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园共育已成为扩展教育时空、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和家长朋友的关注。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帮助家长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健全发展,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家园共育 心理沟通 双向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主要指在对幼儿的看法与教育态度、方法上相互交换意见,并求得一致的认识、采取共同的行动。及时的心理沟通可以加强了解、促进合作,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如果缺乏心理沟通,就会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引起误解,加深裂痕,从而影响对幼儿进行正确一致的教育。
一、了解家长的学习类型。根据家长们育儿的习惯,从感知觉方面,家长们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听觉型学习的家长,二是视觉型学习的家长,三是动觉型学习的家长。听觉型学习的家长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磁带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这类家长善于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等相互交流等渠道获得育儿知识。视觉型学习的家长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动觉型学习的家长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亲自动手操作方式等来学习。他们不喜欢老师过多的讲解,也不擅长言语表达。我们可以据此与家长从心理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
二、了解家长的个性特征。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对幼儿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
三、真诚热爱孩子是心理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家长经常会问自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吗?”“老师最喜欢谁啊?”……家长还会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评价中,揣摸教师对自己孩子是否喜欢。反之,得不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疏远或紧张。由此可见,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四、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沟通的关键 。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以下方法:
第一,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家教辅导。如我园小班家长利用星期天组织了户外一日游,家长和孩子们享受到了难得的亲子快乐之旅,也有了一次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自发研讨教育方法和经验的好机会,给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
第三,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五、携手前进,共同提高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通过业余进修、观摩学习、经验总结、研究探讨等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幼儿园有责任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推荐并介绍有关幼儿心理和教育的书籍、杂志,开辟家长橱窗等。沟通是双向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合作。
我们深深地知道,在幼儿教育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家长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我们将充分发掘、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的教育主动性,密切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从而展现教育的神奇魅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 心理沟通 双向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主要指在对幼儿的看法与教育态度、方法上相互交换意见,并求得一致的认识、采取共同的行动。及时的心理沟通可以加强了解、促进合作,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如果缺乏心理沟通,就会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引起误解,加深裂痕,从而影响对幼儿进行正确一致的教育。
一、了解家长的学习类型。根据家长们育儿的习惯,从感知觉方面,家长们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听觉型学习的家长,二是视觉型学习的家长,三是动觉型学习的家长。听觉型学习的家长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磁带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这类家长善于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等相互交流等渠道获得育儿知识。视觉型学习的家长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动觉型学习的家长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亲自动手操作方式等来学习。他们不喜欢老师过多的讲解,也不擅长言语表达。我们可以据此与家长从心理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
二、了解家长的个性特征。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对幼儿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
三、真诚热爱孩子是心理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家长经常会问自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吗?”“老师最喜欢谁啊?”……家长还会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评价中,揣摸教师对自己孩子是否喜欢。反之,得不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疏远或紧张。由此可见,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四、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沟通的关键 。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以下方法:
第一,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家教辅导。如我园小班家长利用星期天组织了户外一日游,家长和孩子们享受到了难得的亲子快乐之旅,也有了一次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自发研讨教育方法和经验的好机会,给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
第三,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五、携手前进,共同提高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通过业余进修、观摩学习、经验总结、研究探讨等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幼儿园有责任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推荐并介绍有关幼儿心理和教育的书籍、杂志,开辟家长橱窗等。沟通是双向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合作。
我们深深地知道,在幼儿教育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家长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我们将充分发掘、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的教育主动性,密切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从而展现教育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