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出有效性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观点。然后从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三个维度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学生获得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进而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2
作者简介:梁恩胜(1980—),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轮机工程和高职教育。
一、引言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受到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因为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二、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通过有效性教学,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第二,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掌握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只靠训练就能实现,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传统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效性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
1.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室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做到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高职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高职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二是有针对性地设置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2.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使教学内容精彩地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情、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新目标应有所侧重。最后,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模块”(或言之“任务”)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显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显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我们在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传统教学情况下,积极倡导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3.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评价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四、结束语
在高等職业教育中,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的知识,教师彻底失去作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智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41-142.
[2]唐 勇.论教学交往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2
作者简介:梁恩胜(1980—),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轮机工程和高职教育。
一、引言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受到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因为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二、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通过有效性教学,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第二,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掌握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只靠训练就能实现,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传统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效性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
1.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室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做到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高职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高职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二是有针对性地设置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2.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使教学内容精彩地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情、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新目标应有所侧重。最后,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模块”(或言之“任务”)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显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显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我们在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传统教学情况下,积极倡导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3.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评价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四、结束语
在高等職业教育中,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的知识,教师彻底失去作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智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41-142.
[2]唐 勇.论教学交往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