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翁村银金矿体产于次火山岩流纹斑岩、流纹岩与白垩系陆相火山碎屑岩接触带,属浅成低温脉状矿床;根据地层、构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区内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深部有发现新矿体的前景。
[关键词]银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福建政和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50-01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北端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之屏南—梅林断陷带北西部,北西向松溪—宁德火山喷发带之东坑火山盆地东北缘与建瓯盖林—政和锦屏北东向次级火山基底隆起带之交汇部位。区域内燕山期岩浆及次火山活动强烈,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斑岩﹑流纹斑岩﹑流纹岩等,多呈岩株﹑岩瘤﹑岩脉及岩席状展布。区域构造以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一系列主干,次级及派生出断裂构成主体,其次为与松溪—宁德火山喷发带关系密切向北西向断裂带,该两组断裂带在空间上的交汇构成区域上最重要的控矿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白垩系石帽山群寨下组下段 (Kz1)及侏罗系南园群赤水组下段 (Jch1)和上段(Jch2)上段。
第四系(Q):为主要残坡积极冲积层,主要分布于吴场村庄一带,为稻田分布区。
石帽山群寨下组下段 (Kz1):在矿区内中部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分布,岩性为灰色-紫红色(角砾)晶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熔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层接触。
南园群赤水组上段(Jch2):分布于勘查区西北角及东南角,其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流纹英安质晶(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熔岩。
南园群赤水组下段(Jch1):地表没有出露,仅见于矿区南部钻孔,岩性为灰黑—灰绿色火山底砾岩,角砾成分以老地层片岩、片麻岩为主,胶结物为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
2.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发育,矿区最为醒目的地质特征是酸性次火山岩—流纹斑岩广布,占据矿区50%以上的面积。矿区内已知Ag、Au矿化均围绕流纹斑岩伸顶部及其周边分布,成生关系密切。矿区内脉岩较多见,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γπ)、正长斑岩(ξπ)、石英斑岩(λπ)、英安斑岩(ξμ)及闪长玢岩(δμ)等,均为成矿期后产物。
2.3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四组断裂带,分别代表四组主要断裂方向,即北东-北东东向,近南北-北北东向、北北西-北西向和北西西-近东西向。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规模、形态
矿区内已划分编号的银金矿(化)体共14个,其中以Ⅲ1号银矿体、Ⅳ1号金氧化矿体及Ⅰ1号银金矿体等3个矿体为主矿体,其余11个均为单工程或多工程控制的小矿体。
Ⅲ1号银矿体:位于南矿段中部。已有6个地表剥土(BT)和10个地面钻孔(ZK)共16个见矿工程的直接控制。矿体产于F4号断裂带中,呈脉状、似层状。矿体走向280-290°,倾向北,倾角40-50°,局部变陡。矿体已控制标高782-370m,埋深0-300m。矿体目前东段(323线以东)控制较好,除地表有剥土工程系统揭露外,深部还有11个钻孔控制,其中有10个孔见工业矿体;矿体西段(323线以西)则仅有地表剥土工程大致揭露,其中有1个工程见工业矿体(Ag86g/t),其他均见矿化(Ag24-42g/t)。Ⅲ1号银矿(化)体已控制近东西走向长度960m,最大斜深490m;单工程见矿真厚度0.62-3.21m,平均1.38m;单工程平均品位Ag42-173g/t,矿体平均Ag107g/t,Au矿化微。矿体围岩为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发育硅化(石英脉)、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
Ⅳ1号金矿体:位于中矿段中部,赋存标高928-996m。分布于1~6线间,由TC601、 TC401、PD4-CM401、 ZK403、TC201 、PD4-CM201、ZK201 、TC002、PD4-CM001、TC601、 ZK201 、ZK202控制。矿体形态呈筒状、大透镜状。走向长度约220 m,斜深约90m,单工程真厚度1.19-29.49m, 平均12.48 m,厚度变化系数为102.23﹪。单工程Au品位1.17-2.04 g∕t,矿体平均1.51g∕t,品位变化系数为67.59﹪;矿体Ag含量微。近南北走向,东倾,倾角35-500,局部变陡。矿体围岩为热液角砾岩。矿体属中等规模,形态较复杂,未受后期脉岩、构造破坏,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厚度较稳定的矿体。
Ⅰ1号银金矿体:位于北矿段中部,分布于16-34线间,由TC2401、PD5-CM2401、ZK2401、PD5-CM2601、LD67、PD5-CM2801、ZK2801、CK3201、PD5-CM3201、ZK3201、ZK3204、PD5-CM3401、ZK3601、ZK3602控制。矿体赋存于F22断裂带中,形态呈脉状,实控走向长度200 m;真厚度0.77-3.36m,平均1.43 m;厚度变化系数为92.56﹪;实控最大斜深约204 m,分布标高1038-1238 m。单工程 Au品位0.10-2.38 g∕t,矿体平均1.00 g∕t;Ag品位47-296g∕t,矿体平均156 g∕t;品位变化系数为:Au64.55﹪,Ag53.10﹪。产状:走向24-26线0-3430 ,26-32线约7-100,32-34线间约3400;倾向西(南西或北西);倾角26-34线57-800,24线往南东有变缓的趋势,倾角 约450;矿体沿走、倾向呈波状弯曲。矿体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碎裂岩,碎裂岩化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载金、载银)有自然银、自然金、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块状、斑点-斑杂状、团块状、脉状、蜂窝状、多孔状、皮壳状构造。
3.3 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分别以Au10×10-9, Ag0.5×10-6为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土壤金异常38个(Au1-Au38), 土壤银异常29个(Ag 1- Ag 29)。金异常多呈北北东向展布,长度160-480m,宽20-240m,面积0.002-0.06km2,金异常值10-96×10-9,最高>200×10-9;银异常多呈北北东向展布,长度160-640m,宽20-260m,面积0.002-0.054km2,银异常值0.5-3.5×10-6,最高8×10-6。另根据金银单元素异常的套合程度在区内圈定综合异常8个。部分异常经揭露,发现了金银矿(化)体,说明土壤异常是由金银矿(化)体引起的,也说明该地区化探找矿是行之有效的。
4 找矿标志
(1)断裂破碎带中岩石具硅化(石英脉)、褐铁矿、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特别是叠加时成为找矿直接标志。
(2)地球化学标志:土壤异常高含量,特别是浓集中心部位,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3)铁帽:硫化物矿床氧化带铁帽是寻找原生矿的直接标志。
(4)矿区内古采矿遗迹、民采点广布,可作为找矿标志。
5 找矿前景
(1)矿体沿走向及倾向未完全控制,矿体的规模仍然有扩大的空间。
(2)根据矿区周围的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带深部为其导储矿构造,有发现新矿体的前景。
(3)沿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两侧,沿东坑火山盆地周边,沿建瓯盖林—政和锦屏火山基底隆起带,均分布有众多的金銀矿床﹑矿(化)点,一起组成政和—建瓯(也称闽北)金银矿集中区。其中东际﹑星溪﹑香炉坪等矿床均已达中型以上规模。因此,该区是寻找火山岩型金矿床的远景区域。
资料来源: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翁村矿区银金矿详查实施方案,2013。
[关键词]银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福建政和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50-01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北端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之屏南—梅林断陷带北西部,北西向松溪—宁德火山喷发带之东坑火山盆地东北缘与建瓯盖林—政和锦屏北东向次级火山基底隆起带之交汇部位。区域内燕山期岩浆及次火山活动强烈,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斑岩﹑流纹斑岩﹑流纹岩等,多呈岩株﹑岩瘤﹑岩脉及岩席状展布。区域构造以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一系列主干,次级及派生出断裂构成主体,其次为与松溪—宁德火山喷发带关系密切向北西向断裂带,该两组断裂带在空间上的交汇构成区域上最重要的控矿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白垩系石帽山群寨下组下段 (Kz1)及侏罗系南园群赤水组下段 (Jch1)和上段(Jch2)上段。
第四系(Q):为主要残坡积极冲积层,主要分布于吴场村庄一带,为稻田分布区。
石帽山群寨下组下段 (Kz1):在矿区内中部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分布,岩性为灰色-紫红色(角砾)晶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熔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层接触。
南园群赤水组上段(Jch2):分布于勘查区西北角及东南角,其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流纹英安质晶(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熔岩。
南园群赤水组下段(Jch1):地表没有出露,仅见于矿区南部钻孔,岩性为灰黑—灰绿色火山底砾岩,角砾成分以老地层片岩、片麻岩为主,胶结物为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
2.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发育,矿区最为醒目的地质特征是酸性次火山岩—流纹斑岩广布,占据矿区50%以上的面积。矿区内已知Ag、Au矿化均围绕流纹斑岩伸顶部及其周边分布,成生关系密切。矿区内脉岩较多见,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γπ)、正长斑岩(ξπ)、石英斑岩(λπ)、英安斑岩(ξμ)及闪长玢岩(δμ)等,均为成矿期后产物。
2.3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四组断裂带,分别代表四组主要断裂方向,即北东-北东东向,近南北-北北东向、北北西-北西向和北西西-近东西向。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规模、形态
矿区内已划分编号的银金矿(化)体共14个,其中以Ⅲ1号银矿体、Ⅳ1号金氧化矿体及Ⅰ1号银金矿体等3个矿体为主矿体,其余11个均为单工程或多工程控制的小矿体。
Ⅲ1号银矿体:位于南矿段中部。已有6个地表剥土(BT)和10个地面钻孔(ZK)共16个见矿工程的直接控制。矿体产于F4号断裂带中,呈脉状、似层状。矿体走向280-290°,倾向北,倾角40-50°,局部变陡。矿体已控制标高782-370m,埋深0-300m。矿体目前东段(323线以东)控制较好,除地表有剥土工程系统揭露外,深部还有11个钻孔控制,其中有10个孔见工业矿体;矿体西段(323线以西)则仅有地表剥土工程大致揭露,其中有1个工程见工业矿体(Ag86g/t),其他均见矿化(Ag24-42g/t)。Ⅲ1号银矿(化)体已控制近东西走向长度960m,最大斜深490m;单工程见矿真厚度0.62-3.21m,平均1.38m;单工程平均品位Ag42-173g/t,矿体平均Ag107g/t,Au矿化微。矿体围岩为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发育硅化(石英脉)、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
Ⅳ1号金矿体:位于中矿段中部,赋存标高928-996m。分布于1~6线间,由TC601、 TC401、PD4-CM401、 ZK403、TC201 、PD4-CM201、ZK201 、TC002、PD4-CM001、TC601、 ZK201 、ZK202控制。矿体形态呈筒状、大透镜状。走向长度约220 m,斜深约90m,单工程真厚度1.19-29.49m, 平均12.48 m,厚度变化系数为102.23﹪。单工程Au品位1.17-2.04 g∕t,矿体平均1.51g∕t,品位变化系数为67.59﹪;矿体Ag含量微。近南北走向,东倾,倾角35-500,局部变陡。矿体围岩为热液角砾岩。矿体属中等规模,形态较复杂,未受后期脉岩、构造破坏,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厚度较稳定的矿体。
Ⅰ1号银金矿体:位于北矿段中部,分布于16-34线间,由TC2401、PD5-CM2401、ZK2401、PD5-CM2601、LD67、PD5-CM2801、ZK2801、CK3201、PD5-CM3201、ZK3201、ZK3204、PD5-CM3401、ZK3601、ZK3602控制。矿体赋存于F22断裂带中,形态呈脉状,实控走向长度200 m;真厚度0.77-3.36m,平均1.43 m;厚度变化系数为92.56﹪;实控最大斜深约204 m,分布标高1038-1238 m。单工程 Au品位0.10-2.38 g∕t,矿体平均1.00 g∕t;Ag品位47-296g∕t,矿体平均156 g∕t;品位变化系数为:Au64.55﹪,Ag53.10﹪。产状:走向24-26线0-3430 ,26-32线约7-100,32-34线间约3400;倾向西(南西或北西);倾角26-34线57-800,24线往南东有变缓的趋势,倾角 约450;矿体沿走、倾向呈波状弯曲。矿体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碎裂岩,碎裂岩化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载金、载银)有自然银、自然金、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块状、斑点-斑杂状、团块状、脉状、蜂窝状、多孔状、皮壳状构造。
3.3 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分别以Au10×10-9, Ag0.5×10-6为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土壤金异常38个(Au1-Au38), 土壤银异常29个(Ag 1- Ag 29)。金异常多呈北北东向展布,长度160-480m,宽20-240m,面积0.002-0.06km2,金异常值10-96×10-9,最高>200×10-9;银异常多呈北北东向展布,长度160-640m,宽20-260m,面积0.002-0.054km2,银异常值0.5-3.5×10-6,最高8×10-6。另根据金银单元素异常的套合程度在区内圈定综合异常8个。部分异常经揭露,发现了金银矿(化)体,说明土壤异常是由金银矿(化)体引起的,也说明该地区化探找矿是行之有效的。
4 找矿标志
(1)断裂破碎带中岩石具硅化(石英脉)、褐铁矿、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特别是叠加时成为找矿直接标志。
(2)地球化学标志:土壤异常高含量,特别是浓集中心部位,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3)铁帽:硫化物矿床氧化带铁帽是寻找原生矿的直接标志。
(4)矿区内古采矿遗迹、民采点广布,可作为找矿标志。
5 找矿前景
(1)矿体沿走向及倾向未完全控制,矿体的规模仍然有扩大的空间。
(2)根据矿区周围的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带深部为其导储矿构造,有发现新矿体的前景。
(3)沿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两侧,沿东坑火山盆地周边,沿建瓯盖林—政和锦屏火山基底隆起带,均分布有众多的金銀矿床﹑矿(化)点,一起组成政和—建瓯(也称闽北)金银矿集中区。其中东际﹑星溪﹑香炉坪等矿床均已达中型以上规模。因此,该区是寻找火山岩型金矿床的远景区域。
资料来源: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翁村矿区银金矿详查实施方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