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尺牍文献的流传脉络r——兼论《中州启札》从日用到专集的性质演变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来文体变革,类目体系不断完善,加之尺牍应用化与寒庶文人的社会需要,尺牍文献入集条件已然成熟.唐宋以来,尺牍文献在走向专集化、著述化的同时,亦借助日用类书的发展实现了日用化、大众化,反映了唐宋社会变革的面貌.从尺牍文献的流传脉络来考察《中州启札》在著录书目中从子部类书、杂文再到集部总集类的演变,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从日用到专集的性质转化.这种转化折射出元及明前期儒学边缘化、儒士下沉的现实,亦反映出明中叶以来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强化之特征.
其他文献
水陆草木之花,本为自然之物,天地造化,与人无涉.或浓艳欲滴或素净雅致,或挺直或弯曲,或刚劲或柔弱,或向阳或喜阴,亦其来有自,自成因果.一切物趣,都是人趣.“感时花溅泪,恨别
期刊
中山市是一个百花盛开、四季如春的地方.自古就有“神仙荼丛生焉,色香俱绝”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的说法.在中山人的世界里,花既是美的象征,又是文化的符号,更是人的
期刊
近代著名学者王韬,1828年(道光八年)出生于苏州甪直,经过几十年异乎寻常的奔波,晚年从1884年(光绪十年)起,在上海定居了十四年,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去世.我最近两年在收集
期刊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第展开和行政体制的建构及趋于稳定;该制度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政权的政治实践,与汉地的制度传统没有关系。画境之制与元朝总管府路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但随着路府州县临民体系的实行和定制而最终在第四代大汗宪宗时期消失。
帕累托效率说能够给减轻损失规则以最为直接、合理的解释。在违约的情况下,实现债权人的期待利益可能有不同方式,减损规则所认可的是使损失较小进而能减轻债务人负担的方式。以帕累托效率观念为指引,确定非金钱给付和金钱给付的债权人利益何在,并明确债权人不应徒然支出附带费用,不应放任完整利益损失发生或扩大,可对减损规则的具体要求作全面的、体系化的建构。基于帕累托效率观念也可以对减损要求的制约因素作有条理的整理:减损要求不能有害于债权人的期待利益;减损要求应有实效,不能负担过重;选择有利于债务人的方案不是无条件的,债务人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鲜明特征就是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庄严使命就是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步创立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之制”擘画“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彰显“中国之制”。“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令世界惊叹。
花比叶好看,这是常理。但是偏有人不这样看。南宋诗人罗与之有首《看叶》是这样写的:“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花虽好看,让人争先恐后,但容易凋零,是不是像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叶子虽寂寞无闻,但“绿影扶疏”,生命力特别长久,像不像人间烟火,淡而有味?罗与之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可以说,这是一个失意的人。这样一个失意的人,却没有消沉之气。他在叶中“看”到了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
作为政府绩效评价前沿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面临独立深化发展的紧迫诉求。明确其为一种独特评价类型,是源自公共政策主体结构、共识型决策机理以及评价技术范式成长对于专属性空间的需要。它跟公共政策评价区别主要在于技术方法,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区别在于内容重点,跟部门履职和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区别在于问责效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具有体系结构与制度功能上的鲜明优势,以绩效为导向的政策预算管理将驱使政府组织行为走向灵活。未来应从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技术标准与知识运用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该类评价实践良性扩张。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划定“儿童同意”的年龄界限,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判断儿童作出同意是否有效的客观标准。“儿童同意”年龄的本质仍在于儿童的同意能力,此种能力受到传统民法中行为能力理论的影响,又因“同意能力”与“行为能力”在理论上的分离而表现出一定独立性,进而促生了具有差异性的“儿童同意”年龄标准。为了设定一个合理的年龄界点,有必要对本国法律体系中“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正当性基础作出解释。同时,尽管“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统一化符合法律的实践要求,但也存在难以应对儿童个体的现实差异、不利于儿童自主决定权行使和交易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