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教育实践工作培养了大学生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中全面落实的必然要求。基于对高校教育实践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构建一套对策。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育;对策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检验与锻炼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实践及育人的工作强度,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现阶段高校实践育人现状
高校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方式是针对广大的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入进行社会生活,将所学所想融入社会实践,然后从社会实践的感悟中学习并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完善教育制度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更是提升了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越来越接近社会变革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但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形势的不利,勇于创新,努力实现突破,建立起一种实践的创新型育人的长效机制,克服现有方式的缺陷,促进和保障实践育人工作实现长效性及时效性。
二、高校实践育人所面临的问题
1.政府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
“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机制的健全是保证良好教育实践的前提,资金是确保实践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受限于地域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高校存在严重缺乏投入的现象。每年大学生都会开展“三农”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及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由于没有对实践过程进行对质量的有效评价,以及对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的缺乏。特别是实践育人活动投资的有限,学校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建设,更专注于专业教学实践而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关注,更不关心育人的实践工作,使其处于“理论上重要,实际中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中。
2.创新性不足,特色不够鲜明
创新性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很少能结合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展开,更不要说根据大学生目前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主动探索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活动的量多质低。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往往是由一些学生组织或社团开展的,活动的任务性多,走过场多,但效果差,质量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展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精英实践明显,参与率不高。许多大型,有着深层次影响的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一群精英学生,很多学校也更专注于捕捉典型的活动和个人,受益范围非常有限;③内容空泛,层次不明。很多实践育人的设置为了应付任务让很多学生丧失兴趣。很多内容设置不科学,不考虑年级专业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满,得不到认同。
3.教育机制不健全,效果不好
目前,许多高校在育人实践中,对加强育人实践的领导机制不够重视。各级学校领导很少真正深入研究,创新,支持这些具体的活动。对研究如何建立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研究还不够,对于教育人才的实践的领导机制并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在为大学生创建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时,开拓性的努力并不大,基层教员和学生难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实践育人基地。这些现存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加上许多学校为学生评估社会实践的评估模式过于单一,实践的重形式,轻时效,规模宣传,往往推出繁重的形式,内容和过程的实践缺乏关注,轻视最终成果,造就了目前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形式,请示内容的現状。
三、落实教育实践育人方案
1.进行创新的校外实践育人活动
要不断创新,丰富学校外教育实践的内容。学院和大学应该以实现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为基础,创新以校外路径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校外人员教育的实践,增加资金及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方面的资源,共同加强实践育人在校外的工作实践。学院和大学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开展,作为联合教育活动联合实践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基层学习成长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2.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实践育人的系统化进程
一方面,高校应该提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改革,改变过去,教师讲多,学生说话少,测试背的多,思考少又少的这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加强教育的及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并应在实践主题,项目指导和结果检查中加以规定。然后,学校应该配备专业教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专业指导。再一方面,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成果,为学生进行评估考核,不单纯只从是否通过来判定实践所达成的效果成功与否。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从校内到校外的社会实践,学校内与学校外是道德教育实践和教育的愿景和要求。正如此,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注意高校道德教育在育人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可以激发全社会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大学道德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开放性。
3.与教學内容紧密联系,强化专业特色
在高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大”和“寻求影响力”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践活动成为“面子工程”,所以学生可以得到锻炼的实际内容的运动被忽略,实践活动应该更加强调真实而不是看外表,所以科学的社会实践内容成为社会实践的关键,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讲形式主义,应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专业设置开展符合专业要求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社会实践,扩大参与度;另一方面更能反映专业特色,服务于国计民生。 4.健全体制,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一方面改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大纲要求,实践考核应强调时代性,制定可行的实践范圍和数量,确定实践育人的内容和目标。实施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条件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实习后实习计划,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加强管理过程,对过程相关的记录和各种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安全保障。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共同协调发展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
5.加强校内实践育人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师培训是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是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载体。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教学水平和素质的关键。要加强招聘人才,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优化教学人员结构的实践。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教师应该接受培训和增加时间经历;鼓励专业教师增加实际工作经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工业研究项目,积极派专业教师到工矿企业参与实际工作,参与咨询,项目开发或员工培训的工作,不断积累教育和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必须加快兼职教师的建设,按照“不求全,但求用”的原则,聘请企业和机构的专家,在实践基础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结合教育人专职为主,和专兼结合的实践教育团队。
6.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重点培养学生情商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软实力”的表象体现,它可以发挥“禅定”的作用。有了校园文化的背景底蕴,学生可以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对各种文化节和社团活动,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把关,更多的发展文化类协会,不断提高协会社团的质量,同时促进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与此同时,高校教育的实践抓住了文化与人的内在关系,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实践教育制度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主要驱动力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依托校园文化,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校园内部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四、总结
总之,目前高校教育育人在实践上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包括新形势新状况下出现的问题,高校占据着学生实践教育的主要地位,就有責任开放教育实践教育新形势。因此,在充分关注实践和育人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重视建设校园文化,全面进化,适应时代新形势,将会是高校进行实践教育育人的新形势和必经之路,顺应时代的发展,思量改革,全面进化,才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
[2]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1.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育;对策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检验与锻炼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实践及育人的工作强度,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现阶段高校实践育人现状
高校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方式是针对广大的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入进行社会生活,将所学所想融入社会实践,然后从社会实践的感悟中学习并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完善教育制度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更是提升了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越来越接近社会变革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但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形势的不利,勇于创新,努力实现突破,建立起一种实践的创新型育人的长效机制,克服现有方式的缺陷,促进和保障实践育人工作实现长效性及时效性。
二、高校实践育人所面临的问题
1.政府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
“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机制的健全是保证良好教育实践的前提,资金是确保实践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受限于地域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高校存在严重缺乏投入的现象。每年大学生都会开展“三农”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及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由于没有对实践过程进行对质量的有效评价,以及对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的缺乏。特别是实践育人活动投资的有限,学校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建设,更专注于专业教学实践而缺乏对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关注,更不关心育人的实践工作,使其处于“理论上重要,实际中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中。
2.创新性不足,特色不够鲜明
创新性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很少能结合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展开,更不要说根据大学生目前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主动探索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活动的量多质低。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往往是由一些学生组织或社团开展的,活动的任务性多,走过场多,但效果差,质量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展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精英实践明显,参与率不高。许多大型,有着深层次影响的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一群精英学生,很多学校也更专注于捕捉典型的活动和个人,受益范围非常有限;③内容空泛,层次不明。很多实践育人的设置为了应付任务让很多学生丧失兴趣。很多内容设置不科学,不考虑年级专业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满,得不到认同。
3.教育机制不健全,效果不好
目前,许多高校在育人实践中,对加强育人实践的领导机制不够重视。各级学校领导很少真正深入研究,创新,支持这些具体的活动。对研究如何建立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研究还不够,对于教育人才的实践的领导机制并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在为大学生创建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时,开拓性的努力并不大,基层教员和学生难以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实践育人基地。这些现存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加上许多学校为学生评估社会实践的评估模式过于单一,实践的重形式,轻时效,规模宣传,往往推出繁重的形式,内容和过程的实践缺乏关注,轻视最终成果,造就了目前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形式,请示内容的現状。
三、落实教育实践育人方案
1.进行创新的校外实践育人活动
要不断创新,丰富学校外教育实践的内容。学院和大学应该以实现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为基础,创新以校外路径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校外人员教育的实践,增加资金及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方面的资源,共同加强实践育人在校外的工作实践。学院和大学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开展,作为联合教育活动联合实践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基层学习成长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2.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实践育人的系统化进程
一方面,高校应该提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改革,改变过去,教师讲多,学生说话少,测试背的多,思考少又少的这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加强教育的及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并应在实践主题,项目指导和结果检查中加以规定。然后,学校应该配备专业教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专业指导。再一方面,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成果,为学生进行评估考核,不单纯只从是否通过来判定实践所达成的效果成功与否。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从校内到校外的社会实践,学校内与学校外是道德教育实践和教育的愿景和要求。正如此,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注意高校道德教育在育人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可以激发全社会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大学道德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开放性。
3.与教學内容紧密联系,强化专业特色
在高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大”和“寻求影响力”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践活动成为“面子工程”,所以学生可以得到锻炼的实际内容的运动被忽略,实践活动应该更加强调真实而不是看外表,所以科学的社会实践内容成为社会实践的关键,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讲形式主义,应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专业设置开展符合专业要求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社会实践,扩大参与度;另一方面更能反映专业特色,服务于国计民生。 4.健全体制,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一方面改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大纲要求,实践考核应强调时代性,制定可行的实践范圍和数量,确定实践育人的内容和目标。实施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条件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实习后实习计划,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加强管理过程,对过程相关的记录和各种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安全保障。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共同协调发展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
5.加强校内实践育人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师培训是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是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载体。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教学水平和素质的关键。要加强招聘人才,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优化教学人员结构的实践。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教师应该接受培训和增加时间经历;鼓励专业教师增加实际工作经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工业研究项目,积极派专业教师到工矿企业参与实际工作,参与咨询,项目开发或员工培训的工作,不断积累教育和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必须加快兼职教师的建设,按照“不求全,但求用”的原则,聘请企业和机构的专家,在实践基础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结合教育人专职为主,和专兼结合的实践教育团队。
6.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重点培养学生情商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软实力”的表象体现,它可以发挥“禅定”的作用。有了校园文化的背景底蕴,学生可以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对各种文化节和社团活动,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把关,更多的发展文化类协会,不断提高协会社团的质量,同时促进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与此同时,高校教育的实践抓住了文化与人的内在关系,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实践教育制度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主要驱动力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依托校园文化,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校园内部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四、总结
总之,目前高校教育育人在实践上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包括新形势新状况下出现的问题,高校占据着学生实践教育的主要地位,就有責任开放教育实践教育新形势。因此,在充分关注实践和育人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重视建设校园文化,全面进化,适应时代新形势,将会是高校进行实践教育育人的新形势和必经之路,顺应时代的发展,思量改革,全面进化,才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
[2]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1.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