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5月22日上午,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获奖者座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会上,获奖者代表在从艺历程、获奖心得、未来计划等方面积极发言,分享了舞台背后不为人知的苦辣酸甜,畅谈了在未来的艺术事业发展上如何坚守舞台,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规划和梳理自己的新目标,表达了感恩人民的情怀、服务人民的愿望.评委代表及与会专家、领导也纷纷表达了对新一届获奖者的嘱托与期许,进而对中国戏剧艺术整体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展现出当代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日上午,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获奖者座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会上,获奖者代表在从艺历程、获奖心得、未来计划等方面积极发言,分享了舞台背后不为人知的苦辣酸甜,畅谈了在未来的艺术事业发展上如何坚守舞台,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规划和梳理自己的新目标,表达了感恩人民的情怀、服务人民的愿望.评委代表及与会专家、领导也纷纷表达了对新一届获奖者的嘱托与期许,进而对中国戏剧艺术整体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展现出当代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陈勇,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纪增龙出席会议.会议由崔伟秘书长主持.
其他文献
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第一批世界级非遗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证明了昆曲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宝贵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昆曲艺术的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昆曲入选非遗名录让我们感到自豪之余,又仿佛敲响了一记警钟,警示着昆曲艺术的危机.
作为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有“戏曲界的活化石”之美誉的松阳高腔,是浙江传统戏剧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更为难得的是,它保存了独特的古韵.松阳高腔虽为婺剧所吸收,但从未与其他声腔剧种搭班或合班演出,一直保持独立的“全高班”状态.但由于传承模式落后、演员结构老龄化、传统剧目流失、专业剧团缺失、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松阳高腔的生存状态面临着严峻挑战.红色革命题材历史剧《箬寮风雷》依托松阳高腔原生态艺术特征,结合现代戏曲舞台的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是破解松阳高腔保护难题的一次有效尝试.
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都会有一个汇集各个剧种、各路名家的戏曲节目.作为深受欢迎的五大剧种之一,今年黄梅戏仍然以标志性的《女驸马》片段登台.观众欣喜地发现,站在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名家吴琼身边的,正是有着新世纪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称号的青年演员吴美莲.这在不经意间引出了黄梅戏艺术生态“传承”的话题.
高校作为新时代文化创新人才的主要集聚中心与输出阵地,加强高校内高层次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支撑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戏曲学院(以下称国戏)作为我国唯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在国家对文化创新人才高标准高需求的驱动下,积极响应新时代文化政策需求,以戏曲艺术作为文化创新的中心点,着力培养各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文化人才.笔者以国戏为例,对其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多项文化人才评选政策,探究高校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所存在的短板,希望给江苏省高校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
南通童子戏是以驱邪纳吉为目的,结合祭祀、戏曲及舞蹈发展而成的一种以傩文化为承载主体、辅以娱神娱人功能的地方性民间戏剧类型.作为苏北大地古傩戏之分支,它源自民间的巫傩祭祀仪式.因其本身特有的戏曲表演形式及富含原始符号的祭祀仪式,南通童子戏于2008年被收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有着极大的文化传承及审美价值,而对于童子戏系统性的架构及深入研究凤毛麟角.因此笔者于2017年4月16日同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的秦书乐一起前往南通市通州孙家桥村进行田野调查,记录了本次以南通童子戏非遗传承人胡德新为醮首
贾炳正是晋剧界一位深受尊崇的演奏家,70余年的从艺岁月里,他的艺术生涯与晋剧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司鼓艺术,功底扎实,戏路宽广,打文戏稳健舒展,打武戏明快洒脱,伴奏富于激情,具有感染力.贾炳正15岁开始拜师学艺,曾为丁果仙、程玉英、王万梅、王爱爱、程玲仙等名家司鼓,1953年,贾炳正进入榆次专区晋剧团(今晋中晋剧团),经过长期演出的磨炼,形成了博采众长、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晋剧打击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万尼亚舅舅》由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公演于1897年,是其写作生涯晚期最为重要的一部话剧作品.在这部多幕话剧之中,契诃夫重新创设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构思与表达体系,引入了带有试验意味的“精神解析式”的心理描写手法,提升、增强了人物群像塑造的现实对照感与人文感染力.而与《伊凡诺夫》《邻居》《第六病室》等同时期的现实批判主义戏剧作品相比,《万尼亚舅舅》既带有明显的继承性,又突出了强烈的破坏性、颠覆性以及重建性,其不仅拓展了之前简洁、灵动的写实叙事的表现空间,而且也在人物群像的人格精神挖掘、还原上传达了变革意念
童年,一个有花和梦的日子,它总是代表着天真美好的无邪岁月.当今天的孩子们幸福地享受着五彩斑斓的生活时,可曾想过在那硝烟未尽的革命年代,那时的孩子会有怎样的童年呢?rn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儿童剧应该是由一个个热闹活泼、梦幻有趣的童话故事组成.而当艰难的革命岁月遇到可爱的孩子,这两个看似不搭的主题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1961年,舞台剧《放浪记》在日本首次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此后近半个世纪,该剧反复上演,至2012年主演森光子去世,演出场次累计2017场,对战后日本戏剧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森光子更是凭借《放浪记》获得日本多项戏剧大奖.该剧以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讲述第一人称叙事者在颠沛流离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的奋斗历程.森光子塑造的林芙美子(以下简称芙美子)形象生动而真实,喜怒哀乐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有着动人心弦的独特魅力.森光子的《放浪记》已经脱离作家林芙美子的小说作品,跨越时空和年龄成为
大弦戏是河南省滑县、濮阳县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保留着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古代的一些表演形式,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大弦戏的唱腔音乐属曲牌体,乐队分软场、硬场,脚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脸谱讲究,化妆细腻,人物性格分明,无论是曲牌唱腔还是器乐、表演和剧目,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