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所谓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指的是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反馈和共享来实现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绝不仅仅是使用了新的工具和新的形式,如果只是将黑板和粉笔换成了屏幕和计算机,那不可能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要想构建一种科学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拥有先进的、科学的,而且适于操作应用的理论作为基础。就目前看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无疑会为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一个适合的理论基础;同样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如交互性、智能性、超文本性、资源共享性等,也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通过建构意义的主动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因素。同时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这样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的目的”。
高职班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但他们仍有着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仍能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并真正学有所得,使语文能成为他们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是我们每一个高职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实践中将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的平台,能为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媒体成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媒体不能仅作为一种演示内容的工具,而应该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背景信息、形象信息、思想信息,要使学生产生求知、欣赏的冲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一种恰当的情境,从而把学生引领进一个恰当的感情情境、思想情境、知识情境,在此情境中的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知识、感情和思想。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不但能从声、像、图、文等各个方位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虚拟出一个几乎真实的世界,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这个世界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而不是游离在外地学习抽象的知识,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延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能力的结构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有着友好的人机交互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和个性化、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更为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意义的建构。如一篇文章中的许多关键字词,每个关键字词都可以做成超级链接,这些关键字词可以是作者、时代等,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能力点等。当学生在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缺少某一点知识或对某一点产生疑问时,就可以点击这些关键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会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学生便可以通过搜索、筛选等方法获得了解。同时,计算机可以提供学生自我验证、自我评测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此来调整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更好地达到意义的建构。也就是说,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以达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构筑了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协作会话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是不间断的,而且这种协作总是以会话的方式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协作与会话,一般都是在课堂内部以直接的方式进行,师生都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传统课堂气氛的束缚、传统师生关系的局限,协作的信度和效度都会受到影响。然而利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中介,利用青少年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亲近感,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苹果公司的教育家们,开始了一项被称为“明日苹果教室”的教育改革试验,该试验实质上是在探索和创设一种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在试验进行了一年后,一位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学生毫不厌烦在计算机上工作,他们实际上是要求多做一些事情,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我很少看到学生主动要求做额外的作业。”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聊天室的课堂教学交流室,或者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腾讯QQ、雅虎通、MSN等,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组合、自由对话,分享各自的资源和思想,可以互相探讨、互相辩论、互相协作,甚至组成小的课研组,进行某些小型课题的研究。而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观察(听取)各个学生讨论的主题,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当发现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更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解决,让学生在精神更为放松的条件下,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参与讨论,进行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作为认知工具的多媒体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能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协作”“会话”的进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意义,并且获得建构意义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冲击最大的恐怕要算是传统的师生关系。
许多年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必须重新定位。何为“主导”?钱梦龙曾解释说:“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与支配地位。”强调“主导”地位,势必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导致学生没有成为主体的空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定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必须贯彻这一点,而且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也促进了这一点的实现。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广阔性、形式的多样性,每一篇文章所含的信息量可能是一位教师需要花上一两个月也无法穷尽的。在学生缺乏必要手段获得时,教师还能保持着一个知识权威的角色。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有效信息资源时。“知识权威”的角色必然崩溃,教师不得不平等地站在学生的身边。同时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在情境中建构意义时要求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由建构主义理论组成的课堂也要求师生必须借助网络多媒体构筑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的角色出现。教师更多的作用将在“后台”进行。如设计、应用教学课件,搜索、筛选、辨别、利用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协作和会话,指导学生的学习等。在这个平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学生自己,学生要选择学习情境,参与协作和会话,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意义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将成为教师“主导”。它主导教师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探索规律,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合理优化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所谓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指的是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反馈和共享来实现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绝不仅仅是使用了新的工具和新的形式,如果只是将黑板和粉笔换成了屏幕和计算机,那不可能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要想构建一种科学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拥有先进的、科学的,而且适于操作应用的理论作为基础。就目前看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无疑会为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一个适合的理论基础;同样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如交互性、智能性、超文本性、资源共享性等,也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通过建构意义的主动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因素。同时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这样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的目的”。
高职班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但他们仍有着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仍能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并真正学有所得,使语文能成为他们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是我们每一个高职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实践中将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的平台,能为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媒体成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媒体不能仅作为一种演示内容的工具,而应该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背景信息、形象信息、思想信息,要使学生产生求知、欣赏的冲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一种恰当的情境,从而把学生引领进一个恰当的感情情境、思想情境、知识情境,在此情境中的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知识、感情和思想。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不但能从声、像、图、文等各个方位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虚拟出一个几乎真实的世界,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这个世界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而不是游离在外地学习抽象的知识,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延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能力的结构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有着友好的人机交互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和个性化、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更为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意义的建构。如一篇文章中的许多关键字词,每个关键字词都可以做成超级链接,这些关键字词可以是作者、时代等,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能力点等。当学生在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缺少某一点知识或对某一点产生疑问时,就可以点击这些关键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会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学生便可以通过搜索、筛选等方法获得了解。同时,计算机可以提供学生自我验证、自我评测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此来调整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更好地达到意义的建构。也就是说,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以达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构筑了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协作会话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是不间断的,而且这种协作总是以会话的方式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协作与会话,一般都是在课堂内部以直接的方式进行,师生都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传统课堂气氛的束缚、传统师生关系的局限,协作的信度和效度都会受到影响。然而利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中介,利用青少年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亲近感,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苹果公司的教育家们,开始了一项被称为“明日苹果教室”的教育改革试验,该试验实质上是在探索和创设一种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在试验进行了一年后,一位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学生毫不厌烦在计算机上工作,他们实际上是要求多做一些事情,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我很少看到学生主动要求做额外的作业。”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聊天室的课堂教学交流室,或者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腾讯QQ、雅虎通、MSN等,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组合、自由对话,分享各自的资源和思想,可以互相探讨、互相辩论、互相协作,甚至组成小的课研组,进行某些小型课题的研究。而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观察(听取)各个学生讨论的主题,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当发现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更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解决,让学生在精神更为放松的条件下,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参与讨论,进行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作为认知工具的多媒体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能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协作”“会话”的进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意义,并且获得建构意义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冲击最大的恐怕要算是传统的师生关系。
许多年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必须重新定位。何为“主导”?钱梦龙曾解释说:“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与支配地位。”强调“主导”地位,势必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导致学生没有成为主体的空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定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必须贯彻这一点,而且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也促进了这一点的实现。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广阔性、形式的多样性,每一篇文章所含的信息量可能是一位教师需要花上一两个月也无法穷尽的。在学生缺乏必要手段获得时,教师还能保持着一个知识权威的角色。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有效信息资源时。“知识权威”的角色必然崩溃,教师不得不平等地站在学生的身边。同时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在情境中建构意义时要求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由建构主义理论组成的课堂也要求师生必须借助网络多媒体构筑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的角色出现。教师更多的作用将在“后台”进行。如设计、应用教学课件,搜索、筛选、辨别、利用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协作和会话,指导学生的学习等。在这个平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学生自己,学生要选择学习情境,参与协作和会话,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意义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将成为教师“主导”。它主导教师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探索规律,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合理优化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