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意味着一切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能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起此事的时候,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点滴小事能长期坚持,离大功告成近在咫尺。
其他文献
他和好多事业成功的男人一样,很少回家吃晚饭。  但上次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改变了他对家的看法。  那次体检,他被查出有严重的肝病。经过治疗虽然控制了病情,精神却萎靡不少。一直在重要部门工作的他,不得不转岗到一个清闲得近乎半退休状态的岗位。  突遭这样的变故,曾经强悍有活力的他便有迟暮之感。他担心病治不好,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将来,担心父母。他不肯说出这些担心,但是妻子懂他,摸着他的手,轻轻地笑着说:“
期刊
一个人要是玩起古董来,那不仅仅是个无底洞,而且会陷进去出不来的。   我早先不知道他有这个嗜好,那时,北京刚刚和平解放,我们一块儿读华大,一块儿逛东单小市,坐在大板凳上喝羊汤,就芝麻火烧。也许近年来大气转暖的缘故,那时北京的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多了。尽管羊汤喝得额头冒汗,但耳朵还是被风吹得发僵。旁边就是卖破烂的,从三彩钧窑、家具估衣,到芝麻烧饼,美军皮鞋,什么都有。   当时,铜镜绝对不算稀罕物儿,卖
期刊
刚在电脑前落座,屏幕上就跳出来一个表情困惑的情感符,旁边还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心里一动:大卫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大卫是个法国小伙子,去年刚从我工作的研究所博士毕业。因为迷上了中国,一毕业,就揣上从几年的奖学金中节省下来的钱,头也不回地到中国了。他今年28岁,是个挺帅的法国小伙。按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挺有风流的本钱的”。  我与大卫共事三四年,成了好朋友,曾经一直是他学中文的口语搭档。他临走时约定
期刊
“民以食为天”。吃一字贯穿了人的始终,能吃即是福。每饿得饥肠辘辘时候,恨不得眼中所见都变成吃的,好像《马达加斯加》里那狮子饥饿时,看见什么东西都是牛排那样。  不知道别人饥饿是什么样子,是抗拒想食物?还是像我那样,更加抵挡不了食物的想像呢?  记忆中的师范时光,同寝室的人都好吃。每到了周末,就是大家出去狂扫荡的时候,先去学校周边的小店打牙祭,再把大包小包的小吃、零食使劲往寝室里搬。或各自为阵,或围
期刊
本来是简单的话题,却一说出口,又变成复杂起来。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是很简单的,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所以这世界不得不复杂着,人心也一样在复杂中走向复杂而不能再回归于禅静的简单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些算起来也只不过是沙尘小事里也必得争过水落石出,得失中人性那里去了。   桌上有一堆厚厚的钱,人们并不在意这堆钱有多
期刊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余博士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来不进寺庙。这个时候,他妻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做尽了坏事,没那个脸走进圣堂去见菩萨。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余博士经历了一件事情:他去德国,在一座教堂前,看到一女子跪在那里,余博士很好奇地走过去问:  “尊
期刊
1+1等于几?不知道谁问了我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回答等于二后。马上陷入思考。真等于二吗?为什么就非要等于二呢?1是数字,单就数字来说就无法界定。比如一群加一群等于两群,但是一群加一群不等于两只。另外,一个人加一个人等于两个人吗?我看未必,它有很多答案。如果这两个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那么他们相加就可以等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等。当然才思敏捷也可以抬杠,一只青蛙爸爸和一个青蛙妈妈相加就是无法计算了。如
期刊
(一)    那年秋天,他在一家箱包公司做设计师,工作非常辛苦,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然后乘坐5路公交车回家。超负荷运转,使他渐渐失去了设计的灵感,看得出,老板对他的合理要求开始怠慢,言语间也流露出不满。那些日子,生活,昨天和今天没什么不同;情感,也是荒漠一片,不起一点儿波澜。  一切的改变,只因为那个陌生女孩的出现。那个晚上很平常,甚至没有星星和月亮。  乘坐在5路车上,他没有如往常一样闭目
期刊
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鞋店做售货员。这是一家品牌店,随便一双鞋子就够我一个月的工资。每天蹲在地上为那些富人脱鞋,穿鞋,我烦透了。  这天,我匆匆赶到鞋店,打卡时发现迟到了两分钟,这回,一天的奖金全没了。想想生病住院的母亲,再想想因好赌欠债的父亲,我心里一阵阵地发堵。这时,一个70来岁的老者推门进来,他衣着普通,步履蹒跚。我装作没看到,懒得理他。这样年纪的人,如果不是富翁,很少能舍得买上千块的鞋子。而
期刊
当女儿撅起嘴,向我炫耀性地吹口哨时,我感到很惊讶,女儿也到了练习吹口哨的年龄了吗?似乎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也曾这样,心怀忐忑和激动,努力探索着吹口哨的技巧,期望有一天可以轻松自如地吹出曲调。  当悠扬悦耳的口哨声响起,我们总会想起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那些能吹出曲调的孩子是多么让人羡慕!他们可以随时演奏,仿佛他们生来就拥有一件秘不示人的乐器。吹口哨给人带来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吹口哨的人就是乐器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