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积累 巧运用 活修改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笔者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一、积累素材——丰富习作源头活水
  常言道:“厚积薄发。”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积累,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等形式进行积累和内化。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润物细无声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习作资源引进到自由习作教学中来。
  1 拓宽素材,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环境
  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让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成为他们自由习作的源头。
  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我首先培养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收看电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这些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每周定期开展话题讨论活动,话题涉及身边的事情和传播媒体上关注的热点、焦点,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比如,在“我为xx做了一件事”的习作训练中,我在班级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菜”,要求向妈妈要十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
  像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自然而然地,学生自由习作的土壤越积越肥,习作兴趣也随之浓厚起来,写起作文来更是感到顺畅了许多。
  2 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作文选材很好,结果作文写得很平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内开展了读书、记笔记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可谓一举两得,不但保证学生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在阅读中学生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欣赏到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在无形中都受到了影响。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记了厚厚的四五本,他们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习作风格。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多向多边活动中感受名著魅力,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这种书香浓浓、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把读书当做是一种“需要”,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如在《梁山好汉话水浒》的阅读实践活动汇报中,学生们通过讲故事、谈见解、论事例,各抒己见,各显神通。真可谓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学生们再次陶醉在名著的优美动人、精彩纷呈中,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习作能力。
  总之,通过读书记笔记的语文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阅读中,学生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为他们的文章添色不少。读书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同时学生还在读书中感悟到了很多好的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二、内化素材——疏通习作绿色通道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能写出富有个性的自由习作,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和可能。引得活水要肥“耕田”,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发挥启发、引导、鼓励、帮助的作用。教师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成为学生自由习作上“画龙点睛”的合作伙伴,点爆学生的表达欲望。
  1 有生活,巧选材
  一要注意选材的自由化。不出具体或统一的题目,而是根据习作大致范围,引导学生在写作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并符合内在需要的内容写。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过去往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学生有了心灵的自由,就有了童心、童言、童趣,就能够意到笔随,尽享自由习作创造的快乐。
  二要注意选材的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和习作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熟悉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疏通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触发他们的创作情感和神经。这样,学生的习作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如涌。
  记得有一次,学生打预防针,我发现勇敢的学生好不得意,心里暗想:如果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打预防针的切身感受,并以此为主题写作文,应该很容易触动大家的真情实感。这么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一定会有不错的习作训练效果。于是,我决定让打针时表现勇敢的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勇敢的学生可兴奋了,有的说:“看到针头,就对自己说‘别害怕,打针跟蚊子咬似的’,真的!我就不怕了。”有的说:“眼睛不要看针头,咬着牙,闭着眼,你就不害怕了。”我接着说:“我们班有些孩子真的很勇敢,自己坐公交车,自己看家……你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把它写下来,行吗?”这种对生活体验的交流,对自己感情的解释,唤醒了学生的文学细胞,《一个人上学》《我不哭》《小小男子汉的故事》等一篇篇童真童趣的习作就这样诞生了。
  三要注意选材的多样化。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海阔天空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是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的感受、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决定了习作的多样性。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就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不同的习作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从多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开动想象,并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抓住自己感受深刻或别有见地的人、物、事、理,然后把它们写下来。   2 爱生活,乐表达
  通过开拓思路、自主选材的过程,学生已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开启学生心扉,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习作,放任思维,天马行空。教师只需要花很短的时间来提示习作要求(突出训练重点),在学生思维“卡壳”处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
  作家肖复兴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话,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真诚,金钱并不是一切。”习作应该给儿童一个空间,让孩子能够童眼看世界,童眼写生活,用童心表达真实的生活,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我清楚地记得,去年快到元旦的时候,班里非常不“安静”,我私下打听了一下,原来同学们在比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有的比谁的精美,有的比谁花钱多。怎么办?批评学生一定会伤孩子的心。何不利用好第八组(六年制五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写作呢?
  星期三一上课,我就问学生:“新年快到了,你们打算送给老师什么礼物?”这下,班内可开了花,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自己静下来后,就说:“同学们,你们买礼物的钱哪儿来的?”有的说找父母要呗,有的说自己有压岁钱……我始终微笑着,等学生们再一次静下来,用平静的语气对他们说:“其实,老师希望收到的是一颗诚心,一张自己设计的精美的贺卡,这张贺卡代表你的心,向我传递你的情。老师还希望在贺卡上看到你的祝福。”这下班里又沸腾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教室,立即被同学们围住了,争着抢着让我先看。打开一张张贺卡,只见上面写着不同的贺语,各式各样的贺卡、各种贺语都让我感动。我深深地陶醉了,登上讲台,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向同学们说着我的激动和感受。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我还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做贺卡的,以及做好贺卡后的心情。这节课我们就以“贺卡代表我的心”为题来写作文,不仅写出你制作的过程、心情,还可以把刚才送给我时的情景写下来。
  作文交上来了,一篇篇文章不仅详细、生动地把制作的过程写了下来,而且还把当时如何选材料以及为什么写那样的祝福语写得生动感人。听一听王金铬的作文吧:中午放学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卡纸,首先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笔;然后拿出几张心爱的画片,就动手做起来。我先剪了一把深紫色的小提琴,把它贴在纸的中间,再剪下一只可爱的米老鼠。瞧,它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多可爱。我想这很像平时调皮的我,以后我不能再让老师操心了,给老师拉一会儿小提琴,希望优美的琴声能解除老师的疲劳……再听听师帆的心声吧:写什么祝语呢?对,我平时字写得不好,老师在班内帮我纠正,在课下指导,今天我一定一笔一画地写字,写上:老师,我的字又进步了,但我知道一笔一画中都有您的汗水,谢谢您……看着学生的贺卡,读着同学们的习作,我的心被幸福满满地充溢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让学生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由习作到书本及生活实际,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学生的习作也会被注入新的活力。
  三、评改习作——增添习作亮丽风采
  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由习作能力极为不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此外,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单一评价的倾向,确定学生也是习作评价的主体,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的情趣,充分发挥习作评价的激励、调整、反馈功能。
  在一位教师的文章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自由习作的评价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带来干劲、增强信心。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为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功能,我将评价主体由原来的教师拓展成为学生、学习伙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方式的出现,拓宽了习作评价的渠道,把原来的习作评价由一本习作本延伸到全班习作本,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学校延伸至家庭,甚至社会。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了自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
  1 欣赏习作,展示自我
  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习作,这是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写出的作文,千差万别,不可能都尽如人意,但只要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作文,每一篇肯定都有其闪光点。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一段精彩的片段、一句优美的句子,哪怕是一个好词都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作文写完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认真品读自己的习作,反复地去思考、欣赏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中的得意之处,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再为学生创设展示闪光点的平台,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好的章节,自己上台在班上朗读,还要让学生说说构思的过程和好在哪里。在寻找闪光点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认为满意的地方会好好品赏,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会顺手改之。这样,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得到自我评改的快乐,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对生活情境的认识和体验,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是他们创造劳动的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自己习作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他人习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或他们的小伙伴间互相交流,让学生用心在他人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让每个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一起肯定,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的交流局面。
  学生对自己的闪光点总是格外珍视,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牵一发而动全身,肯定一点而促全面。积极的评价是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多一些独特的激励,多一些宽容与个别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提高习作水平、超越自我的自信心。   2 修改习作,再现风采
  学生修改习作离不开导改。导改前,教师要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准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促使学生去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教师应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既能从佳句佳段的赏析中强化认识,受到熏陶和感染,又能从对问题的剖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在明确评改重点的基础上,可展开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交换作文,并按照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动手评改他人文章。学生在修改别人文章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取长补短,最终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此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要参与讨论,提供方案,收集信息,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学生互评之后,推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点评,再由全班同学点评,可以整体概述,也可以有侧重地针对性发言。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的开发意识,作文评价也一样。教师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另一种动力。教师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使家长认识到: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孩子,不如用点儿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们,要知道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只有这样的家长评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
  当然,家长由于受人生经历、文化层次、观察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习作的评价会存在差异。因为欣赏的角度和批评的立足点不同,往往导致家长评价结果不一。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未来的自行车》的作文,文章写得不精彩,没有详细地写出未来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但是他能从环保方面大胆地想象未来的自行车。有位家长送给他这样的评语:“你想象丰富,将来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专业人才!”看,家长能抓住文章的一个闪光点,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意识。
  经过以上这些习作评改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较客观、全面地评析文章,对修改习作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掌握,从而为自身习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川流不息。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逐步积累素材,将之内化,并科学评改习作,最终必将能够达到意到笔随,充分享受到习作的自由与乐趣。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外国语学校
  (实习编辑 李华凯)
其他文献
作为素质教育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倡导“做中学”和“研中学”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终身学习,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该课程在课程门类、课时安排、内容呈现、教学组织、学习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表现出突破性的变革,同时在操作层面上形成了一系列课程实施瓶颈,主要表现在:(1)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师感觉无米下炊;(2)没有
“人文江城,巴国别都。”渠江、涪江和嘉陵江在重庆合川汇合,然后嘉陵江以其更为磅礴的气势奔涌而下。早在宋代,三江汇聚的合川就商贸发达,且文风盛行,上天赐予的上好峡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能工巧匠们雕刻制作砚台的首选材料,峡砚也便由此而得名。这些石材,就来自嘉陵江必经的沥鼻峡东岸后山一带——合川草街柳坪村境内。山下数百米深处储藏着大量稀有的峡石,石层厚度达两米有余,质地细腻,色泽淡雅,易于雕刻。经开采、选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创新》一文中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如何创新?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挖掘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中国教育是在中国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核心基础。”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所百年名校,经验多多,智慧多多,北京第二实
摘 要: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是日本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志贺直哉并称为“小说之神”,而《苍蝇》是横光利一的处女作。《苍蝇》于大正12年(1923年)5月被发表在《文艺春秋》上。全文不过三千五百余字,但内容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全文共分为十章,主要登场人物有老车夫,作为乘客出现的农妇、乡村绅士、青年男女、母子,以及作为特殊人物登场的“苍蝇”。文中透过苍蝇那双大眼睛将这些人物的故事一一展示,通
耳机也可以玩出新主张。Dolce
根据《英国电讯报》2010年3月5日报道,英国学校与学院领导协会在周五的年度会议上表示:即便预算只是削减2个百分点也会迫使很多学校不得不削减给学生提供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和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课程数量。(注:英国学校与学院领导协会主要代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大多数中学校长。)  相关政府官员已经表示,学校预算中的主要部分将会维持不动,不过同时他们也暗示可能会有些新的变化。英国学校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首悠扬、淳朴的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也许不少人都听过,但却不一定知道,这首歌是出自山西省汾阳市贾(jiǎ)家庄村。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贾家庄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叫贾(gǔ)街。青砖灰瓦白墙下,一条条并不宽敞的青石板路,路边店坊合一的商铺门口,风中飘动的幌子,和微风过处偶尔送来似有若无的山西梆子戏的咿咿呀呀声,让游人仿
(接上期)  五、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性    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们深知,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既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有经济发展的支撑,更有制度设计的不同。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应该更具有独特的政治与文化优势。但仔细琢磨,却又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1.分权与集权:看中美基础教育保障体制上的差异  美国教育从目标体系、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升学选择、物质保障等都是依法分层负责的。所有国家层面、
根据《纽约时报》2010年3月2日报道,近日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最近十多年来,大部分从高中毕业的美国人认为其所在学校的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大学申请或职业发展几乎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指导。很多被调查的人表示,关于自身未来发展最好的建议是来自任课教师。  这项研究是由一所名为“公共议程”(Public Agenda)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所发布的。该项研究是由“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所赞助,主要的目的是搞清
在湖南省长沙古城的西牌楼,坐落着赫赫有名的长沙四大名校之一——雅礼中学。该校得三湘四水之灵气,取欧美文化之精华。百余年来,她遵循“公、勤、诚、朴”的育人理念,秉承“奋发精神,担当宇宙”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育出大批人才,而其中的优秀学子更是灿若星河。  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且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她源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民间团体雅礼协会,校名取《论语》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