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机。
  【关键词】寓教于乐 启发思维 提出矛盾 诱发求知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没有任何兴趣,而被强迫学习,只能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作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实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教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联系在一起呢?小组成员之间进入热烈的探究,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地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3=====0,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求 症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一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卖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了10元呢?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的 西瓜数并不是一回事。
  四、注重知识迁移,诱发求知欲
  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明显的表现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提高。知识之间都是由易到难的迁移过程。例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带领复习:
  7+7+7= 21
  6+6+6+6= 24
  2+2+2+2+2+2=12
  3+3+3+3+3+3+3+3+3+3=30
  启发学生算式越长写起来越麻烦,能不能用一个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式变得简单点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数学家们用10×3=3×10表示10个3相加。
  中间的“×”我们叫它乘号,读作“乘”。又问你们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乘号的样子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乘号像叉号、像拼音×。斜着看就是加号了,进而得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就这样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过程中,探索出了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明白了乘法的含义,这样的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不断地思考、探索、创新中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造就了亮丽的鹅卵石”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给学生制造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讨论中探究,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要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老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的 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致。从而消除课堂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图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教研和教改提供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学校的图书馆(室)已从第二课堂的地位逐步走向第一课堂,同时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要求必将从“保管员”向“导师和学者”型转换,因此新课改环境下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仅有“服务热情、熟悉业务”是不行的,必须随着时代的要求而更新。  一、由图书的提供者更新为有较强鉴赏能力的指导者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学会学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这一内容就是我们应该重视并持续探索的问题。  1.应试教育背景的教学模式  中国的应试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的集中表现。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在小学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写字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引发兴趣 快乐习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能促使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基本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但是,在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初入学的小学生爱写字,放学回到家后就嚷嚷着要写字,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对写字失去了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