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从教二十年来,所接触的学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女,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多年外出打工。这些学生一入学便被打上“留守儿童”的标签,从小到大都是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扶养,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自卑感,性格内向,自主学习性差。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到县城学校就读,留在农村就读的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八年级物理课程,对他们来说有一种新鲜感,但他们的心情又很复杂,怕学不好物理课,或者刚学的时候情绪高涨,过了一段时间就一落千丈,失去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物理教师的现实选择。
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围绕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上好引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的一门新学科,能否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将会对他们今后学习物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除了引言中的几个实验,我还安排了如下几个有趣的实验。
1.取相同的细棉线两根,在下端系相同的螺母,上端固定,其中一根上系有一段橡皮筋。当两只螺母从相同的高度落下时,没有连着橡皮筋的那根棉线被拉断了,这是为什么呢?
2.在漏斗中吹球。使漏斗朝下,内装一乒乓球,从上端向下吹气。提问:球会怎样运动?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掉下去”。实验结果与之相反。
3.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这是为什么?
通过做以上实验,教师还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知道物理就是我们生活生产中所碰到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产生倒影?水沸腾时从水壶中喷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雷声难道真是雷公电母发怒吗?你知道雷雨天为什么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高大的建筑物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电是如何到我们家的?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明白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为学生消除恐惧、树立信心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动手实验能让他们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实验前,先示范、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让他们认真观察实验,并给出观察问题,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给他们设置如下问题:1.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2.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3.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实验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然后再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纠正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不当之处,这样做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课本中的物理现象
农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在生產劳动和家庭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外,还要列举农村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1)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晒玉米时,为什么要到阳光下晒(液体温度的高低)、为什么要把玉米摊开来晒(液体表面积大小),为什么要在室外晒(液面气体流动的快慢,即室外有风)。(2)在讲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时,可以举例:在远处看到山脚下的民工用大铁锤打石头时,我们看见铁锤向下打时没有声音,往上提锤时才听到声音。(3)学到液化知识时,可以举例:由于冬天天气比较冷,我们坐面包车上街,司机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严,过了一会儿,车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层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4)讲到摩擦力知识时。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等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车轴处为什么经常放一些润滑油?(5)学到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时,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6)热胀冷缩的性质。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蛋壳,为什么蛋壳能轻松剥出。这些生活现象学生经历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有关,好多学生喜欢学习某些科目,大多都是因为喜欢该科目的任课教师。农村学生腼腆,想跟教师在一起,但又怕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教师,我放下架子,每周星期天下午学生来学校时,我都到学生宿舍转一转,跟他们聊聊天、下象棋等,课余时间他们在操场上打篮球,我也过去凑热闹。平时在课堂上适当向他们提较简单的问题,使中差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功的欢乐,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持久地保持稳定。中差生表现得更为敏感,即使答错了,也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横加斥责,而应该以鼓励的口吻说:“比以前进步了,希望再加把劲。”多表扬,少批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实感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时,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中已逐渐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
学习“电流和电路”时,电流的形成非常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动画摸拟出电荷在导线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灯泡发光,很形象,学生理解的效果很好。
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300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听到水流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水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水能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
六、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如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表示什么物体的运动?在讲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手抓子弹的故事,进而引入主题。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提出自己的观察:“正在推着的小车,一松手就停住了,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对吗?”
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正能量,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科学素质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易志毅)
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围绕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上好引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的一门新学科,能否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将会对他们今后学习物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除了引言中的几个实验,我还安排了如下几个有趣的实验。
1.取相同的细棉线两根,在下端系相同的螺母,上端固定,其中一根上系有一段橡皮筋。当两只螺母从相同的高度落下时,没有连着橡皮筋的那根棉线被拉断了,这是为什么呢?
2.在漏斗中吹球。使漏斗朝下,内装一乒乓球,从上端向下吹气。提问:球会怎样运动?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掉下去”。实验结果与之相反。
3.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这是为什么?
通过做以上实验,教师还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知道物理就是我们生活生产中所碰到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产生倒影?水沸腾时从水壶中喷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雷声难道真是雷公电母发怒吗?你知道雷雨天为什么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高大的建筑物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电是如何到我们家的?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明白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为学生消除恐惧、树立信心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动手实验能让他们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实验前,先示范、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让他们认真观察实验,并给出观察问题,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给他们设置如下问题:1.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2.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3.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实验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然后再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纠正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不当之处,这样做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课本中的物理现象
农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在生產劳动和家庭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外,还要列举农村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1)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晒玉米时,为什么要到阳光下晒(液体温度的高低)、为什么要把玉米摊开来晒(液体表面积大小),为什么要在室外晒(液面气体流动的快慢,即室外有风)。(2)在讲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时,可以举例:在远处看到山脚下的民工用大铁锤打石头时,我们看见铁锤向下打时没有声音,往上提锤时才听到声音。(3)学到液化知识时,可以举例:由于冬天天气比较冷,我们坐面包车上街,司机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严,过了一会儿,车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层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4)讲到摩擦力知识时。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等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车轴处为什么经常放一些润滑油?(5)学到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时,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6)热胀冷缩的性质。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蛋壳,为什么蛋壳能轻松剥出。这些生活现象学生经历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有关,好多学生喜欢学习某些科目,大多都是因为喜欢该科目的任课教师。农村学生腼腆,想跟教师在一起,但又怕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教师,我放下架子,每周星期天下午学生来学校时,我都到学生宿舍转一转,跟他们聊聊天、下象棋等,课余时间他们在操场上打篮球,我也过去凑热闹。平时在课堂上适当向他们提较简单的问题,使中差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功的欢乐,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持久地保持稳定。中差生表现得更为敏感,即使答错了,也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横加斥责,而应该以鼓励的口吻说:“比以前进步了,希望再加把劲。”多表扬,少批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实感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时,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中已逐渐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
学习“电流和电路”时,电流的形成非常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动画摸拟出电荷在导线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灯泡发光,很形象,学生理解的效果很好。
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300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听到水流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水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水能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
六、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如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表示什么物体的运动?在讲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手抓子弹的故事,进而引入主题。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提出自己的观察:“正在推着的小车,一松手就停住了,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对吗?”
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正能量,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科学素质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