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铎作为一名资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多年来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了翩翩学者的屏幕形象:浓密的略有些卷曲的银发、润泽饱满的面庞、深情纯厚的嗓音、优雅流利的谈吐,方形的眼镜,得体的着装,儒雅的气质,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绅士风度和学者风范。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陈铎和虹云主持的大型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首开电视节目“双人主持”新模式,他也因此而名满天下。
19岁错过北大成为第一代电视人
1958年的夏天,19岁的陈铎在上海参加了高考,考后,他每天在家里等着发榜。就在那段时间,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到上海来招演员。陈铎的几个同学决定去报考,他们也怂恿陈铎同去,但是陈铎当时正在生病发烧,而且因为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一心向往着到未名湖畔求学,对于当专业的演员并没有太大兴趣。
经不住同学的左说右劝,甚至打赌,陈铎于是带病参加了招考。之前,他曾在上海青年宫艺术团有过几年“演出”的经历,受过一些艺术的培训和熏陶,再加上他对于考取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觉得“好玩”,也就没有压力和紧张。就这样,在3000多名考生中,经过6轮选拔,陈铎竟脱颖而出,成为入选的8名佼佼者之一。
既然考上了,陈铎就欣然来到北京报到。那是1958年的9月1日,他从此开始从事电视工作。那时候电视台还没有正式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负责电视节目正式开播之前的试播工作。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之后,电视剧团承担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陈铎也就从此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电视人。
据说,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陈铎寄到了上海,而他在考取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之后就没有去学校查找。因为陈铎并没有亲眼见到北大的通知书,问他是不是如此,他不经意地回答:“可能吧。”
“错过了自己理想中的名牌大学,您遗憾吗?”
“不遗憾。我更适合做电视工作。但是,如果当年被北大录取,我可能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干好!”
50年电视工龄的勤耕人
陈铎曾在20岁的时候领衔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虽然当时电视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但是《新的一代》还是取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饰演清华大学建筑系“小教授”的陈铎也成了那个时候的“青春偶像”。
电视剧《新的一代》表现的是1958年天安门东侧历史博物馆建造过程中设计者们的生活,主题是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片子是在那年10月17日播出的,只有一集,40分钟。说是“电视剧”,但跟我们今天电视剧的概念有很大差别。据陈铎介绍,那时候的所谓电视剧是现场直播的,基本上像是演舞台剧。当然,场景要转换多处,于是办公室、走廊、会议室都派上了用场。如果涉及到外景,比如建筑工地,一般是用电影胶片拍一段,演员不出声,用画外音处理。演员表演完一段,换衣服,换场景,于是现场放电影,镜头对着投影的大屏幕拍一段,再转接到现场演员。电视观众看到的故事情节是连贯的。
由于当时还没有录像技术,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您是怎样被发现解说方面的才能,成为《话说长江》的主持人呢?”
陈铎详细讲述了这段经历:“一天中午,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来剧团找我,我当时是团里的业务秘书,说想请两位演员担任《丝绸之路》的解说。聊天中,他发现我声音条件不错,问我是否干过解说,我就告诉他我在电台播讲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他一听,当即把解说词给了我,让我去试音,一试就通过了。我录的那集叫《楼兰之梦》,录完,他们称赞我的解说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不久《话说长江》的编导戴维宇邀我做主持人,说是因为看了我解说的《丝绸之路》。当时我还不知道何谓‘主持人’,戴维宇告诉我,主持人就是‘出画面兼解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主持方式,而且,我和虹云的双人联播据说也是开创性的,甚至影响了后来《新闻联播》的主持方式。”
50年来,陈铎一直从事与电视有关的多项工作,他独具魅力的解说和主持风格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赏。他至今仍然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除了在某些地方电视台主持专栏节目,还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
当初在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工作时,他实际上参与了电视台文艺、专题、少儿等多类节目的编、采、播、演、制作,而且还在中央台早期的译制片中担任编导、配音。由于那时候技术比较落后,所有的电视节目全都是现场直播,这就要求演职人员业务素质全面,敬业精神非常强,不仅各项准备工作要特别充分,播出时更要精神高度集中。陈铎说:“我曾经6天5夜连续工作,再苦再累,坚持不倒下。”
“听说您业余爱好摄影,每年都给朋友们送上印制精美的台历,迷人的风光,生动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您的摄影作品。”
“摄影不是我的业余爱好,而是专业工作。”陈铎斩钉截铁地说道。的确,在电视剧团工作的时候,他身兼演员、音乐编辑、音响、摄影四职。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电视剧团排演曹禺的话剧《北京人》,陈铎担任音乐编辑,首次在话剧舞台上使用配乐,使声音三要素(音乐、音响、语言)实现了立体体现。
在中国,恐怕没有谁的电视工龄能与陈铎相比,也许在世界上也可以独领风骚吧。陈铎忠贞不渝地热爱着电视事业,愿意为之倾注毕生的心血。他说:“我可以不做主持人,但我不能离开电视事业。”
70岁的“足球队员”最爱茶花
陈铎年届古稀,谈起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却兴致勃勃。他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但他老当益壮,在球场上纵横驰骋,经常成为全场的焦点。
“这一年以来踢了几场球?”
“好几场。在北京的奥体中心跟少年国安队踢过,在南京踢过。都是正式的比赛,有几万人观看,还有国际裁判。”
“什么时候加入央视足球队的?”
“几年前,有一次台里的足球队去参加一个公益活动,让我去当拉拉队,我同意了。没想到,比赛那天临时人手不够,跟我商量,能不能上场踢个三五分钟,意思一下就行。我于是就上场了,在场上跑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怕我累,就给替换下来了。其实我还意犹未尽呢。”陈铎娓娓道来。
没过几天,韩乔生给陈铎打电话,约他到外地踢比赛。陈铎很诧异,踢足球的事怎么突然找到他的头上了?韩乔生说:“你的场上表现已经被传为佳话了。”陈铎说那不过是临时抓差,自己这么大岁数,恐怕心有余力不足。架不住韩乔生那三寸不烂之舌,于是,陈铎就正式成了央视足球队的一员,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比赛。他奔驰在运动场上,有些30多岁的主持人都跑不过他。
陈铎主持的节目雅俗共赏,既通俗亲切,又富于文化内含。在他主持的众多专题片中有18集的《话说中国茶文化》,其中一集专门讲的是茶花。
陈铎本人对茶花很是偏爱,而他对茶花的喜爱与爱茶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爱茶,于是话说茶文化;因为说茶,于是得以细致地观赏茶花。
山茶花别名山茶、茶花,包括了植物分类学上的山茶科山茶属(下含220余种)中的许多种观赏花木,其实并不单指我们通常提到的山茶花。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也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一种,茶树所开之花自然也叫做茶花,这与单纯供观赏的茶花又有所不同。
陈铎偏爱红色,衬托着他的满头银发,醒目而富于活力。红艳艳的山茶花成片出现在陈铎眼前的时候,他的心被深深震撼。那是一种热情奔放而又真诚执著的颜色,那仿佛就是沸腾的热血,仿佛就是生命热烈的燃烧!
茶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花。它花期漫长,怒放长达20余天,更可以连开数月之久,甚至经冬不衰,历春而盛。从陈铎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一种茶花的品格。从他饱含激情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声音中,我们体味着一种热烈与执著,一种含蓄和奔放。陈铎钟爱这红艳艳的茶花,爱它的艳丽蓬勃,爱它的凌寒坚忍,爱它的经久不衰。之后陈铎又特别指出:“我每天喝茶,我喜欢茶的味道,喜欢茶的韵味。还有,品茶的同时也让我回味那山茶花绽放时给我心灵的震撼。”
19岁错过北大成为第一代电视人
1958年的夏天,19岁的陈铎在上海参加了高考,考后,他每天在家里等着发榜。就在那段时间,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到上海来招演员。陈铎的几个同学决定去报考,他们也怂恿陈铎同去,但是陈铎当时正在生病发烧,而且因为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一心向往着到未名湖畔求学,对于当专业的演员并没有太大兴趣。
经不住同学的左说右劝,甚至打赌,陈铎于是带病参加了招考。之前,他曾在上海青年宫艺术团有过几年“演出”的经历,受过一些艺术的培训和熏陶,再加上他对于考取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觉得“好玩”,也就没有压力和紧张。就这样,在3000多名考生中,经过6轮选拔,陈铎竟脱颖而出,成为入选的8名佼佼者之一。
既然考上了,陈铎就欣然来到北京报到。那是1958年的9月1日,他从此开始从事电视工作。那时候电视台还没有正式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负责电视节目正式开播之前的试播工作。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之后,电视剧团承担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陈铎也就从此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电视人。
据说,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陈铎寄到了上海,而他在考取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之后就没有去学校查找。因为陈铎并没有亲眼见到北大的通知书,问他是不是如此,他不经意地回答:“可能吧。”
“错过了自己理想中的名牌大学,您遗憾吗?”
“不遗憾。我更适合做电视工作。但是,如果当年被北大录取,我可能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干好!”
50年电视工龄的勤耕人
陈铎曾在20岁的时候领衔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虽然当时电视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但是《新的一代》还是取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饰演清华大学建筑系“小教授”的陈铎也成了那个时候的“青春偶像”。
电视剧《新的一代》表现的是1958年天安门东侧历史博物馆建造过程中设计者们的生活,主题是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片子是在那年10月17日播出的,只有一集,40分钟。说是“电视剧”,但跟我们今天电视剧的概念有很大差别。据陈铎介绍,那时候的所谓电视剧是现场直播的,基本上像是演舞台剧。当然,场景要转换多处,于是办公室、走廊、会议室都派上了用场。如果涉及到外景,比如建筑工地,一般是用电影胶片拍一段,演员不出声,用画外音处理。演员表演完一段,换衣服,换场景,于是现场放电影,镜头对着投影的大屏幕拍一段,再转接到现场演员。电视观众看到的故事情节是连贯的。
由于当时还没有录像技术,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您是怎样被发现解说方面的才能,成为《话说长江》的主持人呢?”
陈铎详细讲述了这段经历:“一天中午,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来剧团找我,我当时是团里的业务秘书,说想请两位演员担任《丝绸之路》的解说。聊天中,他发现我声音条件不错,问我是否干过解说,我就告诉他我在电台播讲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他一听,当即把解说词给了我,让我去试音,一试就通过了。我录的那集叫《楼兰之梦》,录完,他们称赞我的解说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不久《话说长江》的编导戴维宇邀我做主持人,说是因为看了我解说的《丝绸之路》。当时我还不知道何谓‘主持人’,戴维宇告诉我,主持人就是‘出画面兼解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主持方式,而且,我和虹云的双人联播据说也是开创性的,甚至影响了后来《新闻联播》的主持方式。”
50年来,陈铎一直从事与电视有关的多项工作,他独具魅力的解说和主持风格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赏。他至今仍然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除了在某些地方电视台主持专栏节目,还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
当初在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工作时,他实际上参与了电视台文艺、专题、少儿等多类节目的编、采、播、演、制作,而且还在中央台早期的译制片中担任编导、配音。由于那时候技术比较落后,所有的电视节目全都是现场直播,这就要求演职人员业务素质全面,敬业精神非常强,不仅各项准备工作要特别充分,播出时更要精神高度集中。陈铎说:“我曾经6天5夜连续工作,再苦再累,坚持不倒下。”
“听说您业余爱好摄影,每年都给朋友们送上印制精美的台历,迷人的风光,生动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您的摄影作品。”
“摄影不是我的业余爱好,而是专业工作。”陈铎斩钉截铁地说道。的确,在电视剧团工作的时候,他身兼演员、音乐编辑、音响、摄影四职。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电视剧团排演曹禺的话剧《北京人》,陈铎担任音乐编辑,首次在话剧舞台上使用配乐,使声音三要素(音乐、音响、语言)实现了立体体现。
在中国,恐怕没有谁的电视工龄能与陈铎相比,也许在世界上也可以独领风骚吧。陈铎忠贞不渝地热爱着电视事业,愿意为之倾注毕生的心血。他说:“我可以不做主持人,但我不能离开电视事业。”
70岁的“足球队员”最爱茶花
陈铎年届古稀,谈起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却兴致勃勃。他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但他老当益壮,在球场上纵横驰骋,经常成为全场的焦点。
“这一年以来踢了几场球?”
“好几场。在北京的奥体中心跟少年国安队踢过,在南京踢过。都是正式的比赛,有几万人观看,还有国际裁判。”
“什么时候加入央视足球队的?”
“几年前,有一次台里的足球队去参加一个公益活动,让我去当拉拉队,我同意了。没想到,比赛那天临时人手不够,跟我商量,能不能上场踢个三五分钟,意思一下就行。我于是就上场了,在场上跑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怕我累,就给替换下来了。其实我还意犹未尽呢。”陈铎娓娓道来。
没过几天,韩乔生给陈铎打电话,约他到外地踢比赛。陈铎很诧异,踢足球的事怎么突然找到他的头上了?韩乔生说:“你的场上表现已经被传为佳话了。”陈铎说那不过是临时抓差,自己这么大岁数,恐怕心有余力不足。架不住韩乔生那三寸不烂之舌,于是,陈铎就正式成了央视足球队的一员,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比赛。他奔驰在运动场上,有些30多岁的主持人都跑不过他。
陈铎主持的节目雅俗共赏,既通俗亲切,又富于文化内含。在他主持的众多专题片中有18集的《话说中国茶文化》,其中一集专门讲的是茶花。
陈铎本人对茶花很是偏爱,而他对茶花的喜爱与爱茶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爱茶,于是话说茶文化;因为说茶,于是得以细致地观赏茶花。
山茶花别名山茶、茶花,包括了植物分类学上的山茶科山茶属(下含220余种)中的许多种观赏花木,其实并不单指我们通常提到的山茶花。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也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一种,茶树所开之花自然也叫做茶花,这与单纯供观赏的茶花又有所不同。
陈铎偏爱红色,衬托着他的满头银发,醒目而富于活力。红艳艳的山茶花成片出现在陈铎眼前的时候,他的心被深深震撼。那是一种热情奔放而又真诚执著的颜色,那仿佛就是沸腾的热血,仿佛就是生命热烈的燃烧!
茶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花。它花期漫长,怒放长达20余天,更可以连开数月之久,甚至经冬不衰,历春而盛。从陈铎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一种茶花的品格。从他饱含激情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声音中,我们体味着一种热烈与执著,一种含蓄和奔放。陈铎钟爱这红艳艳的茶花,爱它的艳丽蓬勃,爱它的凌寒坚忍,爱它的经久不衰。之后陈铎又特别指出:“我每天喝茶,我喜欢茶的味道,喜欢茶的韵味。还有,品茶的同时也让我回味那山茶花绽放时给我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