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村砖砌体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房屋主体、现浇板、抹灰面等其它等部位出现的裂缝质量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对策,以减少或避免该类质量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砖砌体房屋;裂缝;预防处理措施
工程建设领域中,质量通病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房屋居住安全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愿望不断增强,但由于农村房屋基本是农户自筹自建,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技术指导措施,房屋建设过程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很多房屋不同程度的出现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笔者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深入到农村,下面就发现房屋出现的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
一、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农村房屋大多建在山区、坡地,由于选址不当或基础施工深度达不到持力层要求,地基基础出现位移或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45°左右夹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沉降大)的部位。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必须达到满足房屋基础深度和宽度或持力层满足要求才可进行基础施工;发现有不良软弱地基,及时采用夯实法或换土法进行处理。
2、加强上部建筑物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这样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设置地圈梁或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都可加强房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3、不宜将房屋位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出现应及时妥善进行换土夯实处理,完成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二、房屋主体结构墙面出现的裂缝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因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原因造成。在农村常见的房屋主体结构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有,一是地基基础处理不当,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拉裂的裂缝;由于地基原因、荷载、地震、滑坡等原因也会引起地基的动态变形,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距和剪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二是施工工艺技术不当造成;农村的工匠很少经过施工技术培训,施工技术良莠不齐,加上农户缺乏施工经验及为节约材料成本,造成建设好的房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不规则裂缝。三是因建筑材料使用不当或砌体砂浆强度不足造成。
修复因墙体引起裂缝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当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箍筋Φ6@200~250,每隔1.5m~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2、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Φ6@100~300(双向)或Φ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楔子或螺栓间距500mm左右,应梅花型布置。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润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三、现浇板出现的裂缝
造成现浇板裂缝的常见的施工原因;由于农村工匠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施工不当是造成出现较多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砼浇筑出现顺序有误或浇筑方法不当;如混凝土流动性较差,浇筑进度过快,在硬化前易产生因混凝土凝聚力不足而产生的早期沉缩裂缝。二是模板位置支撑变形和浇注前准备不当;在浇筑砼过程中,支撑系统产生变形就会造成砼出现裂缝,还有模板过于干燥,在浇筑砼时,模板吸水量大,引起砼的塑性收缩,当收缩应力大干砼抗拉应力时,也易产生裂缝。三是混凝土在保养期间养护不良;养护混凝土在空氣中硬化时,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同时水泥硬化作用使形成的水泥骨架不断紧密,使砼体积缩少,施工中,表面干燥过快,而内部湿度变化小,表面收缩高且受到收缩慢的内部砼约束,因此在砼表面产生较大的抗应力,当抗应力超过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处理措施:
1、板面层裂缝较少:将缝表面凿出一个上宽2-3cm,深为3-4cm的V型槽,用水冲刷干净,再用环氧树脂丙酮(稀释)、乙二胺(增加强度)、苯二甲基二丁脂(增加韧性),并成砂浆混合进行填补。或用高压喷浆进行修补,但喷浆前用高压水底将缝冲洗干净。
2、对板面层裂缝较多的板,可采用在板上表面覆盖钢丝细石混凝土的方法修补:先将板上表面凿开,冲洗干净,然后布上一层Φ4@150的钢丝网,再浇上一层厚4-5cm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比板强度高),覆盖层应锚固在四边支座上。
四、墙面抹灰层或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交接处出现空鼓、裂缝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基层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影响粘结力,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因基层偏差较大,造成一次抹灰层过厚而干缩率较大;还有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进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产生空鼓、裂缝。
该现象的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凸凹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在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107胶先薄薄的抹一层(厚约3mm),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mm。
2、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每天两遍以上,使渗水深度达到8-10mm,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可浇水少些。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或已抹的砂浆已干掉,则抹上一层砂浆时应将底层浇水湿润,避免刚抹的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产生空鼓。
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很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以使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并便于操作和确保工程质量,门窗框安装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与墙体连接牢固,抹灰后不致在门窗框边处发生裂缝、空鼓现象。
上述房屋裂缝的出现的各种通病不仅仅在农村出现,在城市的住宅也有出现很多类似问题,房屋结构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这就需要从事工程建设的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需要加以重视和关注广大农村农民房屋的工程质量安全,让他们都住上经济适用、安全放心的房屋。
关键词:砖砌体房屋;裂缝;预防处理措施
工程建设领域中,质量通病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房屋居住安全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愿望不断增强,但由于农村房屋基本是农户自筹自建,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技术指导措施,房屋建设过程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很多房屋不同程度的出现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笔者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深入到农村,下面就发现房屋出现的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
一、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农村房屋大多建在山区、坡地,由于选址不当或基础施工深度达不到持力层要求,地基基础出现位移或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45°左右夹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沉降大)的部位。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必须达到满足房屋基础深度和宽度或持力层满足要求才可进行基础施工;发现有不良软弱地基,及时采用夯实法或换土法进行处理。
2、加强上部建筑物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这样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设置地圈梁或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都可加强房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3、不宜将房屋位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出现应及时妥善进行换土夯实处理,完成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二、房屋主体结构墙面出现的裂缝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因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原因造成。在农村常见的房屋主体结构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有,一是地基基础处理不当,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拉裂的裂缝;由于地基原因、荷载、地震、滑坡等原因也会引起地基的动态变形,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距和剪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二是施工工艺技术不当造成;农村的工匠很少经过施工技术培训,施工技术良莠不齐,加上农户缺乏施工经验及为节约材料成本,造成建设好的房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不规则裂缝。三是因建筑材料使用不当或砌体砂浆强度不足造成。
修复因墙体引起裂缝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当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箍筋Φ6@200~250,每隔1.5m~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2、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Φ6@100~300(双向)或Φ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楔子或螺栓间距500mm左右,应梅花型布置。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润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三、现浇板出现的裂缝
造成现浇板裂缝的常见的施工原因;由于农村工匠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施工不当是造成出现较多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砼浇筑出现顺序有误或浇筑方法不当;如混凝土流动性较差,浇筑进度过快,在硬化前易产生因混凝土凝聚力不足而产生的早期沉缩裂缝。二是模板位置支撑变形和浇注前准备不当;在浇筑砼过程中,支撑系统产生变形就会造成砼出现裂缝,还有模板过于干燥,在浇筑砼时,模板吸水量大,引起砼的塑性收缩,当收缩应力大干砼抗拉应力时,也易产生裂缝。三是混凝土在保养期间养护不良;养护混凝土在空氣中硬化时,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同时水泥硬化作用使形成的水泥骨架不断紧密,使砼体积缩少,施工中,表面干燥过快,而内部湿度变化小,表面收缩高且受到收缩慢的内部砼约束,因此在砼表面产生较大的抗应力,当抗应力超过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处理措施:
1、板面层裂缝较少:将缝表面凿出一个上宽2-3cm,深为3-4cm的V型槽,用水冲刷干净,再用环氧树脂丙酮(稀释)、乙二胺(增加强度)、苯二甲基二丁脂(增加韧性),并成砂浆混合进行填补。或用高压喷浆进行修补,但喷浆前用高压水底将缝冲洗干净。
2、对板面层裂缝较多的板,可采用在板上表面覆盖钢丝细石混凝土的方法修补:先将板上表面凿开,冲洗干净,然后布上一层Φ4@150的钢丝网,再浇上一层厚4-5cm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比板强度高),覆盖层应锚固在四边支座上。
四、墙面抹灰层或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交接处出现空鼓、裂缝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基层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影响粘结力,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因基层偏差较大,造成一次抹灰层过厚而干缩率较大;还有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进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产生空鼓、裂缝。
该现象的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凸凹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在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107胶先薄薄的抹一层(厚约3mm),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mm。
2、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每天两遍以上,使渗水深度达到8-10mm,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可浇水少些。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或已抹的砂浆已干掉,则抹上一层砂浆时应将底层浇水湿润,避免刚抹的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产生空鼓。
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很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以使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并便于操作和确保工程质量,门窗框安装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与墙体连接牢固,抹灰后不致在门窗框边处发生裂缝、空鼓现象。
上述房屋裂缝的出现的各种通病不仅仅在农村出现,在城市的住宅也有出现很多类似问题,房屋结构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这就需要从事工程建设的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需要加以重视和关注广大农村农民房屋的工程质量安全,让他们都住上经济适用、安全放心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