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南师范大学,几乎无人不知“校会君”。小到寻失物、查成绩,大到打比赛、找实习,都与它息息相关,“有事儿,就找校会君”已然成为全校学生的共识。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学生会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聚焦政治引领、提升服务效能,使学生会工作契合党委的期望、团委的要求和同学的需求,引导广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
“校会君,天桥附近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可以加装路灯让夜间行走更安全吗?”按下发送键,一同学的建议立刻被传送到了校学生会微信公众号的后台。
原来,自2018年8月起,大学城校区的两条斑马线被封,天桥便成为了上课的必经之路,但光线不够和尚未修整的阶梯却带来了诸多不便,面对这些,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告诉最信赖的“校会君”。
在屏幕的另一端,不断弹出的消息也引起了“校会君”的注意。学生会工作人员立即到天桥实地走访,拍照记录,同时采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更面向全校师生发布了逾4000份关于天桥整改的调查问卷。一个月后,天桥呈现出了全新面貌,昏暗的校道上不仅亮起了一盏盏明灯,杂草丛生的楼梯也变得整齐干净。一场“天桥整改计划”就这样在学生会的努力下成功实现了。
不过,这仅仅是“校会君”日常工作的一幕小缩影。自改革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动拥抱“融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见收集系统”和“失物寻回系统”,形成了“即时回应—沟通协调—联动处理—反馈落实”工作机制,3年来共收集意见3854条,向学校及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交7份调研报告和两封建议信。“只要打开学生会新媒体平台,便可一键查询校园讯息,反映生活问题,方便又高效!”文学院丘思瑜为校会连连点赞,“校会君”已然成为大家的掌上“百科全书”和“反馈桥梁”。
同时,提案征集大赛也是学生会畅通学生意见渠道,推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该赛事至今已举办七届,近3年累计有220多支队伍参赛,逾30份提案得到落实。
“每一种需求都重若千钧,每一次服务都应尽心尽力。” 邓文杰在校学生会工作了4年,在他看来,学生会正是通过立足于学生的“小服务”,彰显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大情怀”。“‘有事儿,就找校会君。’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初心与动力。”
2016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率先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梳理了改革清单。但是面对“一校两地三校区”与全校3万余名服务对象,改革初期,校会工作人员胡晓楠常常烦恼不已:“在坚持精简原则的前提下保证各项工作创造性开展,是学生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她眼里,这是一场“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的改革。
在广泛调研后,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主席团成员控制在5名以内,工作部门压缩到6个,精简人数近40%。”胡晓楠介绍道。学生会还将品学兼优作为学生会工作人员遴选的重要标准,健全“选拔、培养、评价、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学生会人才队伍,“今年刚当选的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党员占比80%,来自学院的优秀团学骨干和学生代表比例达到了50%以上”。
但是,“科学瘦身”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争取把服务工作做好才是重中之重。“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活动要想办得好,就必须简而精。”在学生会的努力下,“宿舍文化节”“大学生之家”饭堂志愿服务等成为了校园文化品牌。“学生会在改革中减去了冗余繁杂的程序,工作更高效了。”让胡晓楠欣慰的是,这次改革的“成功破题”也为学生会带来了新气象,“就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成员都是能干的‘精兵强将’,大家的精神风貌反而更好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积极打破“小圈子”,致力建造“大格局”,构建起了“校会搭台,院会唱戏,班级支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成为“服务引领型”学生会。“不做学生官,要做青年友”的理念已深深根植在每个学生会人心中。
走进具有12年历史的老企业,探访布满精密光学仪器镜头的工厂,再在照明公司中欣赏一出灯光秀,这场由学生会主办的“企业游”让法学院学生曾富甚为惊喜,“走进名企,在实践中感受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这对丰富社会阅历有很大帮助。”
而实际上,学生会带来的惊喜不仅于此。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聚焦主责主业,搭建主题教育、创新创业和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平台。不仅举办“为了明天”师范技能大赛、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帮助师范生提升专业技能,更广泛动员同学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企业游”等实践活动,打造多样化实践平台,助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还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引导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学习会、“青春演播廳”等思政品牌活动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这三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会更‘正’,更有家国情怀了!”体育科学学院学生徐锴发现,在学生会营造的浓厚氛围中,同学们参加“青马班”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报名参加西部支教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
“搭建更多成长成才平台,帮助同学们涵养家国情、培养大作为,这是学生会努力的方向。”邓文杰深切明白服务平台优化升级的背后,不仅凝聚着广大同学的期待,也凝聚着校会成员的努力,“植根同学、依靠同学、代表同学,学生会改革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学生会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聚焦政治引领、提升服务效能,使学生会工作契合党委的期望、团委的要求和同学的需求,引导广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
一键到位,让服务“从需”更“走心”
“校会君,天桥附近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可以加装路灯让夜间行走更安全吗?”按下发送键,一同学的建议立刻被传送到了校学生会微信公众号的后台。
原来,自2018年8月起,大学城校区的两条斑马线被封,天桥便成为了上课的必经之路,但光线不够和尚未修整的阶梯却带来了诸多不便,面对这些,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告诉最信赖的“校会君”。
在屏幕的另一端,不断弹出的消息也引起了“校会君”的注意。学生会工作人员立即到天桥实地走访,拍照记录,同时采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更面向全校师生发布了逾4000份关于天桥整改的调查问卷。一个月后,天桥呈现出了全新面貌,昏暗的校道上不仅亮起了一盏盏明灯,杂草丛生的楼梯也变得整齐干净。一场“天桥整改计划”就这样在学生会的努力下成功实现了。
不过,这仅仅是“校会君”日常工作的一幕小缩影。自改革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动拥抱“融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见收集系统”和“失物寻回系统”,形成了“即时回应—沟通协调—联动处理—反馈落实”工作机制,3年来共收集意见3854条,向学校及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交7份调研报告和两封建议信。“只要打开学生会新媒体平台,便可一键查询校园讯息,反映生活问题,方便又高效!”文学院丘思瑜为校会连连点赞,“校会君”已然成为大家的掌上“百科全书”和“反馈桥梁”。
同时,提案征集大赛也是学生会畅通学生意见渠道,推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该赛事至今已举办七届,近3年累计有220多支队伍参赛,逾30份提案得到落实。
“每一种需求都重若千钧,每一次服务都应尽心尽力。” 邓文杰在校学生会工作了4年,在他看来,学生会正是通过立足于学生的“小服务”,彰显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大情怀”。“‘有事儿,就找校会君。’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初心与动力。”
科学瘦身,做自律能干的“精兵强将”
2016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率先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梳理了改革清单。但是面对“一校两地三校区”与全校3万余名服务对象,改革初期,校会工作人员胡晓楠常常烦恼不已:“在坚持精简原则的前提下保证各项工作创造性开展,是学生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她眼里,这是一场“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的改革。
在广泛调研后,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主席团成员控制在5名以内,工作部门压缩到6个,精简人数近40%。”胡晓楠介绍道。学生会还将品学兼优作为学生会工作人员遴选的重要标准,健全“选拔、培养、评价、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学生会人才队伍,“今年刚当选的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党员占比80%,来自学院的优秀团学骨干和学生代表比例达到了50%以上”。
但是,“科学瘦身”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争取把服务工作做好才是重中之重。“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活动要想办得好,就必须简而精。”在学生会的努力下,“宿舍文化节”“大学生之家”饭堂志愿服务等成为了校园文化品牌。“学生会在改革中减去了冗余繁杂的程序,工作更高效了。”让胡晓楠欣慰的是,这次改革的“成功破题”也为学生会带来了新气象,“就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成员都是能干的‘精兵强将’,大家的精神风貌反而更好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积极打破“小圈子”,致力建造“大格局”,构建起了“校会搭台,院会唱戏,班级支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成为“服务引领型”学生会。“不做学生官,要做青年友”的理念已深深根植在每个学生会人心中。
优化升级,打造青年成长新平台
走进具有12年历史的老企业,探访布满精密光学仪器镜头的工厂,再在照明公司中欣赏一出灯光秀,这场由学生会主办的“企业游”让法学院学生曾富甚为惊喜,“走进名企,在实践中感受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这对丰富社会阅历有很大帮助。”
而实际上,学生会带来的惊喜不仅于此。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聚焦主责主业,搭建主题教育、创新创业和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平台。不仅举办“为了明天”师范技能大赛、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帮助师范生提升专业技能,更广泛动员同学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企业游”等实践活动,打造多样化实践平台,助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还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引导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学习会、“青春演播廳”等思政品牌活动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这三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会更‘正’,更有家国情怀了!”体育科学学院学生徐锴发现,在学生会营造的浓厚氛围中,同学们参加“青马班”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报名参加西部支教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
“搭建更多成长成才平台,帮助同学们涵养家国情、培养大作为,这是学生会努力的方向。”邓文杰深切明白服务平台优化升级的背后,不仅凝聚着广大同学的期待,也凝聚着校会成员的努力,“植根同学、依靠同学、代表同学,学生会改革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