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笔者曾经就勘界成果档案写过一篇如何管理和应用的探讨文章,发表在《齐鲁方圆》杂志当年第五期上。如今十年过去,从勘界工作条件来看,无论是管理手段还是生产技术设施,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一些情况的发展变化,与当年的探讨一致;有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的探讨。例如,模拟纸质地形图在生产中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地形图;勘界中采用的参心坐标系统已改为地心坐标系统。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勘界成果管理应用再探讨,笔者认为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国省、区、市、县的行政区域勘界在2000年完成,勘界取得的资料等已经验收认可人档。目前,还有两处省界没有确定下来,仍然存在争议,维持现状。勘界工作完成十多年以来,边界两侧人民群众生活安定,经济顺利发展,社会和谐,完全达到了国家勘界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勘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一、勘界成果的动态性
勘界成果的取得,是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民政部门主管多家单位联席工作情况下取得的。勘界成果,以各种文字、数字、图表、音像、边界实物等构成,勘界成果以原始档案人档保存。从档案学管理的角度看,勘界成果档案资料是不能变动的,只能严格保存使用,作为边界管理的依据。由于边界线的载体是国家1:10000地形图,属秘密级图件资料,所以勘界成果档案还要加强保密管理。但是从勘界成果档案的来源和形成看,与一般的档案有所不同。勘界成果档案属科技档案,与测绘学密切相关,其特点是现势性强,受现行的行政区域变化、科技生产活动影响。因此,勘界成果要根据实地边界两侧的变化,包括地物、地貌、行政区域、界桩等的变化,对原始勘界成果要进行转换、更改、补充,形成新的成果。也就是说一旦边界线及两侧发生变化,就应把变化的情况及时测绘、记录下来,充实到原始档案里,以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准确性、权威性。从这一方面说,它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这样做,勘界就失去它的意义。
二、界桩的变化的管理和应用
界桩是边界的实物之一,它的形状规格,由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界桩的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以下几种:
一是坐标的变化。界桩埋设后,位置固定,就具有了永久性。要严密确定界桩的位置,就要对界桩进行坐标精确测量。界桩坐标的测量,是在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菏泽市为例,界桩坐标的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进行测量的。测量时采用的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菏泽市内所有界桩,都是在该坐标系上测量出来。该坐标系是在我国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空前的发展。经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使用和研究,发现该坐标系与我国陆地情况有较大的出入,精度低。根据测绘实践和理论,经过测绘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建立了精度较高的1980西安坐标系。新坐标系的建立应用,就意味着就坐标系的弃用,这期间就存在过渡期。2002年笔者谈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对界桩坐标成果进行转换计算,由1954年北京系转换到1980西安系。界桩坐标的转换,是在室内进行的,实地的真界桩不动。这一工作,需民政部门组织领导,由测绘部门完成转换计算。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熟与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国家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适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做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国家测绘局公告2008年第二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具体实施与成果验证阶段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果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阶段为2011年1月至过渡期结束。很显然,根据国家这一规定要求,界桩坐标又必须进行转换。由于2000国家坐标系与以前两种坐标系有以下不同:1椭球定位方式不同,2实现技术不同3维数不同,4原点不同,5进度不同,因进行坐标转换时,必然要考虑这些因素。界桩的2000国家坐标系中的坐标,也可以利用GPS直接进行测量得到。目前山东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利用该系统,能方便快速测量出界桩点的坐标。完成这一工作,仍然需要民政部门牵头组织领导,测绘部门具体实施操作完成。
上述界桩坐标变化,必然形成元数据等数据。这组数据检验合格后,就要归档,形成新的档案资料。不进行界桩坐标的转换或者测量,不仅不符合国家要求,界桩将来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界桩受到自然和人们活动的影响。界桩的位置选设,国家有详细的规定,位置选的是否适当,会影响界桩的永久性。因为勘界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无经验可借鉴,难免界桩位置最佳,有些选设,不一定最适当。以菏泽市为例,界桩有选在道路边上的,有根据边界情况选在河岸边的。选在路边的,在当时来看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发展,有些道路拓宽,有些是道路改道,现在来看,位置不是太合适。曹县与定陶县一座界桩,选在了省道刘民公路西侧,东鱼河南岸。后来由于东鱼河水闸改建,使得该段刘民路改道,受此影响,本来安全稳定的界桩,处于废弃的路段,极易受到破坏。2011年夏天,笔者利用测绘工作机会,顺便查看该界桩,其西面不足l米处已经形成坑。如不措施加以保护,受到雨水冲刷时,显然界桩会受到破坏!因此,边界双方民政部门要对界桩进行联合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就要求做到动态化的管理和维护。鄄城县和郓城县一座界桩,选设在了黄河大堤外侧堤脚下,这在当时看来,也是很安全的。然而在前几年黄河治理过程中,实施黄河大堤外侧帮宽工程。帮宽工程施工时,用吸泥船在河道里吸泥,在大堤外侧淤积形成新的土层以增加大堤的宽度。这一变化,使得堤脚下的界桩不得不变动位置。此情况的处理,应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另选界桩位置,埋设界桩后进行测量。二是帮宽大堤工程结束,待大堤土质密实后复桩。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都需要测绘部门的参与,属于对界桩的动态管理。 三是界桩受到人们有意和无意破坏。有意破坏的现象较少,一般的是处于田野里的界桩。就是人们在耕种作物时,影响耕作,有意识的毁掉。对此种现象,一要对界桩周围群众进行宣传,说明界桩的重要性,二要批评教育,严肃处理。无意的破坏,就是在路边、河边界桩,易受到交通、施工车辆等的撞击。定陶县与牡丹区的一座界桩,就被车辆撞击过,所幸的是界碑没有被撞坏。
界桩具有一定的精度,界桩顶端刻有中心标志,保护完好的界桩,完全可以作为控制点有偿使用。界桩点在农村土地详查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对于有变化的界桩,边界双方民政部门要对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形成新的文字档案,充实到原来的档案中,实现对档案的动态管理。
三、边界地形图变化的管理和应用
边界地形图,是一个重要的边界实物。2000年勘界工所用地形图为1:10000纸质图,该图成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陈旧,现势性差。在勘界过程中,考虑到1:10000地形图的陈旧性,对地形图进行了局部修测,修测范围是边界线两侧各1公里,测绘工作,由测绘部门完成。在此基础上,制作A、B、C三卷套地图,作为全部边界的图证资料。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1:10000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的更新周期缩短,现势性增强。测绘部门完成的1:10000数字地形图上标绘的行政区域边界线,应以勘界成果中的边界线为准。据了解,一般的情况下,测绘部门在制作1:10000数字地形图时,延续原有的1:10000纸质地形图上的界线。勘界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勘界成果来之不易,所确定的边界线,是唯一合法的。1:10000地形图,属国家秘密,显然,图上的边界线,在秘密范围内。测绘部门在数字图上转绘标注边界线,要以勘界成果中的边界线为唯一边界线,不能以原纸质地形图上界线或者调绘时简单调查得到的边界线为准。民政主管部门,应有偿提供边界线的使用,主动和有关部门结合。不管是秘密级的地形图,还是公开发布或者公开出版地形图上使用边界线,都必须得到民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使用,不得擅自使用。有偿使用所得,可用于勘界档案的维护、更新补充。
勘界成果中已有的A、B、C三卷纸质1:10000地形图,转化为数字地形图势在必行。实时对地形图及时更新,实现计算机管理,适应科技经济的发展,满足信息化社会需要是今后的发展、管理和应用的方向。
四、行政区域隶属的变化引起的边界线变化
行政隶属的变化,带来区域界线性质的变化,使原有的边界线失去作用。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合并为一个较大的区。显然,原来的县级边界线、双面界桩、三面界桩,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类似此种情况,如何处理界线、界桩,是一个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界线的问题易处理,使其失去原有作用就行,对原有档案资料补充文字材料,加以说明。如何解决实地界桩,笔者认为,应原地保留,不宜挖除,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从测绘的角度看,界桩坐标具有一定的精度,作为一定级别测绘起算控制点保留下来,使其继续发挥作用。
以上是笔者的又一次探讨,有待同行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勘界成果档案管理和应用,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过程,需要社会化的合作。不进行动态化管理,不与测绘部门合作,勘界成果就失去意义。只有对成果及时更新、补充完善,才能发挥勘界成果应有的作用。对勘界成果档案的管理和应用,不能限于狭隘的档案管理观念,要根据勘界成果的性质,实现动态化管理和应用,这必将是勘界成果当管理应用的发展方向。
我国省、区、市、县的行政区域勘界在2000年完成,勘界取得的资料等已经验收认可人档。目前,还有两处省界没有确定下来,仍然存在争议,维持现状。勘界工作完成十多年以来,边界两侧人民群众生活安定,经济顺利发展,社会和谐,完全达到了国家勘界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勘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一、勘界成果的动态性
勘界成果的取得,是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民政部门主管多家单位联席工作情况下取得的。勘界成果,以各种文字、数字、图表、音像、边界实物等构成,勘界成果以原始档案人档保存。从档案学管理的角度看,勘界成果档案资料是不能变动的,只能严格保存使用,作为边界管理的依据。由于边界线的载体是国家1:10000地形图,属秘密级图件资料,所以勘界成果档案还要加强保密管理。但是从勘界成果档案的来源和形成看,与一般的档案有所不同。勘界成果档案属科技档案,与测绘学密切相关,其特点是现势性强,受现行的行政区域变化、科技生产活动影响。因此,勘界成果要根据实地边界两侧的变化,包括地物、地貌、行政区域、界桩等的变化,对原始勘界成果要进行转换、更改、补充,形成新的成果。也就是说一旦边界线及两侧发生变化,就应把变化的情况及时测绘、记录下来,充实到原始档案里,以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准确性、权威性。从这一方面说,它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这样做,勘界就失去它的意义。
二、界桩的变化的管理和应用
界桩是边界的实物之一,它的形状规格,由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界桩的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以下几种:
一是坐标的变化。界桩埋设后,位置固定,就具有了永久性。要严密确定界桩的位置,就要对界桩进行坐标精确测量。界桩坐标的测量,是在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菏泽市为例,界桩坐标的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进行测量的。测量时采用的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菏泽市内所有界桩,都是在该坐标系上测量出来。该坐标系是在我国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空前的发展。经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使用和研究,发现该坐标系与我国陆地情况有较大的出入,精度低。根据测绘实践和理论,经过测绘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建立了精度较高的1980西安坐标系。新坐标系的建立应用,就意味着就坐标系的弃用,这期间就存在过渡期。2002年笔者谈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对界桩坐标成果进行转换计算,由1954年北京系转换到1980西安系。界桩坐标的转换,是在室内进行的,实地的真界桩不动。这一工作,需民政部门组织领导,由测绘部门完成转换计算。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熟与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国家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适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做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国家测绘局公告2008年第二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具体实施与成果验证阶段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果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阶段为2011年1月至过渡期结束。很显然,根据国家这一规定要求,界桩坐标又必须进行转换。由于2000国家坐标系与以前两种坐标系有以下不同:1椭球定位方式不同,2实现技术不同3维数不同,4原点不同,5进度不同,因进行坐标转换时,必然要考虑这些因素。界桩的2000国家坐标系中的坐标,也可以利用GPS直接进行测量得到。目前山东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利用该系统,能方便快速测量出界桩点的坐标。完成这一工作,仍然需要民政部门牵头组织领导,测绘部门具体实施操作完成。
上述界桩坐标变化,必然形成元数据等数据。这组数据检验合格后,就要归档,形成新的档案资料。不进行界桩坐标的转换或者测量,不仅不符合国家要求,界桩将来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界桩受到自然和人们活动的影响。界桩的位置选设,国家有详细的规定,位置选的是否适当,会影响界桩的永久性。因为勘界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无经验可借鉴,难免界桩位置最佳,有些选设,不一定最适当。以菏泽市为例,界桩有选在道路边上的,有根据边界情况选在河岸边的。选在路边的,在当时来看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发展,有些道路拓宽,有些是道路改道,现在来看,位置不是太合适。曹县与定陶县一座界桩,选在了省道刘民公路西侧,东鱼河南岸。后来由于东鱼河水闸改建,使得该段刘民路改道,受此影响,本来安全稳定的界桩,处于废弃的路段,极易受到破坏。2011年夏天,笔者利用测绘工作机会,顺便查看该界桩,其西面不足l米处已经形成坑。如不措施加以保护,受到雨水冲刷时,显然界桩会受到破坏!因此,边界双方民政部门要对界桩进行联合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就要求做到动态化的管理和维护。鄄城县和郓城县一座界桩,选设在了黄河大堤外侧堤脚下,这在当时看来,也是很安全的。然而在前几年黄河治理过程中,实施黄河大堤外侧帮宽工程。帮宽工程施工时,用吸泥船在河道里吸泥,在大堤外侧淤积形成新的土层以增加大堤的宽度。这一变化,使得堤脚下的界桩不得不变动位置。此情况的处理,应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另选界桩位置,埋设界桩后进行测量。二是帮宽大堤工程结束,待大堤土质密实后复桩。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都需要测绘部门的参与,属于对界桩的动态管理。 三是界桩受到人们有意和无意破坏。有意破坏的现象较少,一般的是处于田野里的界桩。就是人们在耕种作物时,影响耕作,有意识的毁掉。对此种现象,一要对界桩周围群众进行宣传,说明界桩的重要性,二要批评教育,严肃处理。无意的破坏,就是在路边、河边界桩,易受到交通、施工车辆等的撞击。定陶县与牡丹区的一座界桩,就被车辆撞击过,所幸的是界碑没有被撞坏。
界桩具有一定的精度,界桩顶端刻有中心标志,保护完好的界桩,完全可以作为控制点有偿使用。界桩点在农村土地详查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对于有变化的界桩,边界双方民政部门要对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形成新的文字档案,充实到原来的档案中,实现对档案的动态管理。
三、边界地形图变化的管理和应用
边界地形图,是一个重要的边界实物。2000年勘界工所用地形图为1:10000纸质图,该图成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陈旧,现势性差。在勘界过程中,考虑到1:10000地形图的陈旧性,对地形图进行了局部修测,修测范围是边界线两侧各1公里,测绘工作,由测绘部门完成。在此基础上,制作A、B、C三卷套地图,作为全部边界的图证资料。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1:10000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的更新周期缩短,现势性增强。测绘部门完成的1:10000数字地形图上标绘的行政区域边界线,应以勘界成果中的边界线为准。据了解,一般的情况下,测绘部门在制作1:10000数字地形图时,延续原有的1:10000纸质地形图上的界线。勘界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勘界成果来之不易,所确定的边界线,是唯一合法的。1:10000地形图,属国家秘密,显然,图上的边界线,在秘密范围内。测绘部门在数字图上转绘标注边界线,要以勘界成果中的边界线为唯一边界线,不能以原纸质地形图上界线或者调绘时简单调查得到的边界线为准。民政主管部门,应有偿提供边界线的使用,主动和有关部门结合。不管是秘密级的地形图,还是公开发布或者公开出版地形图上使用边界线,都必须得到民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使用,不得擅自使用。有偿使用所得,可用于勘界档案的维护、更新补充。
勘界成果中已有的A、B、C三卷纸质1:10000地形图,转化为数字地形图势在必行。实时对地形图及时更新,实现计算机管理,适应科技经济的发展,满足信息化社会需要是今后的发展、管理和应用的方向。
四、行政区域隶属的变化引起的边界线变化
行政隶属的变化,带来区域界线性质的变化,使原有的边界线失去作用。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合并为一个较大的区。显然,原来的县级边界线、双面界桩、三面界桩,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类似此种情况,如何处理界线、界桩,是一个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界线的问题易处理,使其失去原有作用就行,对原有档案资料补充文字材料,加以说明。如何解决实地界桩,笔者认为,应原地保留,不宜挖除,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从测绘的角度看,界桩坐标具有一定的精度,作为一定级别测绘起算控制点保留下来,使其继续发挥作用。
以上是笔者的又一次探讨,有待同行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勘界成果档案管理和应用,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过程,需要社会化的合作。不进行动态化管理,不与测绘部门合作,勘界成果就失去意义。只有对成果及时更新、补充完善,才能发挥勘界成果应有的作用。对勘界成果档案的管理和应用,不能限于狭隘的档案管理观念,要根据勘界成果的性质,实现动态化管理和应用,这必将是勘界成果当管理应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