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以及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和谐且舒适的生活空间及工作环境。本文就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战略之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如何做到在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的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低碳环保,充分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对建筑节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现状分析
  由于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技术含量较高,这就对建筑设计人员在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设计水平等,为了更好的将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设计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具体介绍如下:
  (一)设计人员缺乏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建筑产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停滞现象,一些建筑在设计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型建筑节能思想,其技术应用并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对节能建筑设计缺乏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在设计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设计理念,进而导致建筑行业中的节能建筑理念与技术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与运用,限制了节能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不足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国外先进技术还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多方面需要引进,这里面就包括了节能建筑节能技术。因此,先进节能技术在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很多设计理念仍然沿用了传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严重限制了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
  (三)管理人员节能意识薄弱
  节能建筑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建设中,这与建筑的管理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目前针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并不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将建筑节能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管理中。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创新与节能意识薄弱属于常见问题,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粗放型管理为主,这显然不利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二、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技术
  (一)电气节能技术
  在现代建筑的实施过程中,电气化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方法,其在节约能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电气化节能技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配置供配电系统时,尽可能简单安全,通常不要让同一个电压变配电的级数高于两级,另外变配电所应尽可能贴近负荷中心,这样线路电压能够持续稳定,减少能源的损失;应该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选择适用的配电干线电缆,这能起到减少电压损失、保持热稳定性等作用。
  (2)照明。照明设计是绿色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照明是现代建筑的必须设计环节,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营造舒适、高效、节能的建筑空间。照明设计不是随便配置照明灯具就可以了,必须遵循合理的照度标准。设计合理的照度值可以减少电气系统的能源损失,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3)电机。电机是一种感性负载设备,其会产生无功电流,从而引发滞后作用。如果无功电流经由高低压线路传到用电设备的末端,就会加大变压器与线路的功率消耗。
  (二)隔热技术
  利用隔热技术能够起到有效地降低能耗的作用。建筑能耗会受到围护结构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一旦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较差时,当定外温度较高时,则会导致热量传导到室内,给制冷系统增加负荷,而在冬季,围护结构则会将室内的热量散发到室外,从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因此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对围护结构的传导性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降低能耗。
  (1)选用合适的外墙材料,可以对外墙传热指数进行有效控制,这样通过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同时在设计可以选择适宜的外墙结构,并设计保温的墙体结构。通过外墙保温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冷热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主体结构的有效保护,有利于楼房使用期限的延长,对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在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门窗的隔热改造。近年来,我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多使用落地窗、玻璃门和外飘窗等,这样对于采光和通风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隔热性能较差,所以在具体设计时,需要选择与当地气候特点及室内需求相适应的玻璃,有效提高门窗的密封性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能耗。
  (三)可持续资源利用技术
  如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一部分能源压力,并且清洁能源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十分符合“健康宜居”的要求。主要的清洁能源有:
  (1)自然光源。自然光免费而且适宜人类的视觉承受力,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源,相关的技术有光线的折射、反射以及衍射原理,还可以利用导光管、棱镜以及采光窗等进行光源利用。
  (2)太阳能。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太阳能技术应用较多。近年来,利用太阳能来进行供电也得以应用,但由于其技术设备较为复杂,而且设备较为昂贵,所以太阳能发电技术广泛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
  (3)风能。目前风能的利用率相对较高。风能的利用形式很多,可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将更多地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去。
  结语: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对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切实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建筑设计,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资源节约型的建筑。
  参考文献:
  [1]余慧娜.刍议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4):42-42,44.
  [2]那日斯.探析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9):275-275.
  [3]管蓓蕾,李朋.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1(13)58-59.
其他文献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书中提出了“无为管理”这个概念,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管理学科。我读后颇受启发,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体会。  老子指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
【摘要】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保护大自然是人类应尽的义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企业逐渐增加,人们对自然能源的过分开采以及人们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对自然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其中建筑物是消耗能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建筑改造中对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和讨论,并阐述了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概念和在建筑改造中的意义,以及绿色生态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绿色生态节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将节能落实在高耗能的建筑领域也变得更加的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现状,阐述了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考虑了节能设计中的自然因素等其他要点,同时对在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建筑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建筑物的节能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降低能源的消耗,使得建筑业能够长远并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措施  一、引言  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
曾几何时,神州大地上流行这样一首歌:“……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生根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歌声激昂豪迈,令中国人激动自豪!然而“中国娃”当真爱写“中国字”吗?曾经无数次地问过无数中小学生:“楷书有多少个笔画?”没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再问:“英文有多少个字母?”没有几个人答不上来!这只是一个玩笑!一个令中国人尴尬的玩笑!一个令中国人悲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得非常的好,特别是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来调整和完善我们的
【摘要】水资源压力过大,水生态严重恶化成为令人十分堪忧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在研究《水问》引发的保护水资源的思索,并强调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声张“生态正义”,应对环境恶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关键词】水资源;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前言  《水问》含有“水的哭诉”、“水的呐喊”之意,直接而尖锐,急促而紧迫。该片的总编导王猛说:“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
近来,有两档外贸方面的新闻,吸引着国人的关注.一是铁矿石贸易价格谈判,二是吉利收购沃尔沃.rn先看铁矿石.3月30日,澳矿必和必拓宣布,已经与其在亚洲的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把
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班主任就必须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积极性的各项措施,按其实质来说就是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激励行为对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创造性、主动性,对于鼓舞士气,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使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地为集体作贡献,使每一个人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成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