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33—01
创新能力是一种运用已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举一反三,突破原有思维限制,推陈出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平等、竞争、合作的教学氛围
宽松、平等、竞争、合作的教学氛围,是创造性思维孕育的摇篮。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须改变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鼓励学生与自己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其次竞争和合作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参与意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让学生竞争或合作。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解决数学问题,始终离不开计算,离不开分析与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敏捷的思维,并在其的引领下迅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首先.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因为只有记忆有条理,才能在思维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准确地找出所需要的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直觉能力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法国数学家庞卡莱认为,数学直觉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所以,培养数学直觉能力要从数学的和谐美人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出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他们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学时,教师应提供恰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进而产生创新兴趣。
四、要适时呵护学生创新的势头
1.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要分清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马虎,还是因为理解不正确。教师要在搞清学生出错原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对因不良习惯而产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其纠正:对因理解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查漏补缺,使其尽快弥补知识的缺失。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责斥。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表扬、赞许、肯定等表扬性的语言能引起大脑皮层的愉悦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正因为好奇,学生才有了创新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头脑中点燃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好奇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33—01
创新能力是一种运用已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举一反三,突破原有思维限制,推陈出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平等、竞争、合作的教学氛围
宽松、平等、竞争、合作的教学氛围,是创造性思维孕育的摇篮。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须改变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鼓励学生与自己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其次竞争和合作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参与意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让学生竞争或合作。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解决数学问题,始终离不开计算,离不开分析与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敏捷的思维,并在其的引领下迅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首先.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因为只有记忆有条理,才能在思维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准确地找出所需要的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直觉能力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法国数学家庞卡莱认为,数学直觉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所以,培养数学直觉能力要从数学的和谐美人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出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他们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学时,教师应提供恰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进而产生创新兴趣。
四、要适时呵护学生创新的势头
1.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要分清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马虎,还是因为理解不正确。教师要在搞清学生出错原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对因不良习惯而产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其纠正:对因理解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查漏补缺,使其尽快弥补知识的缺失。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责斥。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表扬、赞许、肯定等表扬性的语言能引起大脑皮层的愉悦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正因为好奇,学生才有了创新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头脑中点燃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好奇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