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木刻展示西湖韵味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放在翻阅作品。 Lu Fang in his home library

  雨后,阳光刺破云层,近处的吴山,城隍阁巍然矗立;远处,西湖烟波浩渺,群峰错落。
  这是著名版画家陆放先生创作的表现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的作品《吴山天风》,也是他45年来的第50幅西湖系列水印版画作品。
  六十余年生活在西子湖边,这片山水在陆放的画中凝结成了灵魂的一部分。《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花港春色》《三潭印月》《西湖金秋》《雪》……一笔一刀,一刀一笔,木版水印特有的温润,让那些湖、桥、山、水都显得生机勃勃。无论是春日、金秋,还是雨中、雪后,画中有诗,意趣盎然。因此,陆放也赢得了“西湖陆”的美誉。
  中国版画家协会曾授予他版画界最高荣誉——“鲁迅版画奖”。多年来,陆放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美国巴尔的摩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日本神奈川镰仓美术馆等收藏。

捕捉西湖动人之处


  1932年出生于江苏昆山的陆放,10岁时父母去世,由长兄带大。1955年,在部队画了6年的陆放,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刚刚创立的版画系。1960年,经过专业训练,他留校任教。
  1973年,陆放创作了水印木刻版画《苏堤春晓》。画面上,那春意盎然的苏堤,那激情奔跑的青年,似乎让人闻到春天的味道和青春的气息。
  这幅作品经过近一年的酝酿、构思,是他成功运用水印木刻技法创作西湖题材系列版画的开始,后来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此后几十年,他创作了一系列镌刻西湖之美的水印木刻版画:《西湖之晨》的宁静,《西泠入梦》的隽远,《春色淡抹》的秀美,《西泠初雪》的飘逸,《西湖雪景》的空灵……
  他说:“因为我生活在西湖边,我比外地的艺术家更了解西湖,更能表现它的本质。”
  陆放的作品,逐渐为海内外关注并受到好评。1979年,《苏堤春晓》被国家选送参加世界第十三届版画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先后到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展出。上世纪90年代,他还两次应邀到日本举办个展,作品深受日本民众喜爱,80余件作品被一“抢”而空。
  几十年来,陆放心无旁骛,将创作精力集中在西湖题材上。他说:“艺术创作,要真诚,不要浮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仓促完成的。
  比如他去年创作的《吴山天风》,磨砺了18年才诞生。2000年,杭州吴山城隍阁重修,陆放开始酝酿这件作品。为了寻找创作灵感,68岁的他戴上安全帽,在监理工程师的陪同下,攀上脚手架,观察吴山脚下的城、山、湖。实地体验后,又经过反复的构思、构图、刻版,到2002年,这件作品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水印”时,陆放将作品封存,因为“对色彩,还没有把握”,直到2018年春找到了感觉,才继续创作。
陆放在做木刻。 Lu Fang is at work.

  陆放说自己脑子里还有很多西湖题材的稿子,“要慢慢地做,快了做不好”。从2006年出版《陆放画册》迄今,陆放的西湖作品也就增加了20来幅。
  访谈中,陆放恰好翻到另一幅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雾中悠游》。他回忆说,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创作雾西湖的感觉。1992年秋冬,西湖持续了几天的大雾天,他沿着西湖跑了三次,心中有数了,才开始创作,“没有这三次跑,做不出来”。
  “就是要细细地体验西湖,捕捉最打动人的印象。”陆放打了个比喻,“创作主题的选定,就好像要拿热茶壶一样,你要‘抓’到茶壶的把柄,没抓到它的柄,就拿不起来。”
  现在,陆放仍每周几次去西湖边,一走是就个把小时。80岁以前,杭州一下雪,他肯定会绕西湖一周,去看雪景。

水印木刻里有中国韵味


  陆放认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情感和文化修养,要根据这些特质,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格调。风格就是这样形成的。”
  陆放今天为世人所知的风格,也是几十年艺途中逐步形成的。早年,他创作油印木刻,在其笔下,有表现万里长城雄关英姿的《天下第一关》,有刻画黄河天险悬崖绝壁的《黄河龙窝金秋》,也有展示千里大漠的《大漠风尘日色昏》。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放开始探索用水印木刻来表现西湖。他借鉴了始于17世纪南京十竹斋画坊的木版水印技法,在保留木刻版画的刀味与木味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色彩变化来丰富画面;同时,通过套色宣纸水印中的“水晕”技法,使传统木刻水印在表现“西湖”这个母题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
  陆放说,掌握传统的水印技法,并不容易——宣纸要打湿、喷湿,就像豆腐皮一样,很软,弄不好,就破了。而且一个色,要反复印好多次。比如印黑色,要反復印8次。“你刷色的时候,看看很黑了,一干,颜色就淡了,是灰的。你印时间多了,纸容易破。因此,印的技法很重要。油印的版画,你刻好了,谁都可以印,机器压一压就好了。水印的版画,就得自己干”。
  “中国版画应该有中国韵味。”陆放指出,东西方版画各有特点,西方版画是金属和油为主导,中国水印木刻是木头和水为主导。“现在,有的人搞艺术只看西方,只要现代艺术。西方版画的特点,当然可以拿过来用,但我们自己的传统还是要抓牢。发扬光大中国版画的中国韵味,还是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本文图片由翁忻旸摄)
其他文献
“清溪锁钥”遗址。An ancient building in Qinghu Town  汹涌钱塘,血气方刚。钱塘江上游,却是涓涓细流纯洁清亮。  其中一脉叫做须江,流到仙霞岭下一个叫作“清湖”的地方,数条支流同时汇合,江面豁然开阔。这儿正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通道仙霞古道的起点。水深、流缓、波平,没有比这里更适合船儿启航与归航了。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版)载:“清湖镇,在浙江江山县
期刊
行云流水的曲牌,委婉典雅的唱腔,婀娜多姿的身韵,美轮美奂的霓裳……浙江京剧团专门为2019欢乐春节创排的《京腔京韵闹迪拜》京剧综艺晚会,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华美梦境,在阿联酋迪拜著名旅游景点“迪拜地球村”主题乐园大舞台上连演了三场。  演出第一天,别开生面的国粹飨宴,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前来观演。据节目总导演、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介绍,这是浙江京剧团第5次到迪拜演出——此前演出包括2008年
期刊
中岙村村景。A view of Zhong’ao Village  浙江象山晓塘乡中岙村是一个柑橘种植专业村。在一间破旧老屋里,日本艺术家吉元烨子用废弃的橘树枝条搭建了一个称作“苏醒”的装置艺术品,枝条相互勾连,从房顶进入的光线恰好笼罩其上。在艺术家看来,废弃橘树枝条实现了新生,也预示着乡村的苏醒。  传统村落、种植业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中岙村正在进行一场艺术介入的乡村振兴实验——“橘”公共艺术节使
期刊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日益密切,而各国企业之间能够合理地利用彼此的资源、经济、技术、人力等优势,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共同发展已是全球企业的
麦克近照。A recent photo of Michael  在浙江中部,有一个因小商品交易而闻名的城市——义乌。这个算不上大的小城吸引了一个叙利亚小伙子的关注。  2014年,叙利亚人麦克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浙江义乌创业。他先是在义乌商学院学习汉语,之后便在义乌开了一个外贸公司,帮助父亲处理外贸业务,成为一名“生意人”。  但麦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演员,在热播剧《海上牧云记》《鸡毛飞上天》以
期刊
1.什么是全球通用中文域名?全球通用中文域名由中文字符(含简体和繁体)后加“.cn”、“.com”、“.net”和“.org”构成的域名。之所以称为“全球通用”是因为它们与原先曾
青田,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因盛产被尊为“印石之祖”的青田石而闻名。青田因为石雕和华侨,“点石成金”“投石问路”,由一个偏僻小县城变成知名度很大的“中国石雕之乡”和“华侨之乡”。  “青田的华侨,是出国的石头;青田的石头,是不出国的华侨!”这句话在青田妇孺皆知,耳熟能详。青田之所以因“侨石”名世,应归因于青田石。青田石的家乡情结  青田籍作家、青田石雕文化研究专家杨忠贵告诉
期刊
知道鹅肝味美的人不少,然而,大快朵颐者寥寥。因为动物内脏胆固醇高,健康专家把肝脏之类的“下水”划入禁食或者少食行列。  把鹅肝从禁食行列救赎出来的,是法国人。但最早吃鹅肝的,却是埃及人。大约在公元前25世纪,埃及人发现野鹅在迁徙之前会吃大量的食物,把长途飞行所需的能量储存在肝脏里,此时捕获的野鹅味道也最为鲜美。  随后,鹅肝的吃法在欧洲各国流传、融合,直至16世纪,法国人才把它推上了食坛的顶峰,成
期刊
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内小额借贷需求持续增长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发展,P2P网贷行业呈飞速发展态势。在P2P网络借贷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随着P2P市场规模逐渐壮大,操作P2P业务的企业数量迅速飙升,P2P网贷平台乱象也由此产生,平台的信用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亟需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研究,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的、可信的、全面的P2P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
“在浙江美术界,小时候放过牛的大概只有我一个吧?”坐在面前的油画家周瑞文笑着说起这句话,有着一种云淡风轻的坦然。  他的工作室整洁而敞亮,墙上挂着两幅作品。画面中的放牛娃,头戴斗笠,骑在牛背上,徜徉于青山碧水间,那份纯净感,一下子把人拉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纯真年代。牛背上的艺途苦旅  回忆过往,走上艺途大半生的周瑞文至今仍感念60年前给他指引道路的初中老师——那位充满艺术理想的周晋甫先生。因为未能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