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魏能涛
职业生涯教育上个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Career在英语中有经历、生涯、发展历程、职业性的、专业等意思。这个词引进教育学后,专家将其定义为“个人在其生涯中不同的际遇、角色及所形成的关系和价值的总和”,而职业生涯教育则是“基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为使每个儿童和学生形成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生涯、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培养必要的上进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能力的教育”。近来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国内有专家将其翻译为职业规划教育或职业生涯教育。它包涵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进行学校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扎实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设计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并对目标行业的环境、现状和职业机会等方面形成较为清楚的了解;在完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培养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技能及职业习惯等;实施学校、学生、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顺利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总体来看,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相配合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导向性的教育,是一种主动的、个性的、多方互动的教育过程。它与传统的匹配性就业指导和单纯的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一、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
职业生涯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日本,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只为少数高级中学采用。进入新世纪,日本文部科学省重提这一概念并进行推广。从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间,以文部科学省、经产省等六省首长的名义,先后制定了《青年人自立、挑战计划》、《青年人自立、挑战行动纲领》两个文件。2004年1月,为配合这一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了《培养每个儿童、学生的勤劳观、职业观——关于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报告书》。2004年4月,作为具体实施步骤,日本开始实施“新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推进事业”。在全国43个都道府县、一个政令市的共45个地区(三重县有2个地区),选定了110所小学校、86所初中学校、80所高级中学作为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
日本重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少子化、高龄化趋势,雇佣形态出现了多样化、流动化、高学历化趋势,社会需求与就职人素质、意愿落差显著,青年学生就业率走低。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的调查,当年日本大学毕业生就职率仅有55%,是自194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研究生、短期大学和高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就职率也出现减少的倾向。(2)青少年劳动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跳槽率增高。根据上述同一个统计,就职3年内离职的比例,中学毕业生为68.5%,高中毕业生为48.3%,短期大学毕业生为41.0%,大学毕业生为34.3%。同时出现数量可观的以临时工为生的“打工族”和不就职的“啃老族”。据估计,2001年日本15~34岁年龄段的人中,以临时工为生的约217万人,“啃老族”约52万人。(3)青少年基础素质和能力的不足。这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单薄、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等。
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作为大学现代教育的重点支持工程之一,文部科学省又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了推进实践性综合职业生涯教育计划,全国各大学共提出176个申请项目,经审查,33个项目被选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入选该计划,获得了为期两年的资助。
二、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1. 面临生存和发展挑战,大学引入职业生涯教育概念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立于2000年4月1日。学校现设有社会学和管理学两个学部,2003年4月该校设立研究生院。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单科类的私立大学,地处较为偏远的大分县别府市,在日本私立大学普遍面临生源困境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发展是该校面临的挑战。对此,该校主要采取了两方面举措。
一是实施英、日双语教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根据该校规定,学生只要英日两种语言中有一种能够达到要求就可以入学。师资通过公募、全球招聘录用,并规定本国国籍教员与外国国籍教员按各占50%进行配置。同时录用的相当比例的教授都来自社会,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社会关系背景。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为日本
大学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全用日英双语教学的大学。教师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保证了学术水准和教学需要。
二是重视招生制度、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2003年9月,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选定为“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日英双语特色教育”项目校,2004年,该校“推进学生能动性的开发”项目入选文部科学省的大学现代教育工程重点支持计划。建校以来,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积极引进职业生涯教育概念,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2. 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主要内容为:充分利用本校学生、教员国际化程度高和日英两种语言教学的优势,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纳入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将职业生涯教育的总体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及社会机构合作,实施联合讲座、专业实践、实习等活动,以学生理解专业教育内容在社会中的灵活运用为重点,构筑语言能力、异域文化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开发相结合的、以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大学四年期间,学校在进行基础课、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相应的职业开发教育。
(1)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校便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导,就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个人的喜好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份职业生涯档案,明确职业生涯阶段性开发目标和学习计划图,照此随时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2)大学二年级开始设置职业意识和职业开发必修课程,配以个别咨询辅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举办社会各界名人和管理人员的讲演会。被邀请演讲的人包括地方行政首长、各界名人、大公司社长等。另外,大学还和校友会合作,邀请成功校友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加深学生对世界大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扩大其视野。通过这些活跃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各界的成功人士为学生树立榜样,唤起他们的职业意识,对学生未来规划提供帮助。
(4)进入三年级后,学生要选修学校设置的、内容包括横向跨学科和纵向研究生课程延伸的组合课程模块,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的知识内容的融合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认识水平。
(5)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作,开设业界分析、国际化企业合作讲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合作讲座等职业开发方面的正规课程,让学生对各行业的工作有更详细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
(6)重视学生的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协议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团体签订,为学生实习、留学生进入日本社会和家庭提供方便。实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自身和岗位职业的适合度,为之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7)重视组织校园招聘会。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积极宣传推销学校,吸引和联系更多的单位参加招聘活动(2005年有266家单位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为保证招聘会的可持续性,学校主动掌控学生的招聘、就职过程,要求学生珍惜机会,态度认真,自觉不做有损于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学生和学校信誉的事情和行为。学校还规定凡由学校向有关单位推荐的学生,有关单位内定录用后一般不能辞退;自行选择工作的学生也不能采取不负责任的行动,学校关照学生签定誓约书或内定承诺书时一定要慎重,有些问题难以抉择时,可以找指导办公室商量。
(8)相关保障措施。①完备的就职支持系统。学校就职办公室网站上有超过2万个公司的企业信息、招聘信息。②要求每个就职的学生撰写内定报告和就职活动记录。学校规定,学生被相关企业内定或者公务员考试合格,必须尽快填写《内定报告书》和《就职活动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说明会或选考、面试是如何进行的;面试官都提出了什么问题和要求;被选中后学生如何考量选择公司和工作;学生对后辈有何忠告和建议等。这些都要上传到学校的就职网站,供学生自由查询。③建立日本国内学生家长会。2006年秋,家长会成员达2 600名,日本学生父母95%以上都入了会。家长会除定期举行座谈会进行沟通外,还制定了表彰制度,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全国性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实行奖励,对参加家长会成员的子女在实习、就职活动中发生的部分交通费和住宿费实行补助。
该校成立短短几年就在日本边远的小城实现了生源的全国化和国际化。学校本国学生半数以上来自学校所在地九州省以外。留学生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 000名,人数仅次于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2005和2006年度,该校就职内定率连续两年达到99%,其中本土学生内定率达99.1%,留学生内定率达98.9%。据学校网站介绍,在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版《726所日本大学排名》一书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各大学校长公推为教育领域排名第7位,研究领域排名第28位,就业指导排名第22位。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对外援助和国际交流培训项目陆续在该校进行。在目前40%的私立大学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尽管该校学费比一般私立大学高35%左右,该校却仍无生源之虞,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奇迹。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见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问题;有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楚的原因,也有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没能很好树立起来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与其事后开方,不如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在这方面,职业生涯教育有其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尤其如此。
(作者单位:中国驻日本札晃总领馆教育组)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德国政府力促职业教育出口
陈仁霞 刘京辉
2007年德国联邦教研部首次举办了关于出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会议,并邀请德、美、英、澳四国专家共商战略。会上,为鼓励德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联邦教研部颁发了德国培训出口奖。杜塞尔多夫焊接技术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巴伐利亚州经济职业进修中心和萨克森州建筑职业促进会因在职教出口方面成就突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基于悠久传统,经过不断完善和调节,德国形成了一套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根据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覆盖传统技术行业,而且还辐射到信息技术、旅游、金融、保险、贸易和商业等领域。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已成为一种享誉世界的品牌,代表着质量、效率和经验。2001年,为把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向国际市场,联邦教研部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下设了了专门机构——职业教育国际营销中心,为职教机构开展国际间合作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为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历经六年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中,开展跨国服务的目前已占总数的l/7,预计到2010年将攀升到1/5。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陈仁霞,刘京辉)
魏能涛
职业生涯教育上个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Career在英语中有经历、生涯、发展历程、职业性的、专业等意思。这个词引进教育学后,专家将其定义为“个人在其生涯中不同的际遇、角色及所形成的关系和价值的总和”,而职业生涯教育则是“基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为使每个儿童和学生形成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生涯、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培养必要的上进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能力的教育”。近来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国内有专家将其翻译为职业规划教育或职业生涯教育。它包涵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进行学校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扎实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设计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并对目标行业的环境、现状和职业机会等方面形成较为清楚的了解;在完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培养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技能及职业习惯等;实施学校、学生、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顺利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总体来看,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相配合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导向性的教育,是一种主动的、个性的、多方互动的教育过程。它与传统的匹配性就业指导和单纯的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一、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
职业生涯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日本,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只为少数高级中学采用。进入新世纪,日本文部科学省重提这一概念并进行推广。从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间,以文部科学省、经产省等六省首长的名义,先后制定了《青年人自立、挑战计划》、《青年人自立、挑战行动纲领》两个文件。2004年1月,为配合这一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了《培养每个儿童、学生的勤劳观、职业观——关于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报告书》。2004年4月,作为具体实施步骤,日本开始实施“新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推进事业”。在全国43个都道府县、一个政令市的共45个地区(三重县有2个地区),选定了110所小学校、86所初中学校、80所高级中学作为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
日本重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少子化、高龄化趋势,雇佣形态出现了多样化、流动化、高学历化趋势,社会需求与就职人素质、意愿落差显著,青年学生就业率走低。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的调查,当年日本大学毕业生就职率仅有55%,是自194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研究生、短期大学和高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就职率也出现减少的倾向。(2)青少年劳动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跳槽率增高。根据上述同一个统计,就职3年内离职的比例,中学毕业生为68.5%,高中毕业生为48.3%,短期大学毕业生为41.0%,大学毕业生为34.3%。同时出现数量可观的以临时工为生的“打工族”和不就职的“啃老族”。据估计,2001年日本15~34岁年龄段的人中,以临时工为生的约217万人,“啃老族”约52万人。(3)青少年基础素质和能力的不足。这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单薄、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等。
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作为大学现代教育的重点支持工程之一,文部科学省又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了推进实践性综合职业生涯教育计划,全国各大学共提出176个申请项目,经审查,33个项目被选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入选该计划,获得了为期两年的资助。
二、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1. 面临生存和发展挑战,大学引入职业生涯教育概念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立于2000年4月1日。学校现设有社会学和管理学两个学部,2003年4月该校设立研究生院。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单科类的私立大学,地处较为偏远的大分县别府市,在日本私立大学普遍面临生源困境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发展是该校面临的挑战。对此,该校主要采取了两方面举措。
一是实施英、日双语教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根据该校规定,学生只要英日两种语言中有一种能够达到要求就可以入学。师资通过公募、全球招聘录用,并规定本国国籍教员与外国国籍教员按各占50%进行配置。同时录用的相当比例的教授都来自社会,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社会关系背景。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为日本
大学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全用日英双语教学的大学。教师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保证了学术水准和教学需要。
二是重视招生制度、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2003年9月,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选定为“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日英双语特色教育”项目校,2004年,该校“推进学生能动性的开发”项目入选文部科学省的大学现代教育工程重点支持计划。建校以来,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积极引进职业生涯教育概念,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2. 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主要内容为:充分利用本校学生、教员国际化程度高和日英两种语言教学的优势,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纳入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将职业生涯教育的总体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及社会机构合作,实施联合讲座、专业实践、实习等活动,以学生理解专业教育内容在社会中的灵活运用为重点,构筑语言能力、异域文化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开发相结合的、以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大学四年期间,学校在进行基础课、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相应的职业开发教育。
(1)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校便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导,就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个人的喜好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份职业生涯档案,明确职业生涯阶段性开发目标和学习计划图,照此随时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2)大学二年级开始设置职业意识和职业开发必修课程,配以个别咨询辅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举办社会各界名人和管理人员的讲演会。被邀请演讲的人包括地方行政首长、各界名人、大公司社长等。另外,大学还和校友会合作,邀请成功校友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加深学生对世界大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扩大其视野。通过这些活跃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各界的成功人士为学生树立榜样,唤起他们的职业意识,对学生未来规划提供帮助。
(4)进入三年级后,学生要选修学校设置的、内容包括横向跨学科和纵向研究生课程延伸的组合课程模块,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的知识内容的融合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认识水平。
(5)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作,开设业界分析、国际化企业合作讲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合作讲座等职业开发方面的正规课程,让学生对各行业的工作有更详细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
(6)重视学生的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协议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团体签订,为学生实习、留学生进入日本社会和家庭提供方便。实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自身和岗位职业的适合度,为之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7)重视组织校园招聘会。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积极宣传推销学校,吸引和联系更多的单位参加招聘活动(2005年有266家单位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为保证招聘会的可持续性,学校主动掌控学生的招聘、就职过程,要求学生珍惜机会,态度认真,自觉不做有损于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学生和学校信誉的事情和行为。学校还规定凡由学校向有关单位推荐的学生,有关单位内定录用后一般不能辞退;自行选择工作的学生也不能采取不负责任的行动,学校关照学生签定誓约书或内定承诺书时一定要慎重,有些问题难以抉择时,可以找指导办公室商量。
(8)相关保障措施。①完备的就职支持系统。学校就职办公室网站上有超过2万个公司的企业信息、招聘信息。②要求每个就职的学生撰写内定报告和就职活动记录。学校规定,学生被相关企业内定或者公务员考试合格,必须尽快填写《内定报告书》和《就职活动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说明会或选考、面试是如何进行的;面试官都提出了什么问题和要求;被选中后学生如何考量选择公司和工作;学生对后辈有何忠告和建议等。这些都要上传到学校的就职网站,供学生自由查询。③建立日本国内学生家长会。2006年秋,家长会成员达2 600名,日本学生父母95%以上都入了会。家长会除定期举行座谈会进行沟通外,还制定了表彰制度,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全国性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实行奖励,对参加家长会成员的子女在实习、就职活动中发生的部分交通费和住宿费实行补助。
该校成立短短几年就在日本边远的小城实现了生源的全国化和国际化。学校本国学生半数以上来自学校所在地九州省以外。留学生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 000名,人数仅次于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2005和2006年度,该校就职内定率连续两年达到99%,其中本土学生内定率达99.1%,留学生内定率达98.9%。据学校网站介绍,在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版《726所日本大学排名》一书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各大学校长公推为教育领域排名第7位,研究领域排名第28位,就业指导排名第22位。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对外援助和国际交流培训项目陆续在该校进行。在目前40%的私立大学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尽管该校学费比一般私立大学高35%左右,该校却仍无生源之虞,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奇迹。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见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问题;有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楚的原因,也有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没能很好树立起来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与其事后开方,不如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在这方面,职业生涯教育有其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尤其如此。
(作者单位:中国驻日本札晃总领馆教育组)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德国政府力促职业教育出口
陈仁霞 刘京辉
2007年德国联邦教研部首次举办了关于出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会议,并邀请德、美、英、澳四国专家共商战略。会上,为鼓励德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联邦教研部颁发了德国培训出口奖。杜塞尔多夫焊接技术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巴伐利亚州经济职业进修中心和萨克森州建筑职业促进会因在职教出口方面成就突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基于悠久传统,经过不断完善和调节,德国形成了一套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根据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覆盖传统技术行业,而且还辐射到信息技术、旅游、金融、保险、贸易和商业等领域。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已成为一种享誉世界的品牌,代表着质量、效率和经验。2001年,为把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向国际市场,联邦教研部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下设了了专门机构——职业教育国际营销中心,为职教机构开展国际间合作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为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历经六年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中,开展跨国服务的目前已占总数的l/7,预计到2010年将攀升到1/5。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陈仁霞,刘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