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成为课改后数学课堂一道亮丽风景线。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西师版数学教材在这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范例,也为教师灵活性的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空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西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然后沿棱剪开,再展开,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宽与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计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本课知识,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疑点、揭疑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学生猜想:对角可能相等,内角和可能是3600,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这些特点吗?然后通过学生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在验证内角和可能是3600时学生纷纷拿出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开始动手画、剪、比、量等操作活动,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几分钟后,不少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接着交流汇报,有的说:“我是通过把四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圆,一个圆就是3600。”有的说:“我是通过用量角器测量的,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它们的各是3600。”
三、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浓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任用。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做1+2+3+…+98+99+100时不急于盲做,而是努力思考,终于又对又快地算了出来,使老师也十分惊奇。正是因为他从小爱动脑筋,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数学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也做一个聪明的小高斯,沉浸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都活跃起来,积极思考,不久也找到了规律。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问题情境的设置方法还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不断探究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學模式,就能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就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旭.“创设情景与数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18期
[2]刘杏花.“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育》,2003.4
[3]姚健美.“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2004.8
[4]《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高美莲.《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点》,《福建教育》,2006年第4期
[6]叶志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参考》,2004.11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西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然后沿棱剪开,再展开,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宽与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计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本课知识,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疑点、揭疑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学生猜想:对角可能相等,内角和可能是3600,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这些特点吗?然后通过学生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在验证内角和可能是3600时学生纷纷拿出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开始动手画、剪、比、量等操作活动,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几分钟后,不少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接着交流汇报,有的说:“我是通过把四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圆,一个圆就是3600。”有的说:“我是通过用量角器测量的,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它们的各是3600。”
三、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浓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任用。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做1+2+3+…+98+99+100时不急于盲做,而是努力思考,终于又对又快地算了出来,使老师也十分惊奇。正是因为他从小爱动脑筋,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数学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也做一个聪明的小高斯,沉浸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都活跃起来,积极思考,不久也找到了规律。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问题情境的设置方法还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不断探究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學模式,就能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就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旭.“创设情景与数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18期
[2]刘杏花.“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小学数学教育》,2003.4
[3]姚健美.“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2004.8
[4]《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高美莲.《找准情境创设的切入点》,《福建教育》,2006年第4期
[6]叶志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参考》,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