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水稻的种植中,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其中,水稻控制灌溉的应用就比较的广泛。在这个技术的推广当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好的结合生产性用水和控制灌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求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概念
  水稻调亏灌溉技术是对于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另一个名称,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在田间,已经不需要把灌溉水层的建立时间延长了,也不需要把灌溉水层作为一个硬性的指标来遵循,而是对于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作为一个是否灌溉的硬性指标,是必须要严格执行的,以此来确立注水的时间,次数和定额的一项新的水稻栽植新技术。
  控制灌溉技术,它不是充分灌溉及不充分灌溉两个范围的其中之一,水稻在发育的时期当中,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水分胁迫,这样会使水稻的耐旱性增强,这样做就避免了水稻减产的发生。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作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受到遗传特性和生长激素的影响,如果在其生长发育某些阶段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同时能够引起同化物在不同器官间的重新分配,降低营养器官的生长冗余,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并可通过对其内部生化作用的影响,改善作物的品质,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水稻的栽培技术,而不是单纯的节水技术,是通过节水调节水稻的长势长相,促使地下的根系能够发达,同时与之配套耕作技术、施肥技术、除草技术等,最终获得节水、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田间实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来说,它是通过对无效分蘖的有效控制来达到成穗率普遍提高的效果,并且使物种的群体结构达到理想的最佳状态,很好调控穗数与粒重的最佳关系,并且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2.控制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的区别
  2.1灌溉依据不同
  水层的多少对于常规灌溉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层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是否需要灌溉,控制灌溉依据土壤含水量大小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灌溉。
  2.2灌水方法不同
  常规灌溉采取“浅、湿”或“浅、湿、干”循环交替,“浅”为30mm,“湿”为0mm,“干”为田面无水脚窝有水;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为30mm,“湿”为0mm,“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值。
  2.3灌水程度不同
  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要把充足供水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让水稻处于旱的状态;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亏,对于水稻的生育期的生理特性的不同来进行时时挑换,在分蘖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胁迫,使作物适当的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期又保证供水,使水稻后期呈现生长的补偿效应,这样就达到了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的有机结合,利于作物的生长。
  2.4 田间水层不同
  常规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 控制灌溉长时间不保留水层。
  3.控制灌溉技术如何实施
  控制灌溉技术的“干”(即稻田干到什么程度开始灌水)如何掌握,有两种办法:一是用仪器测量当地土壤含水量,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当地各类土壤含水量;二是目测,用裂缝宽度来表述当地各类土壤含水量。
  在水稻种植中实施灌溉技术以后,相关的一些措施就会有所更改,例如农艺措施和耕作措施等。秧苗的素质、田面平整度、插秧机型号等都能影响控制灌溉技术实施。
  3.1掌握基本的灌水方法
  基本的灌水方法,即“浅、湿、干”循环交替法。
  “浅”指灌溉水层上限,一般为30mm;“湿”指水层为零,土壤含水量100%;“干”指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要求的下限值,可通过仪器测试,或依据不同下限值对应的土壤裂缝宽度、脚印深度等經验值判断。一般不到土壤含水量下限值不灌溉,何时灌水依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到了下限值就灌,不到就等。每次灌溉原则上不超过灌水上限。
  3.2高效利用降雨
  到了每年的下半年,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在大多的状况下,是不需要灌溉的,土壤含水量就完全能够达到标准的。蓄雨水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除超过规定的蓄雨上限和盐碱地排碱要求外,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排水的,每次蓄雨时间不能超过7d。
  3.3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生产性用水指施药、施肥、防冷害等用水,生产性用水要求必须有水层才行,特别是分蘖前期封闭灭草时一般要保留水层7d 左右。控制灌溉的水层管理要服从生产性用水要求,什么时候需要生产性用水就什么时候建立水层, 但施肥用水要与控制灌溉用水结合起来, 以减少水层保留时间。
  3.4掌握关键生育期的用水管理
  返青至分蘖末期(一般是5月20日~7月2日)是水稻需水非敏感期,也是控制灌溉的关键期,是最需要节水的时期,要严格控制。分蘖末期不管土壤水分是否控制到下限,都要及时排水晒田重控。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需水敏感期,不能控得太重。
  4.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应用须知
  控制灌溉技术在推广应用时,要与垦区应用的“浅、湿、干”灌溉技术有机结合,要与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相结合。
  5.寒地水稻叶龄诊断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模式
  5.1 培育壮苗
  采用钢骨架大棚高台旱育秧,4月10~15日播种,机插盘育芽种播量125g/盘。严格温、湿调控,强化通风炼苗。
  5.2建立合理的耕作体系
  5.2.1轮耕
  稻田连年旋耕使耕层变浅, 不能满足高产栽培的需要,因此要制定严格的轮耕制度,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cm 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轮耕制度:深翻(18~20cm)—旋(8~10cm)—浅翻(12~15cm)。
  5.2.2旱整地
  秋季用大马力平地机械进行平高填洼,达到条田内基本平整。早春泡田前对秋翻稻池耙碎整平,能减少泡田用水。
  5.2.3施基肥
  将尿素4kg/667m2、磷酸二铵8kg/667m2、硫酸钾4~6kg/667m2 混拌均匀,或准备配方肥20kg/667m2,在灌水泡田前均匀撒施于稻池。
  5.2.4水整地
  早春泡田后用大、中马力平地机械一次完成灭茬碎土平田工作,使稻田土壤实现“平、碎、软、深”,达到每个稻池内田面平整(高低差不过±1cm)干净、边沿整齐,上有泥糊、下有团块,做到“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净”。
  由于近年来水整地使用大、中马力平地机械,沉浆时间要保证15d 以上。早春泡田要早,才能保证沉浆时间,确保插秧期,保证插秧质量,减少基肥肥料的损失。
  5.2.5除草
  在水整地达到标准后, 立即封闭灭草,甩施12%农思它乳油100g/667m2。
  5.3插秧
  推广薄水层(1cm 左右)插秧。机械插秧规格30.0cm×10.0cm、30.0cm×13.3cm,穴苗数4~5株/穴,平均4.5株/穴,穴数应保持在28~30个/m2,基本苗数120~130株/m2。选用日本洋马、井关高性能插秧机,插秧不伤根,而且通过性能好,插秧质量有保证。
  5.4叶龄诊断节水控制灌溉
  插秧后待田面落干后灌水,如遇低温覆苗高2/3水层防冷害。插秧后立即对水稻秧苗进行叶龄跟踪。选有代表性的稻池,在池埂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1株,在主茎叶上第三片叶上进行叶龄标记。以5月15日为调查始期,以后每5d调查1次,一直调查到齐穗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苗数、株高、茎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龄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6组,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其他各组按6 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40、706代血浆、7.5%氯化钠和20%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1表达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1 h CD11b及
目的 探讨两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感染性角膜炎和眼内炎病原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采集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51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或泪液和16例眼内炎的玻璃体液,先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检测病原体是细菌、真菌还是单纯疱疹病毒, 然后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病原体细菌或真菌的种类.比较PCR与微生物培养所需的时间和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
目的 初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系-B3(LEC-B3)内Ca2+转导的途径.方法人LEC-B3传代培养,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于解冻后的第三代细胞中分别加入10 μg/L bFGF、10 mmol/L咖啡因、10 mmol/L兰尼碱、50 mmol/L普鲁卡因及0.5 mmol/L金雀异黄素,通过观测细胞内相对荧光强度实时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方法在使用Marmarou法创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脑组织,采用Griess反应法观测NO在外伤后脑组织内表达的时程变化,并采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结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NO水平即刻升高(P<0.01),于伤后12 h有所
目的 探讨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简易"降落"PCR(stepdown RT-PCR)方法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SSX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4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SSX基因mRNA阳性率为85.7%(36/42),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未发现有SSX基因的表达.外周血标本中,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