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知识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语文学科素养内容。教师可以从品读文本语言、拓展教学内容、挖掘社会属性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它注重的就只是成绩,也只会培养出成绩优秀的人,而不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近几年的教育上,分数已经不能够代表一切,传统教学的成果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毕竟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传统教学只能培养出成绩高的学生。但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提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教育的成果距离达到教育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文章就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积极地进行了探索。
1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是充当一个角色,积极地向学生一股脑地灌输知识,从而出现了在课堂上就只是教师在单独地讲课的现象。教师先是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课,从课文延展到历史,教师把一些涉及的故事都给学生普及了。讲解课文,联想历史,在课堂上灌输一些课外的知识。但是在整个课堂中,就只有教师在讲课,从上课讲到下课,并没有给任何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这样就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1.2学生不够“主体”
目前对于一个课堂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根本,课堂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基础而进行的,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的认知产生了不必要的错误,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其他的不用在意。从而造成了课堂“主体”——学生的丢失,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迷失自我”,对语文的学习抱有厌烦的态度,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彻底地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1.3课堂枯燥乏味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一教师的“独角戏”,在课堂上独自地教授完一堂又一堂的课。初中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固执,缺乏朝气。教师在课堂中不能积极地转变模式,课堂缺乏互动以及知识单纯地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堂氛围较沉重,不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无力,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主要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会讓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更加想逃避学习。
1.4教师能力欠缺
对于教师的能力,欠缺的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欠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教师不仅要讲好自己需要讲的课堂内容,还要积极地对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但是一部分教师对这两个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自我转换,课堂内容的创新等问题上要进行一个转变。在这几个方面上,一部分教师不能够完成,也就造就了课堂的死气沉沉等问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丧失。
1.5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欠缺
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形式较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一般就是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教授。而大多数的初中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翻译以及简单地讲解一下。但是这样是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没有一丝的用处。这样没有一点帮助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极大阻止了对学生的培养进度。
2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1品读文本语言,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而在品读的过程中,挖掘出文本的思想魅力,让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前字斟句酌的主观传授教学办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那些闪光的词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从而达到品读的效果。
2.2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文本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特别提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单篇文章看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看到更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要读的不是是什么,而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每一段文字中都蕴藏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在这样的意图中,我们的思维会随之迁移,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2.3深挖社会属性,培育学生优秀其他品质
当前初中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社会属性,即锻造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思想光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四、关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良好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的今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规定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出那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文化力量,让语文学科在凸显人文性的同时,也展现出它的文化魅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渗透文化呢?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实践活动、文本内容迁移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力和鉴赏力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每个初中教师的期望。教材在变革,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转变。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让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息,用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初中英语复习教学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21,23(04):69-74+110.
[2]陈海浪.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0):28-30.
[3]林峰.农村初中生现代文有效阅读途径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4):45-46.
[4]王莉.“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帮扶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1(16):59-62.
[5]戴晓妍.语文课堂中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刍议[J].文学教育(上),2021(08):74-75.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它注重的就只是成绩,也只会培养出成绩优秀的人,而不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近几年的教育上,分数已经不能够代表一切,传统教学的成果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毕竟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传统教学只能培养出成绩高的学生。但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提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教育的成果距离达到教育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文章就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积极地进行了探索。
1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是充当一个角色,积极地向学生一股脑地灌输知识,从而出现了在课堂上就只是教师在单独地讲课的现象。教师先是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课,从课文延展到历史,教师把一些涉及的故事都给学生普及了。讲解课文,联想历史,在课堂上灌输一些课外的知识。但是在整个课堂中,就只有教师在讲课,从上课讲到下课,并没有给任何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这样就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1.2学生不够“主体”
目前对于一个课堂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根本,课堂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基础而进行的,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的认知产生了不必要的错误,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其他的不用在意。从而造成了课堂“主体”——学生的丢失,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迷失自我”,对语文的学习抱有厌烦的态度,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彻底地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1.3课堂枯燥乏味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一教师的“独角戏”,在课堂上独自地教授完一堂又一堂的课。初中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固执,缺乏朝气。教师在课堂中不能积极地转变模式,课堂缺乏互动以及知识单纯地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堂氛围较沉重,不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无力,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主要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会讓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更加想逃避学习。
1.4教师能力欠缺
对于教师的能力,欠缺的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欠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教师不仅要讲好自己需要讲的课堂内容,还要积极地对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但是一部分教师对这两个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自我转换,课堂内容的创新等问题上要进行一个转变。在这几个方面上,一部分教师不能够完成,也就造就了课堂的死气沉沉等问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丧失。
1.5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欠缺
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形式较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一般就是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教授。而大多数的初中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翻译以及简单地讲解一下。但是这样是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没有一丝的用处。这样没有一点帮助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极大阻止了对学生的培养进度。
2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1品读文本语言,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而在品读的过程中,挖掘出文本的思想魅力,让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前字斟句酌的主观传授教学办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那些闪光的词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从而达到品读的效果。
2.2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文本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特别提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单篇文章看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看到更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要读的不是是什么,而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每一段文字中都蕴藏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在这样的意图中,我们的思维会随之迁移,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2.3深挖社会属性,培育学生优秀其他品质
当前初中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社会属性,即锻造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思想光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四、关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良好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的今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规定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出那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文化力量,让语文学科在凸显人文性的同时,也展现出它的文化魅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渗透文化呢?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实践活动、文本内容迁移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力和鉴赏力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每个初中教师的期望。教材在变革,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转变。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让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息,用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初中英语复习教学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21,23(04):69-74+110.
[2]陈海浪.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0):28-30.
[3]林峰.农村初中生现代文有效阅读途径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4):45-46.
[4]王莉.“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帮扶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1(16):59-62.
[5]戴晓妍.语文课堂中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刍议[J].文学教育(上),2021(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