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课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准备材料,合作小组,主体性,创造力,创新精神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学科特点、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力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学习中的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知识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学科特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设计实验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自己动手实验过程中获得结论,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上地面形态单元的《升高的河床》一课,有一个研究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发现问题:黄河下游河水中含沙量比上游增加十多倍,河床比两岸的地面还要高。②猜测:黄河下游泥沙含量增加,河床升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③每个小组讨论研究方案。④汇报研究方案。⑤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实践探究,教师巡回指导。⑥学生上台演示汇报交流。⑦小结。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验验证--交流总结的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2.用多种方法去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要多样化。在准备实验材料时,不仅教师自己要准备,而且还要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材料。我的做法是:①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和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根据本单元内容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准备。②选择材料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我在做"昼夜温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这个实验时,没有黑色绘图纸,我就用墨汁把白纸涂黑代替。③选择材料要具有代表性:比如《卵石的形成》一课中,在选择石块时,就找到多种不同质地的石块。
3.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
科学实验教学中更能体现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只有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才能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一般是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的轮换。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①要学会倾听,不能插嘴打断,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②要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研究的问题发言,发言时,语言要清晰。③要学会帮助,善于启发他人思考。教师在每次实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够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时,还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再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
4.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例如在学习《升高的河床》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河床的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个人探究等不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实验设计中,要使学生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的先后等方面。
5.实验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假设"在实验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实验的教学都是从对实验结论的假设开始的。如:在教三年级的《让灯亮起来》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发光的电灯,然后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问题,利用现有的材料去实践,并在愉快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哪一个组最快让小电珠发光,在能够使小电珠发光后,再启发他们是否只有一种方法使小电珠发光,你有几种方法可以使小电珠发光。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实验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教师要提倡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获取知识的乐园,让学生在实验中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那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高效课堂,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准备材料,合作小组,主体性,创造力,创新精神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学科特点、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力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学习中的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知识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学科特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设计实验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自己动手实验过程中获得结论,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上地面形态单元的《升高的河床》一课,有一个研究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发现问题:黄河下游河水中含沙量比上游增加十多倍,河床比两岸的地面还要高。②猜测:黄河下游泥沙含量增加,河床升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③每个小组讨论研究方案。④汇报研究方案。⑤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实践探究,教师巡回指导。⑥学生上台演示汇报交流。⑦小结。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验验证--交流总结的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2.用多种方法去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要多样化。在准备实验材料时,不仅教师自己要准备,而且还要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材料。我的做法是:①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和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根据本单元内容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准备。②选择材料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我在做"昼夜温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这个实验时,没有黑色绘图纸,我就用墨汁把白纸涂黑代替。③选择材料要具有代表性:比如《卵石的形成》一课中,在选择石块时,就找到多种不同质地的石块。
3.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
科学实验教学中更能体现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只有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才能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一般是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的轮换。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①要学会倾听,不能插嘴打断,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②要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研究的问题发言,发言时,语言要清晰。③要学会帮助,善于启发他人思考。教师在每次实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够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时,还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再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
4.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例如在学习《升高的河床》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河床的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个人探究等不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实验设计中,要使学生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的先后等方面。
5.实验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假设"在实验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实验的教学都是从对实验结论的假设开始的。如:在教三年级的《让灯亮起来》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发光的电灯,然后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问题,利用现有的材料去实践,并在愉快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哪一个组最快让小电珠发光,在能够使小电珠发光后,再启发他们是否只有一种方法使小电珠发光,你有几种方法可以使小电珠发光。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实验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教师要提倡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获取知识的乐园,让学生在实验中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那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