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儿童T1DM发病率快速增加且低龄化趋势明显。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患儿平均预期寿命减少约12年。我国儿童T1DM血糖控制达标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T1DM的分型诊断、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评估及治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儿童T1DM发病率快速增加且低龄化趋势明显。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患儿平均预期寿命减少约12年。我国儿童T1DM血糖控制达标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T1DM的分型诊断、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评估及治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结合我国儿童T1DM的流行现状、临床研究成果,特制订本共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报道1例腕掌部结核性米粒体性滑囊炎患者的影像表现。患者男性,47岁,发现左腕掌部肿物1年余,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阳性。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及粟粒状结节。腕掌部CT示滑囊积液扩张,其内未见钙化及骨化。MRI平扫腕掌部见囊性肿块,内见大量颗粒,形似米粒,部分贴附于滑囊壁,T1WI呈等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性米粒体性滑囊炎。
目的通过对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进行氧激发MRI,从而探讨氧激发MRI识别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方法选择58只SD大鼠进行MCAO处理,其中随机选取10只MCAO大鼠,在MCAO模型制备完成的第1、3、6、12小时进行氧激发前后的MRI扫描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将氧激发前和氧激发后的扫描数据分别记作空气组及氧气组,并测定不同脑区的T1值及其变化率。选取24只MCAO大鼠按上述
探讨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1日和2日确诊的浙江省丽水市8例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为意大利同一餐厅的从业者,均自意大利米兰出发回国,男6例,女2例,年龄30.0~40.0(33.5±3.3)岁,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5 d再次行CT复查。8例患者血常规均正常,且入院时均无发热,其中
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表现在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资料。共入组64例COVID-19患者,男32例,女32例,年龄18~76(45±15)岁。依据是否随病程发展为重型分为普通型组(51例)和转重型组(13例),分析组间CT影像学差异,并采
回顾分析2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AFH的MRI特点和诊断价值。MRI能够直观显示AFH的病理特征和淋巴结存在部位的软组织肿块,MRI可显示纤维假包膜、出血性囊腔(液-液平面)或含铁血黄素沉积。T2WI和增强MRI能够较好地显示肿瘤纤维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淋巴结信号异常,对病灶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病史摘要本例患者于2003年首次发病,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具体服药不详,住院半月余,"恢复正常"出院。之后病情稳定。2010年12月,突然"迷路走失",经家人找回后,出现自语,情绪不稳,多疑,说胡话,看见别人说话就认为别人在议论她,听到敲门声就认为是在敲自己家的门。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精神分裂症",服药"利培酮(最大剂量4 mg/d )",效果"欠佳"。之后渐出现阵发性多汗
病史摘要患者,女,72岁。患者因"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在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通气后于2019年1月12日转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进一步治疗。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再次因"胸痛伴胸闷"于2019年10月6日转入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症状体征患者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叩诊心影增大,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诊断方法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
骨性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牙颌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颜面部美观有明显的影响。骨性Ⅱ类错畸形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征。临床上通过早期矫治以获得良好效果,主要以前导下颌功能矫形为主。早期矫形疗效的稳定性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关于长期效果的保持。本文综合骨性Ⅱ类错畸形的各种矫形矫治器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病史摘要患者男,11岁,2019年6月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通型中危组NRAS阳性),经标准化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但短期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后再次出现骨髓复发,提示复发/难治。2019年10月入组抗CD22 CAR-T联合抗CD19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实验,回输后患者出现高热、低血压、抽搐表现,期间给予5 mg地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