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校园的本质是对知识及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要求素质教育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关注。本文通过概括高中校园文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新时期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管理部门及师生方面提出切实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活动
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团体意识和精神面貌,对學生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通过分析高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特征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对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帮助,对学校教育和发展有所裨益。
一、南昌市Y中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南昌市Y中,现有松柏校区(初中部)和朝阳校区(高中部),为调查高中校园文化环境,选朝阳校区为调查背景。该学校环境幽雅,教体设施齐全。在教学理念上,秉承“革命、爱国、科学、自强”的精神,高举“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百年优势,拓展优质资源,创办优雅教育”的旗帜,努力塑造“活力无限、动感无限、精彩无限、示范无限、引领无限”的新形象。这些由校园基础设施、教育理念以及师生共建的文化氛围为我们提供了社会调查对象,现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二、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校风与校训等深层次的文化,也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绿化、校容校貌等表层次的文化。我们在此次调查活动中,立足于表层的校园文化,分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两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包括环境文化、设施文化和方式文化[1]。
(一)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
根据调查情况,南昌Y中的物质文化情况可归纳如下:环境文化方面,以红白为主色调的建筑风格,绿树、长凳、长廊、长亭设计人性化,被评为“南昌市花园式学校”;设施文化方面,田径场、足球场等场地及图书馆、音乐厅等基础设备齐全;食堂、宿舍整洁明净,电子屏幕显示校训、标语等;方式文化方面,教室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及名人名言,根据时事主题定期更新的黑板报,个性的班级文化衫等。教室外设置书籍借阅柜、植物领养柜,播放人性化的上下课铃声等;孔子人物像彰显人文气息,国学氛围浓厚。
(二)校园文化的非物质文化
校园的非物质文化即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师生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文化、校园主体的精神面貌、课程文化及课延文化(课外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氛围)[2]。由于前两者属于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难以量化;课程文化属学校教学的知识文化,現不做调查与分析。故将课延文化从学校成立的社团情况、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及社会志愿活动三方面进行情况调查,关于社团活动情况,共29个社团,涉及歌唱、文学、播音、摄影、动漫各方面;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军训、运动会、元旦晚会、教师体操赛等;社会志愿活动及课外实践方面,一年两次,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参加的机会。
(三)高中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1.主要特点
(1)基础设施齐全,文化形式多样。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对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大体满意,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的物质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形式,社团活动为辅,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活动为补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中,校风、校训在多样的校园文化形式中得到了诠释与实践,形成了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2)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我们得出该校是通过以培养高度的思想修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课外娱乐兴趣,通过结合当月传统节日,加之以“孔子”为代表的国学文化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开展的途径,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师和生善”的良好氛围,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由小到大,从古至今,该校汲取各方面的优秀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以师生为主体,形成了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存在问题
(1)忽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在高二年级达到高峰92%,高手机持有率引发我们关注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该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情况如下:在校园网站上,新闻更新频率最快,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最高,学生的关注度适中;在微信公众号方面,新闻更新频率较低,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适中,但,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却最高;在微博上,新闻更新频率及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均较低,学生的关注度明显较前两者低。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阅读量来看,大多集中450—600次阅读量,同时校园官方微博的关注度过低,学校掌握着大量生源,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建设力度比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薄弱了许多。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偏失。在高中校园文化中,应当由学校的所有成员和组织,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共同建设。其中,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起到支持与带领的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他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也应当积极配合参与,形成全方位共建的和谐校园文化。
经过搜集信息,我们发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主要通过学校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专属教师的文化活动集中教学技能比赛及“师风师德”建设层面,而领导管理层及后勤服务部门的参与度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偏失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众多文化流派中迷失,如受西方文化的侵害及对日韩文化的过度迷恋等问题,学生缺乏对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的辨识能力,导致少数同学失去自我文化自信心。
三、关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上我们通过了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深度思考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从学校管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部门及师生方面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以促使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学校管理部门方面
1.重视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在高中校园文化中,存在着隐性的文化传播载体,学生携带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成为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比如,丰富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建立集德育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咨询等服务,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与网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群体对公众号的关注度,扩大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学校的公众形象,传递特色校园文化。另外,在整理网络文化建设资源的同时,应当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及规范制度,约束自我网络语言,形成文明网络行为习惯,创建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2.开发利用深度文化资源
Y中校门口的孔子雕像彰显浓浓的国学氛围,其倡导的特色“国学人文”教育思想,传承着中国独有的国人品质,将深度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使“国学文化”通过课程、活动等方式进入师生的学习及生活,从而培养具有“国学品质”的优秀青少年。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当加强对深度文化的重视,在系统的课程文化中传递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从以人文学科带头的语文科目逐渐延伸拓展至其他学科,这种无形的精神传播与优良的“国学”氛围将会促进自身道德修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师生方面
教师和学生作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两大主体,其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针对师生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绝对地位,调查发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通常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承担着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及参与者的责任,而学生整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角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都弱与学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有所偏失。为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可以通过豐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将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师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任命具有特长的教师带领、指导学生社团发展等具体措施,促进师生共建校园文化。
2.加强师生文化的交流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偏失也体现在师生文化活动不协调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大多集中在学生群体,教职工的活动相对较少,在教职工群体中难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加强教师群体文化建设并促进与学生文化的交流,豐富校园文化,使教师群体在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并在课堂教学中“言传身教”,形成师生共建的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缓解师生矛盾,扩大文化主体活动范围,同样益于整个校园形成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四、结语
校园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高中校园抓好文化环境建设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当渗透到课程文化、制度管理、社团活动、学习氛围等各个方面,全面的把握文化建设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环境,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高中校园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文化建设,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建设特色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张绍野,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活动
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团体意识和精神面貌,对學生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通过分析高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特征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对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帮助,对学校教育和发展有所裨益。
一、南昌市Y中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南昌市Y中,现有松柏校区(初中部)和朝阳校区(高中部),为调查高中校园文化环境,选朝阳校区为调查背景。该学校环境幽雅,教体设施齐全。在教学理念上,秉承“革命、爱国、科学、自强”的精神,高举“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百年优势,拓展优质资源,创办优雅教育”的旗帜,努力塑造“活力无限、动感无限、精彩无限、示范无限、引领无限”的新形象。这些由校园基础设施、教育理念以及师生共建的文化氛围为我们提供了社会调查对象,现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二、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校风与校训等深层次的文化,也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绿化、校容校貌等表层次的文化。我们在此次调查活动中,立足于表层的校园文化,分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两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包括环境文化、设施文化和方式文化[1]。
(一)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
根据调查情况,南昌Y中的物质文化情况可归纳如下:环境文化方面,以红白为主色调的建筑风格,绿树、长凳、长廊、长亭设计人性化,被评为“南昌市花园式学校”;设施文化方面,田径场、足球场等场地及图书馆、音乐厅等基础设备齐全;食堂、宿舍整洁明净,电子屏幕显示校训、标语等;方式文化方面,教室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及名人名言,根据时事主题定期更新的黑板报,个性的班级文化衫等。教室外设置书籍借阅柜、植物领养柜,播放人性化的上下课铃声等;孔子人物像彰显人文气息,国学氛围浓厚。
(二)校园文化的非物质文化
校园的非物质文化即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师生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文化、校园主体的精神面貌、课程文化及课延文化(课外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氛围)[2]。由于前两者属于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难以量化;课程文化属学校教学的知识文化,現不做调查与分析。故将课延文化从学校成立的社团情况、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及社会志愿活动三方面进行情况调查,关于社团活动情况,共29个社团,涉及歌唱、文学、播音、摄影、动漫各方面;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军训、运动会、元旦晚会、教师体操赛等;社会志愿活动及课外实践方面,一年两次,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参加的机会。
(三)高中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1.主要特点
(1)基础设施齐全,文化形式多样。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对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大体满意,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的物质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形式,社团活动为辅,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活动为补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中,校风、校训在多样的校园文化形式中得到了诠释与实践,形成了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2)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我们得出该校是通过以培养高度的思想修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课外娱乐兴趣,通过结合当月传统节日,加之以“孔子”为代表的国学文化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开展的途径,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师和生善”的良好氛围,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由小到大,从古至今,该校汲取各方面的优秀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以师生为主体,形成了相对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存在问题
(1)忽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在高二年级达到高峰92%,高手机持有率引发我们关注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该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情况如下:在校园网站上,新闻更新频率最快,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最高,学生的关注度适中;在微信公众号方面,新闻更新频率较低,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适中,但,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却最高;在微博上,新闻更新频率及校园文化新闻所占比均较低,学生的关注度明显较前两者低。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阅读量来看,大多集中450—600次阅读量,同时校园官方微博的关注度过低,学校掌握着大量生源,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建设力度比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薄弱了许多。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偏失。在高中校园文化中,应当由学校的所有成员和组织,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共同建设。其中,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起到支持与带领的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他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也应当积极配合参与,形成全方位共建的和谐校园文化。
经过搜集信息,我们发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主要通过学校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专属教师的文化活动集中教学技能比赛及“师风师德”建设层面,而领导管理层及后勤服务部门的参与度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偏失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众多文化流派中迷失,如受西方文化的侵害及对日韩文化的过度迷恋等问题,学生缺乏对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的辨识能力,导致少数同学失去自我文化自信心。
三、关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上我们通过了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深度思考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从学校管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部门及师生方面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以促使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学校管理部门方面
1.重视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在高中校园文化中,存在着隐性的文化传播载体,学生携带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成为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比如,丰富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建立集德育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咨询等服务,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与网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群体对公众号的关注度,扩大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学校的公众形象,传递特色校园文化。另外,在整理网络文化建设资源的同时,应当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及规范制度,约束自我网络语言,形成文明网络行为习惯,创建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2.开发利用深度文化资源
Y中校门口的孔子雕像彰显浓浓的国学氛围,其倡导的特色“国学人文”教育思想,传承着中国独有的国人品质,将深度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使“国学文化”通过课程、活动等方式进入师生的学习及生活,从而培养具有“国学品质”的优秀青少年。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当加强对深度文化的重视,在系统的课程文化中传递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从以人文学科带头的语文科目逐渐延伸拓展至其他学科,这种无形的精神传播与优良的“国学”氛围将会促进自身道德修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师生方面
教师和学生作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两大主体,其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针对师生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绝对地位,调查发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通常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承担着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及参与者的责任,而学生整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角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都弱与学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有所偏失。为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可以通过豐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将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师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任命具有特长的教师带领、指导学生社团发展等具体措施,促进师生共建校园文化。
2.加强师生文化的交流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偏失也体现在师生文化活动不协调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大多集中在学生群体,教职工的活动相对较少,在教职工群体中难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加强教师群体文化建设并促进与学生文化的交流,豐富校园文化,使教师群体在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并在课堂教学中“言传身教”,形成师生共建的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缓解师生矛盾,扩大文化主体活动范围,同样益于整个校园形成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四、结语
校园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高中校园抓好文化环境建设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当渗透到课程文化、制度管理、社团活动、学习氛围等各个方面,全面的把握文化建设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环境,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高中校园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文化建设,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建设特色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张绍野,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