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
这一切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这种教育不是增强人自我就业的潜能,却是鼓励人们找拿高薪的职业,以至于乡村地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断涌入乡镇、城市去寻找工作。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谋职者的需要,因此中职生的失业在所难免。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的形势十分严峻,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在校生辍学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的衰竭现象更为严重。不但生源不足,而且师资匮乏。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我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首先,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合格 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实现传统的中职就业教育的目标。
其次,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许多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这里指小企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小企业,能广泛吸收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开展创业教育还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产业结构正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原有许多产业发生委缩,甚至消失,而新兴的一些行业、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兴的行业、产业需要知识为基本要素,创业教育必须以此为背景展开。创业教育的实施必将带来新的大量的产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要搞好创业教育,首先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
活动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进去,加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三小”活动、勤工俭学、校外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在活动课程中实现创业意的提高,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传播与养成。
其次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通过探索,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
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追寻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
第三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这一切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这种教育不是增强人自我就业的潜能,却是鼓励人们找拿高薪的职业,以至于乡村地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断涌入乡镇、城市去寻找工作。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谋职者的需要,因此中职生的失业在所难免。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的形势十分严峻,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在校生辍学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的衰竭现象更为严重。不但生源不足,而且师资匮乏。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我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首先,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合格 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实现传统的中职就业教育的目标。
其次,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许多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这里指小企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小企业,能广泛吸收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开展创业教育还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产业结构正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原有许多产业发生委缩,甚至消失,而新兴的一些行业、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兴的行业、产业需要知识为基本要素,创业教育必须以此为背景展开。创业教育的实施必将带来新的大量的产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要搞好创业教育,首先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
活动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进去,加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三小”活动、勤工俭学、校外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在活动课程中实现创业意的提高,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传播与养成。
其次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通过探索,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
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追寻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
第三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