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全方位冲击,但“一带一路”建设逆风前行,取得来之不易的积极进展,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10月21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透露,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保持平稳,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合作持续增长。多领域对外投资稳步增长。今年1—9月,流向制造业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9.3%,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2%,流向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
传统产业投资稳健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等基础设施主要领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占比均超过7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较多。1—9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7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6个,合计1365.1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5%。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传统领域开展大量合作。一大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截至今年年初,中广核在马来西亚投资的59.6亿美元项目、国家电网在巴西投资的44.9亿美元项目以及三峡集团在巴西投资的36.6亿美元项目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能源投资项目中规模居前。
截至今年年初,中国铁建在尼日利亚的68.1亿美元合同、中国核建在巴基斯坦的65.0亿美元合同以及在阿根廷的47.0亿美元合同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建筑合同中规模居前。
在第二届“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峰会上,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罗荣怀介绍,中国民航与沿线103个国家签署航空运输协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班量占到了中国航班总量的65.9%。截至今年6月,航空工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涉及项目220个、金额260亿美元,类型包括航空产品贸易、转包生产、国际合作和境外工程,其中,机场建设类项目多达31个。此外,像科威特机场、赞比亚恩多拉机场、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推动;中哈能源管道巡线项目已累计完成4000多公里巡检作业,中白俄工业级无人机项目抢抓市场机遇,积极筹备启动批产。
2000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主要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表示,坚持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尽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但到今年上半年,行业对外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对外投资规模达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3%,占同期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比重11.5%。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国家是当前纺织业海外绿地投资的重点区域,吸引了行业大量的新增产能投资。对纺织业而言,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合作,统筹考虑和优化国内外产能布局,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巩固产业在纺织国际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合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双边和区域合作,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实走深的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今年6月,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同与会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该倡议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10月18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已经逐渐成长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领域高质量合作的新平台,正在为各国能源的清洁低碳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为各国开展更多样、更灵活的绿色能源合作持续创造机遇。各国应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推动更多能源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期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章程》,并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政策对接稳步推进、绿色朋友圈持续扩大、绿色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合作不断拓展。
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出去,积极开展绿色能源国际合作,帮助东道国降低排放水平,帮助他们加速能源转型。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参与境外水电建设项目416个,总装机13.7万兆瓦。2020年新签订国际水电项目11个,装机3700兆瓦,投资和承建风电项目21个,光伏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17亿美元)。比如,目前中亚规模较大的哈萨克斯坦的纳塔斯风电项目,预计每年发电3.6亿千瓦时,可节约11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28.9万吨。
在經济的恢复和绿色转型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面对的话题。
2020年10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了《“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及影响分析报告》,识别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印缅交界处与欧洲,“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与沿线保护区总面积的32%以及265种受威胁物种的生存范围重叠,这些重叠之处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国家公园,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利益相关方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风险,在决策前采用生物多样性评估决策工具来筛查风险,在规划和建设前期就规避生物多样性保护风险,体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重视环境保护,正在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发展之路。
传统产业投资稳健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等基础设施主要领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占比均超过7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较多。1—9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7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6个,合计1365.1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5%。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传统领域开展大量合作。一大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截至今年年初,中广核在马来西亚投资的59.6亿美元项目、国家电网在巴西投资的44.9亿美元项目以及三峡集团在巴西投资的36.6亿美元项目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能源投资项目中规模居前。
截至今年年初,中国铁建在尼日利亚的68.1亿美元合同、中国核建在巴基斯坦的65.0亿美元合同以及在阿根廷的47.0亿美元合同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建筑合同中规模居前。
在第二届“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峰会上,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罗荣怀介绍,中国民航与沿线103个国家签署航空运输协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班量占到了中国航班总量的65.9%。截至今年6月,航空工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涉及项目220个、金额260亿美元,类型包括航空产品贸易、转包生产、国际合作和境外工程,其中,机场建设类项目多达31个。此外,像科威特机场、赞比亚恩多拉机场、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推动;中哈能源管道巡线项目已累计完成4000多公里巡检作业,中白俄工业级无人机项目抢抓市场机遇,积极筹备启动批产。
2000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主要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表示,坚持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尽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但到今年上半年,行业对外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对外投资规模达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3%,占同期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比重11.5%。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国家是当前纺织业海外绿地投资的重点区域,吸引了行业大量的新增产能投资。对纺织业而言,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合作,统筹考虑和优化国内外产能布局,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巩固产业在纺织国际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合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双边和区域合作,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实走深的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今年6月,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同与会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该倡议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10月18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已经逐渐成长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领域高质量合作的新平台,正在为各国能源的清洁低碳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为各国开展更多样、更灵活的绿色能源合作持续创造机遇。各国应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推动更多能源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期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章程》,并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政策对接稳步推进、绿色朋友圈持续扩大、绿色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合作不断拓展。
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出去,积极开展绿色能源国际合作,帮助东道国降低排放水平,帮助他们加速能源转型。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参与境外水电建设项目416个,总装机13.7万兆瓦。2020年新签订国际水电项目11个,装机3700兆瓦,投资和承建风电项目21个,光伏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17亿美元)。比如,目前中亚规模较大的哈萨克斯坦的纳塔斯风电项目,预计每年发电3.6亿千瓦时,可节约11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28.9万吨。
在經济的恢复和绿色转型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面对的话题。
2020年10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了《“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及影响分析报告》,识别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印缅交界处与欧洲,“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与沿线保护区总面积的32%以及265种受威胁物种的生存范围重叠,这些重叠之处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国家公园,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利益相关方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风险,在决策前采用生物多样性评估决策工具来筛查风险,在规划和建设前期就规避生物多样性保护风险,体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重视环境保护,正在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