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的情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一段时日,又能吃到母亲种的丝瓜了。
  前些年,母亲会将丝瓜栽种在后院的花坛里,到了丝瓜牵藤子的时候,母亲从自家的竹林里砍上几根细细的竹子,给丝瓜搭架子。这个时候,丝瓜藤子仿佛找到了依傍,迅速地生长蔓延,将我家的后院装点得如诗如画。待藤蔓占据爬满整个架子时,这个时候,丝瓜就等着结花了。丝瓜开花仿佛瞬间的事,如果你不留意的话。它开出来的花朵是黄颜色的,沁人的黄,小小的花朵在一片绿意里,分外地惹眼,招人喜爱。尤其晨起时,看到庭院中的这些小花,这养眼的绿,精神再不济,眼前也会为之一亮,心也清了,困頓消失了。过不了多少时日,就见拇指长短的丝瓜藏躲在快枯谢的花朵后面了,长势迅猛,几个日照下来,几场瓢盆大雨过后,丝瓜们就垂吊在半空中了。
  这两年,母亲依然种丝瓜,只是丝瓜不栽种在自家小院里了。母亲说栽在家里容易招惹蚊虫。其实,她不知,长在院里的丝瓜给了我们怎样绿意的生活,院子如果没了它的点缀,显得既呆板,又了无生气呢。
  母亲种的丝瓜,远不止于吃这样简单,她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守住了一种慢。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亲爱的弟弟,一转眼,你离开我们一个多月了。你的突然离去,让我们猝不及防。再多的泪水,也洗不掉我们心中的哀伤。   亲爱的弟弟,现在正值春季,郊外柳枝婀娜,细叶新裁,燕子在微风中斜飞呢喃,山坡上的草大部分都已由黄变绿。童年时,我们常常到野外游玩。山坡上,我们一起挖红根根。那时,农村生活是贫乏的,田野是我们零食的来源。我拉着你的手,你提着妈妈编的柳条小筐。你很聪明,我告诉你两三次,你就能从各种野菜中
期刊
除了早晚增减衣服,昆明的四季是不容易察觉的。稀里糊涂地过着日子,直到黄昏,拖着疲倦往家走,才哑然惊觉一天又过去了。   天空下起小雨,等公交的时候,身边四五个女孩,叽叽喳喳说笑着,我把遮雨棚让给她们,假装看着别处,让她们放肆地笑成一团。   上了公交,发现后排还剩两个座位,我庆幸地跑过去坐下,一个敦实黝黑的男人也跟过来坐下,他只坐了座位的三分之二,似乎有意跟我保持距离。我打量这个男人,大概四十
期刊
还是那条路。  庄稼,树木,河水,山岭,原样静止在老地方。  远远望下去,叔叔家屋顶的炊烟,淡淡的,一隐一现。  恍若梦境。  极力按捺一颗心。  “吱——”随着曾经的木门声,一位乡邻从一道门里出来。她举起右手遮住直射而来的阳光,疑惑地看我。与她的一脸好奇一样,我也一片陌生,只能笑笑。那门,那院,都不是从前的模样。她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眼神里的疑惑却执着地不减。  她一定想知道我是谁,去往谁家。 
期刊
下雪了,哥拉着我的手,我们兄弟俩眨着泪汪汪的双眼坐在乌鲁木齐市中医院楼道的沙发上。  我瞥了哥一眼,说:“哥,你得挺住,勇敢点,等着我,过完年我来新疆接你回家。”哥低下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不知老天爷给不给这个机会。”哥的眼神黯淡,脸颊煞白而憔悴,他轻轻地摇了揺头。霎时,我的眼窝蓄满了泪水,差点放出哭声。我咬牙忍住了,不想让哥看到他亲爱的弟弟的泪水。背对着哥,我几乎都能把嘴唇咬破:“哥,能。
期刊
过了西大堤往西,就是西连岛。   在西连岛的小山脚下,鱼市场和公交站旁的小路上,卖小鱼小虾的摊点,都相互隔得不远,直线排列,空气中有腥咸的味道,这就是渔村的气息。   海天相连之间,有好多小船停在滩涂浅水中。   沿着小路往小渔港的码头走去,海边迎面吹来的风,果然比陆地的风大得多。风声涛声交相呼应,这就是大自然。   听着时而鸣起的汽笛,看着往来的渔船,我知道正因为有了这一湾海水,才让这一
期刊
我喜欢夏天,年少时可以穿漂亮的裙子臭美,到了一定的年龄,感觉夏天是个有故事的季节。  那个夏天,我上午在美国一家私立幼儿园教小孩基础芭蕾,下午在一个退休中心教老人瑜伽和肚皮舞,两个机构相隔并不远,都在一条主干道上,开车也就三分钟。上午是四五岁的小孩,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睁大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下午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安享退休后的闲暇,繁华和喧嚣早散了,沉淀出岁月的淡定优雅。有天上完课,跟两个老人交
期刊
有一天无意翻看一张老报纸,那个总是戴着墨镜的香港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常遇到些人,他们在特定的时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甚至仅仅是擦肩而过,但却让我们记忆深刻,然后他们就消失了,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他说得没错。  2000年我还没有恋爱过。那时候,我已经上班六七年了,在吉林通钢集团公司一个铁矿井下干支柱工,打交手、支棚子,三班倒作业,脏苦累,也很危险,我所在的矿山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工亡事故。
期刊
出济南,过黄河,往北行,有个S县,县实验小学有位教师名叫刘莎莎,鸡年年初,在县产科医院诞下头胎大胖小子,刘莎莎给儿子取名贝贝。  一周过后,刘莎莎和儿子贝贝从产院出院回家,一直在医院忙前忙后的王玉蘭回到家后,更加忙起来了。一边欣喜地照看着孙子,一边操心儿媳的吃喝。  吃了晚饭,刘莎莎把婆婆叫到床前,郑重地说:妈,让贝贝跟着你睡吧。一来我是剖腹产,身体需要恢复,也不会照顾孩子;二来你日思夜想地盼孙子
期刊
这天起得很早,院里的水泥墙似乎还有温度。进入伏天,高温说来就来,城市一色的瓷砖,把阳光反射过来,天地间毫无空隙,像捂住盖子的蒸笼,人十分虚脱地躲避着。早晨稍好,我准备去石沟镇庙墕村下乡。  其实,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以为很熟悉农村,变了身份去农村做帮扶工作,心里一直想怎样能完成好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几个月在村子的走访与交流,我晓得时代变了,农村跟着变了,人也变了,开初那种胸有成竹的信心,至少软软地
期刊
我十六岁那年,因为家里穷得只有三间烂草房,吃盐靠鸡屁股,点煤油灯靠上山刨药。父母怕我说不下媳妇,叫媒人到处给我说亲。我当时对说媳妇这事很懵懂,除了害羞之外,对要媳妇的概念就不清楚。媒人跑腾了几天,回来喘着粗气对父亲说:“赵村有个姑娘叫兰英,不识多少字,从小死了父母,跟着哥哥长大,想来咱村,说明天来相亲。”我对爹说:“我还小,过两年再说。”父亲说:“小啥小!旧社会和你一样大的,就应孩子爹啦!你看咱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