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的历史》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变化,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我从学生角度来预设教案,让学生乐于学、有序学、善于学。
低年段科学趣为先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如何才能使低年段儿童对《书的历史》一课产生兴趣呢?
1.学习助手“小蜗牛”
低年段学生喜欢有趣的动画形象,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所学内容用情境化的方式呈现,使他们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小蜗牛是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将蜗牛拟人化,通过“小蜗牛”充满童趣的语言,带领儿童去体验不同书写材料,给儿童布置相关的挑战内容,能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接受挑战。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少,课件中出现的文字要少而精,可以提前录制相关布置任务的语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俗易懂“微视频”
微视频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教学。在本课聚焦部分,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了历史上做书的材料。低年段学生对历史知之甚少,仅仅是图片辅以教师讲述,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制作微视频,设计丰富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小蜗牛博士”的形象,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指导分层破难点
《书的历史》一课,在探索板块中设计了在三种材料上书写和装订的体验活动。在最初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把三种书写材料和三种替代“笔”的材料,通过PPT的方式呈现给儿童,让他们尝试将古时候的书写材料和“笔”进行配对。通过分类梳理后,再发六种材料,让他们观察和体验不同时代书写材料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低年段学生面对诸多材料,无法正确选择和搭配。
本课教学中,我最终选择通过设置情境,用“小蜗牛”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方式,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在不同材料上的书写感受。教师用导语说:时光倒流,让我们和“小蜗牛”一起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体验完成后,再穿越到陶泥时代,体验树枝在泥板上写字的感受。如此一来,让低年级学生有序学、有序做,教师的指导分层破解了操作难点。同时,将体验活动的做和研讨分层进行,借助粘贴记录单的形式,降低了他们的书写困难。
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低年段学生,教学的语言就要注意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我们既要听懂他们的话,也要让他们听得懂教师的话。
在创编《书的历史》微课时,脚本反复修改多次,有时候甚至精确到每个词语。比如一开始微课脚本中说丝绸非常“昂贵”,用丝绸做成的书,一般的穷人家是买不起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什么叫昂贵?”由此可见,低年段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真正进入他们的话语系统。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语速要适中、语言要通俗、态度要亲和等。
案例:《书的历史》微课脚本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在乌龟壳、动物的骨头上刻画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后来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就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课堂是思维活动的训练场,教师只有顺利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无缝对接。执教《书的历史》一课时,在对比观察三种书写材料特点后展开交流时,多数学生认为竹片、泥板都轻。经过反复追问才知道,原来孩子认为竹片、泥板轻,是跟桌子比较的,并沒有跟纸来比较。
由此可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时,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和追问,进入他们的思维系统,尊重他们运用自身经验内化概念的过程。
有效评价促学习
在《书的历史》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师个性化语言评价、小组实验中笔筒集赞、大组交流汇报红星榜表扬的方式。具体评价时,还要注意两点:
1.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避免“你真棒”“你真乖”这样比较泛化的表扬语,评价语言要指向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实验操作、主动探究、表达观点、质疑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才能让他们建立自信。比如表扬一个孩子会倾听,可以说:“你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再如表扬一个始终认真完成每个实验的孩子,可以说:“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收拾得整整齐齐。”
2.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开展即时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促进作用,让低年段课堂管理收放自如,既能促进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互帮合作,又充分调动组员的活动积极性。
实施低年段科学课一年来,很多教师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与低年段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组织一个有序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前设计好适合低年段学生的教学方案。课堂交流时,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善于鼓励,以多元化的评价为催化剂,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形成情感上的融合,让低年段的科学活动接地气,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313000)?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我从学生角度来预设教案,让学生乐于学、有序学、善于学。
低年段科学趣为先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如何才能使低年段儿童对《书的历史》一课产生兴趣呢?
1.学习助手“小蜗牛”
低年段学生喜欢有趣的动画形象,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所学内容用情境化的方式呈现,使他们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小蜗牛是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将蜗牛拟人化,通过“小蜗牛”充满童趣的语言,带领儿童去体验不同书写材料,给儿童布置相关的挑战内容,能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接受挑战。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少,课件中出现的文字要少而精,可以提前录制相关布置任务的语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俗易懂“微视频”
微视频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教学。在本课聚焦部分,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了历史上做书的材料。低年段学生对历史知之甚少,仅仅是图片辅以教师讲述,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制作微视频,设计丰富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小蜗牛博士”的形象,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指导分层破难点
《书的历史》一课,在探索板块中设计了在三种材料上书写和装订的体验活动。在最初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把三种书写材料和三种替代“笔”的材料,通过PPT的方式呈现给儿童,让他们尝试将古时候的书写材料和“笔”进行配对。通过分类梳理后,再发六种材料,让他们观察和体验不同时代书写材料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低年段学生面对诸多材料,无法正确选择和搭配。
本课教学中,我最终选择通过设置情境,用“小蜗牛”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方式,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在不同材料上的书写感受。教师用导语说:时光倒流,让我们和“小蜗牛”一起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体验完成后,再穿越到陶泥时代,体验树枝在泥板上写字的感受。如此一来,让低年级学生有序学、有序做,教师的指导分层破解了操作难点。同时,将体验活动的做和研讨分层进行,借助粘贴记录单的形式,降低了他们的书写困难。
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低年段学生,教学的语言就要注意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我们既要听懂他们的话,也要让他们听得懂教师的话。
在创编《书的历史》微课时,脚本反复修改多次,有时候甚至精确到每个词语。比如一开始微课脚本中说丝绸非常“昂贵”,用丝绸做成的书,一般的穷人家是买不起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什么叫昂贵?”由此可见,低年段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真正进入他们的话语系统。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语速要适中、语言要通俗、态度要亲和等。
案例:《书的历史》微课脚本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在乌龟壳、动物的骨头上刻画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后来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就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课堂是思维活动的训练场,教师只有顺利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无缝对接。执教《书的历史》一课时,在对比观察三种书写材料特点后展开交流时,多数学生认为竹片、泥板都轻。经过反复追问才知道,原来孩子认为竹片、泥板轻,是跟桌子比较的,并沒有跟纸来比较。
由此可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时,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和追问,进入他们的思维系统,尊重他们运用自身经验内化概念的过程。
有效评价促学习
在《书的历史》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师个性化语言评价、小组实验中笔筒集赞、大组交流汇报红星榜表扬的方式。具体评价时,还要注意两点:
1.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避免“你真棒”“你真乖”这样比较泛化的表扬语,评价语言要指向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实验操作、主动探究、表达观点、质疑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才能让他们建立自信。比如表扬一个孩子会倾听,可以说:“你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再如表扬一个始终认真完成每个实验的孩子,可以说:“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收拾得整整齐齐。”
2.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开展即时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促进作用,让低年段课堂管理收放自如,既能促进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互帮合作,又充分调动组员的活动积极性。
实施低年段科学课一年来,很多教师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与低年段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组织一个有序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前设计好适合低年段学生的教学方案。课堂交流时,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善于鼓励,以多元化的评价为催化剂,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形成情感上的融合,让低年段的科学活动接地气,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