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学科中的素养教育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养教育不是生来就有的现成东西,它是基于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校本实际最朴实、最真实、最扎实的思考与实践,素养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素养教育同素质教育、养成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和区别,在体育课堂中如何体现素养教育是很多学校体育工作者数年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课题。
  【关键词】素养教育 素养课堂 习惯 安全 快乐
  随着对素质教育有关理论的更全面深入的学习研究,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和思想的进一步提高,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教育实施情况,发现其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较粗浅,实施的层次还较低,还简单的停留在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一些兴趣、开阔一些视野的层面上,没有整体的全面的交互联动。通过素养教育理念的学习,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对我理解的素养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素养教育的意义
  素养教育宏观、系统、动态的看教育,极为重视立体的“生态性”教育环境的建构,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协调一致,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和谐共生,营造出学生成长的最佳生态区,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素养课堂要培养学生哪些素养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且还要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具体包括:
  (一) 学习素养,即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状态等。
  (二)科学知识素养,这是课本所蕴涵和传播的,教师要用好课本同时也要超越课本,要能把课堂同学生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贯通起来。
  (三)能力素养,课堂要培养学生思维、阅读、合作、表达、质疑、想象、动手等多种能力。
  (四)精神素养,既包括人文素养,又包括更为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得到的生命体验,如被尊重的感觉、成功的愉悦、发现的自豪、潜能的激发、自信的释放、思维的碰撞等生命的律动。
  三、体育素养课堂的基本理念
  (一)顺应学生天性
  良好的教育方式是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也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惯于教师的“一言谈、满堂灌、一刀切”,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体育实践课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依靠孩子们自己的内驱动力发展其学习天性,挖掘潜力,释放能量,促进个性张扬,在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探索、获取、创新、发展、竞争,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引领学生参与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建立学生的运动信心,正确引导,激发动机。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青年教师利用年龄优势,接近学生,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个别学生谈心。学生一有高度的自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育课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教给学生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再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体育与健康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理个性。
  1.热身活动自己编。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秩序。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时间、安全、活动关节的顺序)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教师这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愉快的热身,并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
  2.游戏活动自己编。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不可少的,练习效果好,而且学生都喜欢。学生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由于规则的不同,一个游戏就有好几种玩法,教师只要提出一些练习的基本要求或规则,学生就会积极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认真的实践。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既掌握了技能和游戏方法,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3.练习方法相互学。体育教师在运动方面不是万能的,在多数项目上,学生要强于老师,比如说跳绳,跳绳是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但跳绳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教会学生,教师跟着大家一起学习。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种教学方式也就达到了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体育素养课堂的关键元素:“安全 快乐 习惯 ”
  (一)安全
  “安全第一”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首要元素。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在综合上述因素中,力求合理、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充分了解学生。上课前,我们都要先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生情况,尽可能熟知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守纪情况等,这样,可以为我们备课提供依据。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情况,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步骤。要加强预见性,预见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这样,教师才能驾驭课堂,有效地实施教学,有效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   3.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好课堂常规。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利用课前或者利用室内课机会,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参加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认识到位了,也就自然和老师配合了,当然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性。专业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弛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的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从这点来讲,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要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
  5.要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场地、器材,避免场地不整、有障碍物等情况出现。布置场地器材时,首先要考虑合理的空间位置,防止相互拥挤相撞等出现,还要考虑不能千篇一律,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每次工作前,首先要对场地、器材本身做安全检查,防止因器材本身安全隐患而导致伤害事故。
  (二)快乐
  简单地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2.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1)多点普遍。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篮球天赋。如果我们更多的让学生在篮球场自由地发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就能充分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2)少点复杂。把体育课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
  (3)加点趣味。体育教师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
  (4)融入生活。体育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把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联系起来。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3.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延续快乐
  进行开放性的课外活动,学校的课外活动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健身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项目进行活动,体育老师在场进行组织和指导。而不是原来那样要求学生统一行动,听从统一指挥。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的乐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我们应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与应用,好像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五、结论
  素养教育的理念在“养”,方式在“养”,过程在“养”,养是关键,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养成教育来培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从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素质、素养的教育。把握好“养树养根,养人养心” 这一育人的根本,顺势而为,达到不教而育的理想境界,因为一个已经被启发的生命,会自主自发地每天去体验、去感悟、去分享、去生长、去创造。
  【参考文献】
  [1] 张景彪. 素养教育——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把主要的知识讲一下,让学生去读去背。老师讲的少,学生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越来越多的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升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外语向非外语学科的渗透成为学科教学的一个发展趋
新时期邓小平反腐思想是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毛泽东采取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形式根治腐败,以便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邓小平创造性地提
本文提出邓小平关于如何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理论,是对中国近代以来构造新人思想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出近现代中国新人模式演变的历史规律,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紧密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