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挖掘真相,探讨实质,疏浚壅塞的当代人文之河,是我们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之后,重新上路的必然选择。
当代文化生态,伴生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危机中遭遇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棘手问题,同质而异名。文学、阅读、电影、电视选秀等文化活动中的短视、功利、粗俗之声不绝于耳,类同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了各种污染的物质环境。在电子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代语境中,星级大腕与平民百姓,都在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聆听、判断、鉴别这些带有商业化特质的多声部声音?是义无反顾地追随,还是清醒地驻足反省?孙曙教授在《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仔细咂摸本书的每一篇批评文章,读者可以很快清楚地梳理出纷纭文坛背后的真相,也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影视音像中的消费主义实质。挖掘真相,探讨实质,疏浚壅塞的当代人文之河,是我们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之后,重新上路的必然选择。
本书关注的是近年最热最火最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如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余秋雨与文坛的争端、王安忆最新的《天香》小说、中国好声音、《金陵十三钗》、母语的失范……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使得本书的批评颇有“急诊”特色。不可否认,当前引发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是由于普通民众某种焦虑和迷惘的长期积淀。
例如诺贝尔文学奖问题,作为世界性的文学大奖,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与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在莫言之前,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中尚未有一个中国籍作家,国人对诺奖的期盼、屡被排斥在外的失落,导致了中国文坛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一种失衡状态。失之,集体控诉;得之,万民狂欢。于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坛风起云涌。面对种种文坛争议,孙曙以《莫言与诺贝尔的文字欢场》为题,层层分析,抽丝剥茧,对获奖前后的莫言与获奖前后的文坛进行剖析。作者通过对“莫言热”的剖析,有针对性地对众生颠倒的文坛进行了批评。饥饿、吃煤块的莫言,小学辍学、参不了军的莫言,走后门做临时工、终获参军的莫言,刻苦自学、背着石头见编辑的莫言……建立在实证、举例与剖析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再现莫言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清醒,莫言还是那个莫言,作品还是那个作品,神化莫言没有必要!我们应该清醒地警惕莫言所代表的新文化权力!这篇针对莫言的批评,完成于2012年11月8日,其时距离莫言获奖还不到一个月。这样一种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批评,如七月天的一场暴风骤雨,能够及时驱赶一场甚嚣尘上的文坛燥热。
阅读本书,感受到的是一份文化人的凝重与深刻。社会多元化,文学市场化,人心功利化,原本应该是清醒剂的精神文化生产,理当担负起清理、批判与拯救的责任了。但是,翻开书本,打开电视,走进剧场,人们时常看到文化精英主动面对市场庸俗的迎合。面对功利场中的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作者追问:是什么成就了学者红人易中天?高歌猛进的《金陵十三钗》为何连奥斯卡的提名都没得到?韩寒缘何成了屌丝的领导者?中国好声音的音乐精神是什么?母语需要拯救吗?当代流行文化中这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在孙曙的这部批评著作中得到了相对集中的呈现。
本书共包含24篇,这些针对当代文学与当代流行文化的批评文章,梳理了新世纪10多年来经典的文学事件与文化事件。作者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深沉的历史意识、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与仁心,对当代文坛与当代文化精神发难、诘问与批评。通读全书,可以时时感知到评论者“自我清理”的一腔热血与义愤,这些发自血液深处的激情文字,同样带有当代流行文化的大胆犀利恣肆狂放的语体特点,有层次丰富的语言质感。本书橙红的封面,配以勇敢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的高大健美的裸体图画,暗示了这本批评著作的独创性与重火力。与大多数亦步亦趋、隔靴搔痒的批评文章相比,这样的批评继承的是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精神。《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能够武装起我们的,是穿越迷障的锐眼和坚挺的脊梁,关注当前文化生态,关注精神卫生的读者,应该细细品读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
当代文化生态,伴生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危机中遭遇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棘手问题,同质而异名。文学、阅读、电影、电视选秀等文化活动中的短视、功利、粗俗之声不绝于耳,类同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了各种污染的物质环境。在电子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代语境中,星级大腕与平民百姓,都在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聆听、判断、鉴别这些带有商业化特质的多声部声音?是义无反顾地追随,还是清醒地驻足反省?孙曙教授在《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仔细咂摸本书的每一篇批评文章,读者可以很快清楚地梳理出纷纭文坛背后的真相,也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影视音像中的消费主义实质。挖掘真相,探讨实质,疏浚壅塞的当代人文之河,是我们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之后,重新上路的必然选择。
本书关注的是近年最热最火最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如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余秋雨与文坛的争端、王安忆最新的《天香》小说、中国好声音、《金陵十三钗》、母语的失范……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使得本书的批评颇有“急诊”特色。不可否认,当前引发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是由于普通民众某种焦虑和迷惘的长期积淀。
例如诺贝尔文学奖问题,作为世界性的文学大奖,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与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在莫言之前,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中尚未有一个中国籍作家,国人对诺奖的期盼、屡被排斥在外的失落,导致了中国文坛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一种失衡状态。失之,集体控诉;得之,万民狂欢。于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坛风起云涌。面对种种文坛争议,孙曙以《莫言与诺贝尔的文字欢场》为题,层层分析,抽丝剥茧,对获奖前后的莫言与获奖前后的文坛进行剖析。作者通过对“莫言热”的剖析,有针对性地对众生颠倒的文坛进行了批评。饥饿、吃煤块的莫言,小学辍学、参不了军的莫言,走后门做临时工、终获参军的莫言,刻苦自学、背着石头见编辑的莫言……建立在实证、举例与剖析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再现莫言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清醒,莫言还是那个莫言,作品还是那个作品,神化莫言没有必要!我们应该清醒地警惕莫言所代表的新文化权力!这篇针对莫言的批评,完成于2012年11月8日,其时距离莫言获奖还不到一个月。这样一种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批评,如七月天的一场暴风骤雨,能够及时驱赶一场甚嚣尘上的文坛燥热。
阅读本书,感受到的是一份文化人的凝重与深刻。社会多元化,文学市场化,人心功利化,原本应该是清醒剂的精神文化生产,理当担负起清理、批判与拯救的责任了。但是,翻开书本,打开电视,走进剧场,人们时常看到文化精英主动面对市场庸俗的迎合。面对功利场中的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作者追问:是什么成就了学者红人易中天?高歌猛进的《金陵十三钗》为何连奥斯卡的提名都没得到?韩寒缘何成了屌丝的领导者?中国好声音的音乐精神是什么?母语需要拯救吗?当代流行文化中这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在孙曙的这部批评著作中得到了相对集中的呈现。
本书共包含24篇,这些针对当代文学与当代流行文化的批评文章,梳理了新世纪10多年来经典的文学事件与文化事件。作者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深沉的历史意识、问诊当代流行文化病,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与仁心,对当代文坛与当代文化精神发难、诘问与批评。通读全书,可以时时感知到评论者“自我清理”的一腔热血与义愤,这些发自血液深处的激情文字,同样带有当代流行文化的大胆犀利恣肆狂放的语体特点,有层次丰富的语言质感。本书橙红的封面,配以勇敢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的高大健美的裸体图画,暗示了这本批评著作的独创性与重火力。与大多数亦步亦趋、隔靴搔痒的批评文章相比,这样的批评继承的是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精神。《文字欢场与声色天下》能够武装起我们的,是穿越迷障的锐眼和坚挺的脊梁,关注当前文化生态,关注精神卫生的读者,应该细细品读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