1.3.1 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
1.3.2 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中学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报纸很少接触,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板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可尝试以下方式:一是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外联,即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三是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辩论,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达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培养创新精神
大胆创新教法,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吸收学生“真心”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師就必须应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管理者到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个性,以全新的心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很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带着兴趣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采用多种方式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习的兴趣,设置思维的阶梯、模拟现实生活,引导自主的自觉的思考、体验、感悟,从而树立起创新意识。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个案例:两名女青年在某市找工作时,被一名男子花言巧语骗到某县某村,当他们发觉是被人贩子骗了后,立即要求返家,她们先后三次出村均被人贩子截回,她们再次出逃时,又被人贩子追还解下皮带,边抽打边对她们说:“不要命就走”。她们俩用手护着头继续往前逃,人贩子追上后抽出匕首架在一名女青年脖子上,经过一阵反抗,两女青年将人贩子推倒在田里,一名女青年迅速拾起人贩子掉下的匕首,人贩子见状猛扑上去,被女青年刺了一刀,人贩子当场死亡。经公安机关查实,这位人贩子有拐卖妇女的前科,是拐卖妇女团伙的成员。
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女青年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②女青年不应受到刑法处罚吗? ③法院如何判决此案? ④如果你是女青年,你应该怎么办?
通过设计案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励,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联系身边的事例提出一系例问题,请求老师解答,一节课里,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成为知识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1、讲“活”初中政治课
1.1 语言流畅
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教师还需要熟读教材,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为学生所体验,是学生乐于接受。
1.2 语言生动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语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这些内容的可识、可记、可信度。
其次,语言的多变。教师同一内容上,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把重点内容讲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
1.3 语言准确
语言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1.3.1 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
1.3.2 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中学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报纸很少接触,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板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可尝试以下方式:一是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外联,即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三是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辩论,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达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培养创新精神
大胆创新教法,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吸收学生“真心”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師就必须应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管理者到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个性,以全新的心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很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带着兴趣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采用多种方式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习的兴趣,设置思维的阶梯、模拟现实生活,引导自主的自觉的思考、体验、感悟,从而树立起创新意识。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个案例:两名女青年在某市找工作时,被一名男子花言巧语骗到某县某村,当他们发觉是被人贩子骗了后,立即要求返家,她们先后三次出村均被人贩子截回,她们再次出逃时,又被人贩子追还解下皮带,边抽打边对她们说:“不要命就走”。她们俩用手护着头继续往前逃,人贩子追上后抽出匕首架在一名女青年脖子上,经过一阵反抗,两女青年将人贩子推倒在田里,一名女青年迅速拾起人贩子掉下的匕首,人贩子见状猛扑上去,被女青年刺了一刀,人贩子当场死亡。经公安机关查实,这位人贩子有拐卖妇女的前科,是拐卖妇女团伙的成员。
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女青年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②女青年不应受到刑法处罚吗? ③法院如何判决此案? ④如果你是女青年,你应该怎么办?
通过设计案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励,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联系身边的事例提出一系例问题,请求老师解答,一节课里,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成为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