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东方赢预见性地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中国企业十年来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预见。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跨越式发展理论,但东方赢对此并不满意,在他看来,这一理论能解决中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快”与“好”的矛盾,能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和死路,理应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理论。为此,东方赢甚至放下自己咨询公司的业务,为这一理论奔走着、呼喊着,以一个人的力量,孤独地推广着这种理论。
企业需要跨越式发展
《中国联合商报》:跨越式发展往往又被称为超速发展,这是否意味着跨越式发展可以被理解为超越常规速度的发展?请介绍一下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
东方赢:你这样理解不能说错,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理论,这样理解它不够精确。一种理论必须要从定性和定量这两个角度来定义。
以前对于企业发展速度的描述有很多,但并不严肃,比如高速发展、快速发展、飞速发展等等。可以说,以前很少有人认真地研究过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感性的、随意的。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以企业发展速度为特征的理论,力求让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即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让它具有客观性、体系性,可以被准确地把握。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它,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1997年,我发表了《企业超速成长》这本书,正式推出了这项理论,因为感觉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本书既是一种探讨,同时又是一个预言。不过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97年是朱镕基执政的时期,中国经济正在进行“软着陆”,正是降温、减速的时候,因此当时很多人对超速发展理论不理解。但现在回头再看,就好理解多了。这十年来,中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的华为、联想都还很小,中国企业当时还处在成长的早期,如何做大、做强,当时还处在探索阶段。这本书和这种理论的推出还是很有意义的。
2000年,我又写出了《超速模式》,从操作层面更深入地阐述了这一理论。目前刚刚出版的《跨越式战略》是我写的第三本这方面的书。是我十年研究的总结,也表明经过十年的探索,跨越式发展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了。
《中国联合商报》:为什么这种理论被称为跨越式发展,而不是超速成长?
东方赢:一开始,这种理论有两种叫法:企业超速成长和企业跨越式发展,其中叫超速成长的时间比较长。严格来讲,超速成长这个词更加准确,但后来反而是跨越式发展这种说法被大家接受了,我想这和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有句古话叫“欲速则不达”,另外,超速了是要被罚款的。我发现超速成长在字面上就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把这种理论叫做跨越式发展。其实两种说法都是一回事。
《中国联合商报》: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中国人做事讲究“中庸之道”,你刚才也说道了“欲速则不达”,你认为跨越式发展适合中国企业么?
东方赢:首先,跨越式发展理论肯定不适合所有的中国企业。但企业就像人一样,总有不同的类型。很多企业只打算赚点小钱,不想做多大,但总有想做第一的企业。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一样:有做得小的,也有做得大的;有发展得慢的,也有发展得快的。跨越式理论适合其中想做成行业领头羊、想成为第一的企业。因为想成为行业第一,就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超越竞争对手。事实上,每个行业都会有很多企业家想做行业的领头羊,跨越式发展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依据。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要想在一个行业里持续地发展,哪怕是活得长久一点,也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时候,老大不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你不得不做,因为老大就意味着竞争优势,意味着更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意味着活得更好、活得时间更长。
此外,对于投资者说,发展速度更快的企业总是更有吸引了,比如在股市上最受追捧的,毫无疑问是高成长性公司的股票。很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非常明确,就只投每个行业的前两名,这也逼得很多企业必须要做老大。
从中国经济的更高层面上来讲,中国是一个落后了几百年的国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就是一个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就是发展。如果不进行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就永远赶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中华民族就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另外,近30年的改革开发,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就意味着机会。虽然这个机会是全球企业的机会,但中国企业近水楼台,更应该抓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很多企业想不快速发展都不行。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迅速成长了起来。
《中国联合商报》:中国有很多企业在一定阶段的确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其中一些却很快走向了衰落,比如爱多、顺驰等等,它们的发展是不是跨越式发展?
东方赢:我在《跨越式战略》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然后迅速失败的案例,我将他们的发展方式称为爆炸式发展,爆炸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不同的。简单说来,跨越式发展是可以持续的,不是偶然的,靠的是一种内在的机制,而爆炸式发展靠的是外部的机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好”与“快”的矛盾:有的企业因为“好”牺牲了“快”,有的则因为“快”牺牲了“好”。跨越式发展是“又好又快”,而爆炸式发展则是“快而不好”,是一种伪跨越式发展。爆炸式发展的企业所在的市场往往处于成长期,市场机会很多,但企业的扩张速度大大超出了实力,患有严重的“贫血症”——缺钱、缺人才、缺战略能力等。这种企业的发展速度越快,隐患越大,失败的风险也越大,爱多、顺驰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启动平台最重要
《中国联合商报》:请给跨越式发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东方赢:企业跨越式发展就是厚积薄发,同步抢先,一步到位,即在核心竞争力“厚积”上抓住新市场机遇的“薄发”。更简单地讲,就是两点:机会创新和机会垄断。机会创新就是要避免和市场的领先者正面竞争和同质化竞争,而是寻找这些领先者没有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用户需求的市场。只要找到这样的市场,企业就会很容易做出老大。接下来,企业就需要有魄力,在潜在竞争对手也发现这个市场之前,最大程度地占领这个市场,这就是机会垄断。
《中国联合商报》:企业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东方赢:为了让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跨越式发展理论,我构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操作模型,这个模型叫做“跨越式转轮”,由于该模型分成环环相扣的九个部分,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之为“东方赢九条”。这九条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高端思维”系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文化力量,“抢先到位”是总原则,“滚动割据”为总运作方法;每一次跨越须遵循“跨越周期”四个步骤:启动平台、扩大的资本平台、扩大的能力平台、扩大的市场平台;而“超值定位”、“30:70资源整合法则”、“第一品牌”、“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链”,则是实现抢先到位或滚动割据的五在关键驱动因素,又称动力五环。
说到企业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应该是启动平台。企业应该先做强后做大,启动平台就是讲怎么做强。它要求企业一开始就要先找到最佳的商业模式和定位,也就是机会创新——找到一个自己具有独特能力的独特市场,只要独特了自然就是老大。此外,启动平台还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核心团队、战略规划和一定的启动资金等等。
現在很多企业的老板总是感叹:我就是没有钱。但实际上,企业最缺的往往不是钱,而是启动平台。一个好的启动平台能让企业的发展事半功倍。蒙牛为什么能够迅速成功,很重要的一点: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走捷径,利用伊利的资源为自己快速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启动平台。牛根生在伊利从普通工人干到副总,生产和营销都做过,并从伊利的模式中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不容易,很多创业企业在创业资金“烧”完了都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而牛根生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就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想好了。他还在伊利打造了自己的团队。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需要五年的时间摸索,一个优秀的团体也需要五年进行磨合,而牛根生一从伊利出来,这两者就都具备了,这为他省掉了十年的时间。
有了好的启动平台,企业就有了做强的基础,此后就很好做大——之后的再融资、招兵买马、扩大市场份额、推广品牌就变得很容易。反之,如果“边走边打”,即一边扩大规模,一边探索商业模式,其结果就会变成成本增加而效益不明顯,很多企业因此而倒掉。
《中国联合商报》:根据你的实践经验,中国企业在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
东方赢: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不擅于机会创新,找不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只能随波逐流。所以,对于创业型的小企业来说,一般五年是一道坎,冲不出来就只能死掉。有的企业好不容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抓住了机会,但它们过于偏激,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自己的资源承受能力,成为了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未来发展风险同样很大,爱多就是典型例子。还有少数企业,过去快速发展,已经在一个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具有较大规模和比较成熟的管控能力,是这个行业的前几名。这类企业面临着继续跨越式发展的挑战,比如进入新的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这类企业能不能进行新的机会创新,能否驾驭更大规模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还有待观察。
孤独的推手
《中国联合商报》:这十年来,你为了推广这种理论,都做过什么样的工作?推广的效果怎么样?
东方赢:首先算是著书立说吧!我先后写了四本说:《企业超速成长》、《超速模式》、《与500强论剑》以及刚刚出版的《跨越式战略》。我还撰写了几百篇相关的文章,大部分都发表在国内的主流媒体上。还有就是培训,这十年来,海尔、联想、TCL、新希望等300多家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员都接受过我的培训,总人数应该上万。还有就是咨询,到目前为止,我做过的咨询案例有30多个,像蒙牛、大北农、新奥特等等。
至于效果,基本上我服务过的这些企业都实行了跨越式发展。蒙牛当然是典型就不用说了,新奥特在我进入的时候才几百人,营业额不过几百万元,现在已经有20多个亿的资产了,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北农也从当年的两个亿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个亿,被国家评为农牧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国联合商报》:你对跨越式发展理论目前在中国传播的现状满意么?
东方赢:不太满意!中国过去的10年和未来的40年,其主旋律就是“跨越”,中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它需要这么一个“科学的”发展理论,解决“快”与“好”的矛盾。现在有很多企业想快,但不知道该怎么快,其中一些不仅在走弯路,甚至是在走死路。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和企业知道这一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少走弯路和死路。所以,跨越式发展理论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理论,但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中国联合商报》:你有没有下一步推广跨越式发展理论的计划?
东方赢:我作为一个学者,只能多写,多宣传,多造影响,让大家关注这一理论。前不久,我们刚刚推出了首届跨越榜,这项活动我们会坚持下去。我们每年都会按照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将中国进行了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评出来,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还打算将这项活动扩大,再增加一个全球跨越榜,因为这个理论不仅仅是中国的理论,而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一个理论,不仅中国企业能用,外国企业也能用,毕竟我在研究这项理论的时候,也采用了不少国外企业的样本。
当然,我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我打算成立一个相关的研究院,集合更多的力量出更多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把这个理论研究的更专更透,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成立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商学院,培养相关专业的MBA。当然,这个计划要实行起来会相当困难,只能一步一步的向前推。
企业需要跨越式发展
《中国联合商报》:跨越式发展往往又被称为超速发展,这是否意味着跨越式发展可以被理解为超越常规速度的发展?请介绍一下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
东方赢:你这样理解不能说错,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理论,这样理解它不够精确。一种理论必须要从定性和定量这两个角度来定义。
以前对于企业发展速度的描述有很多,但并不严肃,比如高速发展、快速发展、飞速发展等等。可以说,以前很少有人认真地研究过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感性的、随意的。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以企业发展速度为特征的理论,力求让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即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让它具有客观性、体系性,可以被准确地把握。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它,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1997年,我发表了《企业超速成长》这本书,正式推出了这项理论,因为感觉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本书既是一种探讨,同时又是一个预言。不过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97年是朱镕基执政的时期,中国经济正在进行“软着陆”,正是降温、减速的时候,因此当时很多人对超速发展理论不理解。但现在回头再看,就好理解多了。这十年来,中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的华为、联想都还很小,中国企业当时还处在成长的早期,如何做大、做强,当时还处在探索阶段。这本书和这种理论的推出还是很有意义的。
2000年,我又写出了《超速模式》,从操作层面更深入地阐述了这一理论。目前刚刚出版的《跨越式战略》是我写的第三本这方面的书。是我十年研究的总结,也表明经过十年的探索,跨越式发展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了。
《中国联合商报》:为什么这种理论被称为跨越式发展,而不是超速成长?
东方赢:一开始,这种理论有两种叫法:企业超速成长和企业跨越式发展,其中叫超速成长的时间比较长。严格来讲,超速成长这个词更加准确,但后来反而是跨越式发展这种说法被大家接受了,我想这和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有句古话叫“欲速则不达”,另外,超速了是要被罚款的。我发现超速成长在字面上就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把这种理论叫做跨越式发展。其实两种说法都是一回事。
《中国联合商报》: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中国人做事讲究“中庸之道”,你刚才也说道了“欲速则不达”,你认为跨越式发展适合中国企业么?
东方赢:首先,跨越式发展理论肯定不适合所有的中国企业。但企业就像人一样,总有不同的类型。很多企业只打算赚点小钱,不想做多大,但总有想做第一的企业。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一样:有做得小的,也有做得大的;有发展得慢的,也有发展得快的。跨越式理论适合其中想做成行业领头羊、想成为第一的企业。因为想成为行业第一,就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超越竞争对手。事实上,每个行业都会有很多企业家想做行业的领头羊,跨越式发展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依据。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要想在一个行业里持续地发展,哪怕是活得长久一点,也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时候,老大不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你不得不做,因为老大就意味着竞争优势,意味着更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意味着活得更好、活得时间更长。
此外,对于投资者说,发展速度更快的企业总是更有吸引了,比如在股市上最受追捧的,毫无疑问是高成长性公司的股票。很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非常明确,就只投每个行业的前两名,这也逼得很多企业必须要做老大。
从中国经济的更高层面上来讲,中国是一个落后了几百年的国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就是一个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就是发展。如果不进行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就永远赶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中华民族就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另外,近30年的改革开发,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就意味着机会。虽然这个机会是全球企业的机会,但中国企业近水楼台,更应该抓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很多企业想不快速发展都不行。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迅速成长了起来。
《中国联合商报》:中国有很多企业在一定阶段的确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其中一些却很快走向了衰落,比如爱多、顺驰等等,它们的发展是不是跨越式发展?
东方赢:我在《跨越式战略》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然后迅速失败的案例,我将他们的发展方式称为爆炸式发展,爆炸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不同的。简单说来,跨越式发展是可以持续的,不是偶然的,靠的是一种内在的机制,而爆炸式发展靠的是外部的机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好”与“快”的矛盾:有的企业因为“好”牺牲了“快”,有的则因为“快”牺牲了“好”。跨越式发展是“又好又快”,而爆炸式发展则是“快而不好”,是一种伪跨越式发展。爆炸式发展的企业所在的市场往往处于成长期,市场机会很多,但企业的扩张速度大大超出了实力,患有严重的“贫血症”——缺钱、缺人才、缺战略能力等。这种企业的发展速度越快,隐患越大,失败的风险也越大,爱多、顺驰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启动平台最重要
《中国联合商报》:请给跨越式发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东方赢:企业跨越式发展就是厚积薄发,同步抢先,一步到位,即在核心竞争力“厚积”上抓住新市场机遇的“薄发”。更简单地讲,就是两点:机会创新和机会垄断。机会创新就是要避免和市场的领先者正面竞争和同质化竞争,而是寻找这些领先者没有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用户需求的市场。只要找到这样的市场,企业就会很容易做出老大。接下来,企业就需要有魄力,在潜在竞争对手也发现这个市场之前,最大程度地占领这个市场,这就是机会垄断。
《中国联合商报》:企业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东方赢:为了让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跨越式发展理论,我构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操作模型,这个模型叫做“跨越式转轮”,由于该模型分成环环相扣的九个部分,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之为“东方赢九条”。这九条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高端思维”系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文化力量,“抢先到位”是总原则,“滚动割据”为总运作方法;每一次跨越须遵循“跨越周期”四个步骤:启动平台、扩大的资本平台、扩大的能力平台、扩大的市场平台;而“超值定位”、“30:70资源整合法则”、“第一品牌”、“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链”,则是实现抢先到位或滚动割据的五在关键驱动因素,又称动力五环。
说到企业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应该是启动平台。企业应该先做强后做大,启动平台就是讲怎么做强。它要求企业一开始就要先找到最佳的商业模式和定位,也就是机会创新——找到一个自己具有独特能力的独特市场,只要独特了自然就是老大。此外,启动平台还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核心团队、战略规划和一定的启动资金等等。
現在很多企业的老板总是感叹:我就是没有钱。但实际上,企业最缺的往往不是钱,而是启动平台。一个好的启动平台能让企业的发展事半功倍。蒙牛为什么能够迅速成功,很重要的一点: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走捷径,利用伊利的资源为自己快速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启动平台。牛根生在伊利从普通工人干到副总,生产和营销都做过,并从伊利的模式中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不容易,很多创业企业在创业资金“烧”完了都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而牛根生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就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想好了。他还在伊利打造了自己的团队。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需要五年的时间摸索,一个优秀的团体也需要五年进行磨合,而牛根生一从伊利出来,这两者就都具备了,这为他省掉了十年的时间。
有了好的启动平台,企业就有了做强的基础,此后就很好做大——之后的再融资、招兵买马、扩大市场份额、推广品牌就变得很容易。反之,如果“边走边打”,即一边扩大规模,一边探索商业模式,其结果就会变成成本增加而效益不明顯,很多企业因此而倒掉。
《中国联合商报》:根据你的实践经验,中国企业在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
东方赢: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不擅于机会创新,找不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只能随波逐流。所以,对于创业型的小企业来说,一般五年是一道坎,冲不出来就只能死掉。有的企业好不容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抓住了机会,但它们过于偏激,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自己的资源承受能力,成为了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未来发展风险同样很大,爱多就是典型例子。还有少数企业,过去快速发展,已经在一个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具有较大规模和比较成熟的管控能力,是这个行业的前几名。这类企业面临着继续跨越式发展的挑战,比如进入新的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这类企业能不能进行新的机会创新,能否驾驭更大规模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还有待观察。
孤独的推手
《中国联合商报》:这十年来,你为了推广这种理论,都做过什么样的工作?推广的效果怎么样?
东方赢:首先算是著书立说吧!我先后写了四本说:《企业超速成长》、《超速模式》、《与500强论剑》以及刚刚出版的《跨越式战略》。我还撰写了几百篇相关的文章,大部分都发表在国内的主流媒体上。还有就是培训,这十年来,海尔、联想、TCL、新希望等300多家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员都接受过我的培训,总人数应该上万。还有就是咨询,到目前为止,我做过的咨询案例有30多个,像蒙牛、大北农、新奥特等等。
至于效果,基本上我服务过的这些企业都实行了跨越式发展。蒙牛当然是典型就不用说了,新奥特在我进入的时候才几百人,营业额不过几百万元,现在已经有20多个亿的资产了,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北农也从当年的两个亿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个亿,被国家评为农牧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国联合商报》:你对跨越式发展理论目前在中国传播的现状满意么?
东方赢:不太满意!中国过去的10年和未来的40年,其主旋律就是“跨越”,中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它需要这么一个“科学的”发展理论,解决“快”与“好”的矛盾。现在有很多企业想快,但不知道该怎么快,其中一些不仅在走弯路,甚至是在走死路。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和企业知道这一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少走弯路和死路。所以,跨越式发展理论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理论,但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中国联合商报》:你有没有下一步推广跨越式发展理论的计划?
东方赢:我作为一个学者,只能多写,多宣传,多造影响,让大家关注这一理论。前不久,我们刚刚推出了首届跨越榜,这项活动我们会坚持下去。我们每年都会按照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将中国进行了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评出来,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还打算将这项活动扩大,再增加一个全球跨越榜,因为这个理论不仅仅是中国的理论,而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一个理论,不仅中国企业能用,外国企业也能用,毕竟我在研究这项理论的时候,也采用了不少国外企业的样本。
当然,我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我打算成立一个相关的研究院,集合更多的力量出更多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把这个理论研究的更专更透,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成立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商学院,培养相关专业的MBA。当然,这个计划要实行起来会相当困难,只能一步一步的向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