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24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以视频的方式举行。在此次会议上,推动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对接发展成为了一大亮点。澜湄国家领导人及业内专家纷纷认为,“陆海新通道”牵手澜湄合作,将能进一步畅通澜湄各国的贸易渠道、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个重大利好的消息。
畅通渠道,拉近澜湄国家之间的距离
2020年7月,首批从越南进口的高端木材搭乘“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陆续从越南工厂直接运抵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铁路口岸,全程用时不到半个月,较传统江海联运节省20天以上,极大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时间和资金成本。
而这正是“陆海新通道”对接澜湄合作释放出巨大红利的缩影。
“陆海新通道”纵贯中国西部地区,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连接包括湄公河五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向北则可以通往中亚和欧洲,可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接,是集区域生产链和供应链联动、陆海集聚、通关效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大通道。
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推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对接,有利于湄公河国家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中西部大市场,进而输往中亚和欧洲市场,比经中国东部地区出海所需的时间大幅缩短。
“‘陆海新通道’实际上是把东南亚向欧洲和中亚出口的货物,以中欧班列的形式通过海运、陆路运输。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和大量的时间,也可以为中国的货物出口到澜湄地区节约成本和资金,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澜湄国家正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为两者对接奠定了现实的基础。据中国交通运输部介绍,铁路方面,中越铁路通道境内段已实现全线准轨电气化,中老泰铁路、中缅铁路通道进展顺利,中缅印铁路通道正开展前期工作。道路运输方面,滇老、滇越至今共开通29条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基本建成以沿边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水路方面,澜沧江至湄公河已实现中、老、缅、泰四国通航。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湄公河国家搭乘“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乃至欧洲等国家的距离也得以不断缩短。
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湄公河国家贸易、投资额逆势上扬,分别增长8.7%和33.5%,湄公河国家对華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1.2%。另据中国农业农村部介绍,中国在湄公河国家农业投资存量31.6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农业投资存量的62.7%。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还能取得如此佳绩证明了区域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深度结合,不仅能畅通澜湄各国的对外贸易,还可以调动中国西部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力量,实现对湄公河国家的更大投入,进一步优化区域各国的资源配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澜湄国家疫后经济复苏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动力。
“‘陆海新通道’纵贯中国西部地区,连接东南亚与欧亚大陆,陆海集聚、区域联动效应突出,与澜湄合作对接,将有助于激活中国西部、西南部市场与东盟市场协同发展的力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
湄公河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设施、农业、产能、跨境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发展诉求。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业化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且市场潜力巨大,可与湄公河国家形成资源禀赋互补、技术优势互补、产品流向互补、产业格局互补的互利共赢局面。
2020年4月,作为“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庆就出台了《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走出去”,主动布局东盟地区供应链节点,提升东盟国家的设施能力;主动参与东盟国家的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增强供应链、产业链国际协作能力等。该方案的提出,不仅有利于“陆海新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为“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的对接开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如何深入对接?
早在2020年2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时,就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的议题表示,建议澜湄各国一要支持口岸便利化,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提升通关效能,打通物流瓶颈;二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解决“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三要推动规则标准互认、数据信息共享,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信息化平台共建共享。
“通过这些举措,澜湄六国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联通,进而带动产能、跨境经济、工业园区合作,推动全流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王毅说。
不仅如此,在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结束后发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关于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共同主席声明》表示,澜湄各国将支持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展对接,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各类资源支持。
例如,重申致力于推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探索陆海设施联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通过对接,提升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合作,共同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依托澜湄合作优先领域合作联合工作组织、“陆海新通道”建设高官会等现有机制平台,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顺利对接;指示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GCMS)就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广阔市场潜力开展深入研究;以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为契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澜湄国家合作水平,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等。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畅通渠道,拉近澜湄国家之间的距离
2020年7月,首批从越南进口的高端木材搭乘“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陆续从越南工厂直接运抵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铁路口岸,全程用时不到半个月,较传统江海联运节省20天以上,极大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时间和资金成本。
而这正是“陆海新通道”对接澜湄合作释放出巨大红利的缩影。
“陆海新通道”纵贯中国西部地区,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连接包括湄公河五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向北则可以通往中亚和欧洲,可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接,是集区域生产链和供应链联动、陆海集聚、通关效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大通道。
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推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对接,有利于湄公河国家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中西部大市场,进而输往中亚和欧洲市场,比经中国东部地区出海所需的时间大幅缩短。
“‘陆海新通道’实际上是把东南亚向欧洲和中亚出口的货物,以中欧班列的形式通过海运、陆路运输。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和大量的时间,也可以为中国的货物出口到澜湄地区节约成本和资金,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澜湄国家正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为两者对接奠定了现实的基础。据中国交通运输部介绍,铁路方面,中越铁路通道境内段已实现全线准轨电气化,中老泰铁路、中缅铁路通道进展顺利,中缅印铁路通道正开展前期工作。道路运输方面,滇老、滇越至今共开通29条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基本建成以沿边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水路方面,澜沧江至湄公河已实现中、老、缅、泰四国通航。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湄公河国家搭乘“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乃至欧洲等国家的距离也得以不断缩短。
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湄公河国家贸易、投资额逆势上扬,分别增长8.7%和33.5%,湄公河国家对華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1.2%。另据中国农业农村部介绍,中国在湄公河国家农业投资存量31.6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农业投资存量的62.7%。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还能取得如此佳绩证明了区域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深度结合,不仅能畅通澜湄各国的对外贸易,还可以调动中国西部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力量,实现对湄公河国家的更大投入,进一步优化区域各国的资源配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澜湄国家疫后经济复苏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动力。
“‘陆海新通道’纵贯中国西部地区,连接东南亚与欧亚大陆,陆海集聚、区域联动效应突出,与澜湄合作对接,将有助于激活中国西部、西南部市场与东盟市场协同发展的力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
湄公河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设施、农业、产能、跨境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发展诉求。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业化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且市场潜力巨大,可与湄公河国家形成资源禀赋互补、技术优势互补、产品流向互补、产业格局互补的互利共赢局面。
2020年4月,作为“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庆就出台了《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走出去”,主动布局东盟地区供应链节点,提升东盟国家的设施能力;主动参与东盟国家的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增强供应链、产业链国际协作能力等。该方案的提出,不仅有利于“陆海新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为“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的对接开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如何深入对接?
早在2020年2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时,就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的议题表示,建议澜湄各国一要支持口岸便利化,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提升通关效能,打通物流瓶颈;二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解决“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三要推动规则标准互认、数据信息共享,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信息化平台共建共享。
“通过这些举措,澜湄六国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联通,进而带动产能、跨境经济、工业园区合作,推动全流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王毅说。
不仅如此,在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结束后发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关于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共同主席声明》表示,澜湄各国将支持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展对接,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各类资源支持。
例如,重申致力于推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探索陆海设施联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通过对接,提升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合作,共同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依托澜湄合作优先领域合作联合工作组织、“陆海新通道”建设高官会等现有机制平台,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顺利对接;指示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GCMS)就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广阔市场潜力开展深入研究;以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为契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澜湄国家合作水平,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等。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