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初中德育教育体系探讨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和承载者,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的头脑为基础,取决于道德教育的具体性质,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德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些浅薄的研究成果于本文分享,希望可以在“以学生为本”为主要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的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德育教育;探讨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浪潮中,义务教育逐渐朝着素质教育转化,德育教育在总体教育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应试化教育方法已经慢慢被时代所抛弃,“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在进入学校大门之后仍然应该将他们的幸福感视为道德和法治教育幸福的基础。所以,教师应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中学阶段的学生德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将生活经验与德育工作双向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只有中学德育教育蓬勃发展,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之后,学生才能在正确、积极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通过校外活动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特別重要,教师不能停留在“书面”和“口头”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有较强的个性,培养出来了较强的能力,与此同时,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在德育教育中逐渐完善学生们的心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校外活动来引导学生将知识、情感、意图和行为统一起来,在道德教育中创造道德环境。在笔者看来,只有学生参与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相信自己所知道的行为标准是公平合理的,这些活动和行为都可以成为他的人格。例如:当“植树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上孩子们进行“纸张”的回收,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纸张浪费现象,甚至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这个活动开展到半个月之久,从而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新行为习惯。
  二、通过生活点滴培养德育思考
  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同样面临新的挑战,虽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但从任务完成的角度来看,仍然是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在教育工作者的方面,我们可以将“体制”逐渐完善起来,比如,增加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时数;对各学科教师每学期开展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估;对效果不理想的课程进行调整;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等工作。
  对于学生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把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促进德育实效性的不断提高,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赋予每个学科一系列的优势,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又能使学生与他人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审视教材的道德内涵,了解教材中知识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生命的总和,生命是教科书的延伸”的目标,以学生的生活为教育的出发点,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同时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条件,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序实施,就要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流习惯,在尊重学生习惯的教育基础上,通过日常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们进行徐徐的引导,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规则,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通过创新维系德育教育的新鲜感
  “创新”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同样避不可避的内容,在我们对于中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融入让学生一直保持一个“高度点”上的新鲜感和探究过程,进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这个“创新”不一定仅仅是指“高科技”的运用,它还可以是一个“形式”的转变,以“爱国教育”举例: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都被教育着要爱国,各种各样的爱国教育活动更是参加的数不胜数,那么,我们就要制造“亮点”,掘弃传统的课程设计,运用一些古时候的内容、文化、传统等等具体的方面,例如:汉服、乐器、中国武术等一些较容易实践且少见的“特有”活动,将学生融入到一个别样的氛围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祖国的文化的强盛,通过内心的满足感进而转化成为一种强大的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如果想要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产生一个长期的良性循环效用,那么其改革的策略就必须提上进程,而且,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发展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希望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此同时,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必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希望可以为中国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参考文献】
  [1]康健. 浅谈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2014年第05期.
  [2]李秀宏.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J]. 祖国·建设版. 2013年第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本文从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与自我认知,以实现残疾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引言:  残疾儿童由于其生理上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儿童认识世界的初期就能敏感的意识到自身与普通人的不同。与正常人相比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对孩子施加的是规范的社会影响,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人的影响是一种亲情融融氛围中进行的,故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理想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教育过程,本应和谐统一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割裂现象,彼此间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割裂现象,从而使三者之间统一协作,成为一个德育管理的整体。  关键词:中学;农村家庭教育;
期刊
摘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范围愈加简单和丰富,他们逐步从单一的课本知识学习到现代化的互联网络知识吸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作为一门探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综合性学科,驯染着培育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丰富素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将这两点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改变传统的地理学科教学理念和方式,借助各种教学资源的帮助,积极融入
期刊
摘要: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困难的过程。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字知识,直到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公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帮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知识接受能力和
期刊
摘要:整个小学段语文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加强,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就算记住了知识,但不会运用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作用;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从而满足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微内容的信息服务特点,以几个科技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为例,比较分析了当今科技信息服务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了科技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为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技信息服务;微内容;信息服务模式  0前言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期刊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教师的重视。随着基础教育地深入实施,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教师自然需要革新习作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习作是习得语言后的外化表达,它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习作教学的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直击学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帮助学困生顺利脱“困”,促使学困生健康成长,成为心智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健康; 干预对策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发展除了具备一般的共同趋势外,同时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脱“困”,是每位教师义不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探究性学习兴趣、情感体验、鉴赏学习、交流学习、学习理念这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现了对历史教学的详细探究,希望能够为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提供助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情感体验  引言: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阶段,是他们初步认知历史,并逐步形成历史观的过程,教师通过将探究性的学习方
期刊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教学成果奖是彰显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教学成果是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總结, 更是项目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教学成果奖来之不易,不能急功近利,院校必须在成果培育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一、教学成果的内涵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