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药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之一;中医药文化可以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话语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注重对东亚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传播的具体建议,并指出了加强学术研究、加快翻译人才培养、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 国际传播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国际传播形式多样。中医药文化曾为东亚、东南亚等国家的人民带去福祉,是世界传统医药的瑰宝。今天,在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议题。中医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中医药文化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国事访问演讲中提出“健康丝绸之路”的倡议,由此“健康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概念。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卫生健康是人类最朴素也是最普遍的追求之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利于构建全球共通的意义空间。从国际传播的意义上讲,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可以减少中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隔阂和障碍,与更加多元的受众进行内容共享、话题公约和有效对话,从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大目标。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和庞大的工程,比传统的治病救人范畴更加广泛和丰富,它超越了医疗卫生合作领域,需要秉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要发挥现代医学的力量,也要吸收传统医学的智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疗效显著。2020年上半年,我国中药产品以及中药材出口额都出现明显增长。中医药是传统医学的代表和精华,因此,中医药及其文化传播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上,中医药文化早已被东方文明认同,并影响了全球的卫生健康实践。中医药文化在秦汉时期已经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明清时期就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术,对之后疫苗的发明具有启发意义;《本草纲目》在海外广泛传播;近些年针灸、刮痧被很多外国友人“追捧”,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关注;青蒿素的发现与使用为全世界治疗疟疾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成就说明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卫生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药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代表符号之一,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思想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医以藏象理论为核心,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为基础的理论是区别于现代医学和其他古代医学的特点。中医文化蕴涵着“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国中医药文化总结为“仁和精诚”四个字。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可以从情感上赢得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同。中医药对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挥着伟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药将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新的价值和作用。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提高了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与发展的重视。2016年出版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认可中医药文化,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中国针灸。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中医药文化享有较高的海外美誉度。八成以上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持有好感。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中国家民心相通,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历史贡献,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议题上有所作为。

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仍然面临着许多话语层面的困境。
  1.中医药在医学界的“身份”亟待被纠正。《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中指出,要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国际学术界,中医药被称为替代(Alternative)医学、补充(Complementary)医学、整合(Integrative)医学或是健康保健(Health Care)。替代医学在话语上具有模糊性,且具有一种话语隔离性,也就是说,中医药并没有被国际学术界认可,没有被放置于与西方医学对等的地位。因此,中医药很难被纳入国际认可的科学体系中。中医药的身份是长期在参与由社会文化构建的话语活动及话语互动中呈现出来的,其被定位为替代医学与近代历史具有密切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主义在世界流行起来,西方医学逐渐占据话语优势。同时,中医因为缺乏科学性而遭受否定。中医在美国曾被视为巫医,是落后和不文明的象征。西方国家对中医的偏见至今也没有得到完全改观。同时,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也逐渐放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存在有关中医存废的讨论。新文化运动推崇民主与科学,中医沦为被批判的對象,国内反中医势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西医不仅在具体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存在分歧,中西医之争更是对话语权的争夺。事实上,中医药文化自身在不断发展和革新,当今世界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医药文化。
  2.中国是一个传统医药大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少数民族医药是各民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积累和总结起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民族特性的治疗方法、用药观点和养生理念的总和,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等民族都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医药。2017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规定,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中医药学体系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但是,在现实语境中,中医药往往被理解为汉族医药。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理应充分融合汉族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如何促进各民族传统医学的共同繁荣,提升少数民族医药的话语权是学术界应该关注的问题。   3.目前关于少数民族中医药的研究寥寥无几,这加剧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话语权陷入被动境地的窘迫局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医药的研究和宣传,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的归属权仍然存在争议。以藏医药为例,藏医药和汉族医药通过长期的交流和借鉴,逐渐整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医学体系。因此,藏医药归属中医药体系是一种深厚的人类文化动力作用的结果。但是,中国和印度关于藏医药问题历来存在一些冲突和分歧,中国曾经与印度就藏医药的归属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学术界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研究,在少数民族医学的文化归属问题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4.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翻译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医名著中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内涵复杂,如中医文化中包含经络文化、气一元论文化、藏象思维文化等内容,翻译转化困难、语境复杂,中医药翻译至今缺乏统一的标注,特定语境中词汇的翻译仍面临很多争议。尽管中医名著已经有各种版本的译著,但质量参差不齐。语言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水平影响着中医古籍、中医学术成果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效果。中医翻译面临的困境制约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

三、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1.可以从东亚文化圈入手,从日本、韩国等文化互通性较高的周边国家做起。日本的汉方医学和韩国的韩医都与中医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对传统医学的接受度相对较高,有助于取得中医药文化的共识。在此次抗疫中,传统医学在日韩两国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华人医学专家组曾提出“中医防治瘟疫建议”;韩国韩医协会在疫情期间发布了“韩医诊疗建议”,这说明传统医学在东亚国家具有一定文化认同的基础。为有效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日韩等国家应该在中医药研发和应用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传统医学的发展。
  2.我国应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力度。积极向发展中国家传播中医药文化,向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提供医疗援助既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也能加快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以非洲国家为例,中国为非洲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的医疗支援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中医药良好的疗效也可以加快非洲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也应该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药的发展,把它作为实现全民医疗保健长期目标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卫生组织疫情指南删除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的建议,这说明国际组织逐渐重视传统医学,看到了传统医学的影响力。因此,与国际组织合作,借助国际组织的平台,中医药文化可以有效地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造福更多国家。
  4.学术研究应该注重挖掘历史素材,探寻中医药与其他传统医药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史实。中医药与古印度吠陀医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大传统医学的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收集相关文献,可以挖掘和提炼出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素材,可以促进形成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同体系。目前,有关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历史研究成果丰富,但是西方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互动、中医药对西方医学的影响鲜有关注。中医药文化不仅对其他传统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医药的理念、技艺与实践对西方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发掘这些历史可以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提供丰富的话语素材。
  5.要加强中医药翻译研究。中医院校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治病原理的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很多中医药翻译工作者不具备中医药背景,缺乏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理解,因此,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是当前中医药翻译领域亟需培养的对象。另外,在对中医药海外传播与译介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梳理时发现,现阶段的翻译研究基本局限于汉英翻译,对于汉语和其他语种之间翻译的探讨相对缺乏。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拓宽语种,满足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需要,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6.提高社交媒体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力度。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上,以“guasha”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大量外国人分享的刮痧体验视频。刮痧分享者通过影像和视觉语言展示刮痧一周前后自身容貌的变化,分享者在讲述过程中会强调刮痧来自中国,来自中医药,刮痧已经成为国外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刮痧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社交媒体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宣传方式,网民参与式传播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亲和力和传播力,中医药文化有望在社交媒体上实现议题设置、话题讨论和广泛传播。未来应注重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和宣传中医药文化。

四、結语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医药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及其文化的国际传播问题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推广中医药文化在传播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当下仍面临着话语层面、学术研究层面和翻译实践层面的问题和困境。面对语言、思维和政治制度等层面的问题,中医药文化应当注重对东亚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传播。此外,还要注重学术研究,掌握学术话语权,并加快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质量的提升,注重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开拓新的传播空间。
  作者任孟山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琳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9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话语与大国形象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EB/OL].(2016-12-06)[2021-06.02].http://www.scio.gov.cn/ztk/dtzt/34102/35624/35628/ Document/1534675/1534675.htm.
  [2]中国经济网.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EB/OL].(2016-12-07)[2021-07-0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9/15/ t20200915_35746730.shtml.
  [3]何明星.从“巫医”到“东方神针”,中医在北美的传播[J].出版广角,2012(01).
  [4]王前.中医英译的跨文化因素研究[J].现代交际,2018(17).
  [5]葛建华,马兰.中日韩合作抗疫: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J].东北亚学刊,2020(03).
  [6]董岩.“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院校中医英语翻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1).
  [7]訾晓红.中医药海外传播与译介研究:现状与前瞻(2009—2018)[J].上海翻译,2021(03).
  【编辑:孙航】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两微一端一抖音”传播生态格局已经构成公众进行舆论表达的核心舆论场域,政务抖音号也成为我国政务话语传播的全新形式与渠道,有效提高了政府信息的传播效果。但在传播实践中,许多经营者不能有效平衡严肃报道与情感互动的关系,无法在“情感共同体”的建构中实现政府信息的有效传播,没有发挥政务抖音号的优势作用。对此,本文基于传受互动视野,结合具体案例,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并尝试提出政务抖音号传播效果
摘要: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中华文化的数字化国际传播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亮点。与此同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传播生态下,中華文化“走出去”依然面临不少阻力。本文从中华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取得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加强统筹协调、受众分析、内容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路径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从技术融合走向生态融合,但我国新型主流价值传播体系的传播效能仍有待提升。主流价值的高质量有效传播是基于新的时代方位和风险挑战,对主流价值传播提出的新任务,是全媒体时代之题中应有之意。全媒体时代高质量有效传播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新闻宣传的多种能力,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以及激发各传播要素活力。在实践路径上,应首先打破思维局限,树立传播全局观;培养全媒体人才队伍,提
“Sir电影”是一个以提供电影评论和影视推荐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以其独辟蹊径的内容选择方式和评论角度,通过吐槽的方式进行影评,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感受。这种全新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阅读者,使其从众多微信影评类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2020年,据清博大数据和新榜对影评类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Sir电影”在综合预估粉丝数、入榜微信月榜500强次数、超10万文章总数等指标中稳居榜首位置,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