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置)四个阶段。本文将PDCA循环引进高校教学管理,结合教学管理的特点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探索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利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PDCA质量管理循环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置)四个阶段。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行动(或处置)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时推广、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例如,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等等);(5)执行,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1)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对于高校而言,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控制活动始终按照PDCA管理循环不停地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将会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见图1、图2、图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阶段
(一)计划阶段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决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针等重大事宜,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是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下的质量战略决策,目的是选择与其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
(二)执行阶段
在执行机构中,确定两级管理模式,分为一级执行机构和二级执行机构。一级执行机构主要按照学校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定各教学保障措施、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教学信息的收集。二级执行机构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在授权的范围内制定有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具体工作为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管理、图书资料的建设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含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等)、实践教学(含毕业论文、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考核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教风学风、信息收集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检查阶段
多元教学评价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系部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形成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信息监测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与管理,客观公正及有针对性地控制学校教学的工作状况,包括教务工作助理和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评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收集和反馈信息。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发布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这些信息包括:(1)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阶段的教学检查。监控采用定期安排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各级领导还应对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2)听课制度。这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系、部自查,由各系、部组织自查小组,对所属的系、部承担各门课的主讲教师进行全面的听课检查;第二部分是职能部门参加听课环节;第三部分是校领导参加听课环节。(3)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谈会。各系(院)、部、教务处利用座谈会直接与学生、教师对话交流。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4)建立教务工作学生助理员制度和成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目的在于拓宽学校教学管理层和学生的沟通渠道,构建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态和需求,表达和维护广大学生的具体利益,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5)评教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通过各系(部)向学生和教师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与“学风评价表”,广泛收集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评价结果,用以检测、指导、调控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的目的。(6)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
督导保障由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小组,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具体工作是经常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去,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提出供教学主管部门参考的意见。
(四)处置阶段
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评估、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和评估意见,为教学处置机构提供依据。学校通过院长办公会、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讨论、调整落实,在质量监控文件系统的支持下,做出各种处理意见,反馈到计划部门和执行机构,供计划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执行机构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特点,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具有敏感性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循环反复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四个环节形成封闭的环型。计划部门制定好目标和方案后,由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师、学生为主体去具体实施。通过对执行环节的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返回到计划部门制定新的计划和方案,如此反复。
PDCA循环适用于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全过程,是类似行星轮系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体现了一个组织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大循环,而在各个阶段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课堂教学又可以存在若干循环,如一个单元、一堂课都可形成一个PDCA循环。通过循环,使教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转动,彼此协调,相互促进。
持续改进是作为执行和监控机构在执行协调的同时不断解决问题、水平逐步上升的阶梯式过程,以提高新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具有敏感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了解有关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各具体环节的细小信息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社会评价信息,随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及时反馈到执行机构加以修正或提供给决策系统以制定新的质量目标。
(本文责任编辑:王丽)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利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PDCA质量管理循环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置)四个阶段。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行动(或处置)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时推广、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例如,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等等);(5)执行,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1)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对于高校而言,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控制活动始终按照PDCA管理循环不停地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将会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见图1、图2、图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阶段
(一)计划阶段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决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针等重大事宜,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是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下的质量战略决策,目的是选择与其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
(二)执行阶段
在执行机构中,确定两级管理模式,分为一级执行机构和二级执行机构。一级执行机构主要按照学校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定各教学保障措施、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教学信息的收集。二级执行机构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在授权的范围内制定有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具体工作为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管理、图书资料的建设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含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等)、实践教学(含毕业论文、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考核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教风学风、信息收集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检查阶段
多元教学评价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系部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形成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信息监测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与管理,客观公正及有针对性地控制学校教学的工作状况,包括教务工作助理和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评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收集和反馈信息。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发布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这些信息包括:(1)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阶段的教学检查。监控采用定期安排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各级领导还应对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2)听课制度。这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系、部自查,由各系、部组织自查小组,对所属的系、部承担各门课的主讲教师进行全面的听课检查;第二部分是职能部门参加听课环节;第三部分是校领导参加听课环节。(3)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谈会。各系(院)、部、教务处利用座谈会直接与学生、教师对话交流。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4)建立教务工作学生助理员制度和成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目的在于拓宽学校教学管理层和学生的沟通渠道,构建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态和需求,表达和维护广大学生的具体利益,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5)评教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通过各系(部)向学生和教师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与“学风评价表”,广泛收集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评价结果,用以检测、指导、调控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的目的。(6)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
督导保障由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小组,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具体工作是经常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去,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提出供教学主管部门参考的意见。
(四)处置阶段
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评估、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和评估意见,为教学处置机构提供依据。学校通过院长办公会、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讨论、调整落实,在质量监控文件系统的支持下,做出各种处理意见,反馈到计划部门和执行机构,供计划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执行机构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特点,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具有敏感性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循环反复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四个环节形成封闭的环型。计划部门制定好目标和方案后,由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师、学生为主体去具体实施。通过对执行环节的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返回到计划部门制定新的计划和方案,如此反复。
PDCA循环适用于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全过程,是类似行星轮系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体现了一个组织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大循环,而在各个阶段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课堂教学又可以存在若干循环,如一个单元、一堂课都可形成一个PDCA循环。通过循环,使教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转动,彼此协调,相互促进。
持续改进是作为执行和监控机构在执行协调的同时不断解决问题、水平逐步上升的阶梯式过程,以提高新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具有敏感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了解有关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各具体环节的细小信息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社会评价信息,随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及时反馈到执行机构加以修正或提供给决策系统以制定新的质量目标。
(本文责任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