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育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作用,在我国几千年前就被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所谓“育人环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范畴,而环境育人则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总体而言,人出生于家庭,发展于学校,完成于社会,那么,家庭、学校、社会就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就基础教育而言,孩子们不仅仅在学校中读书受教育,而同时受家庭、社会的多方面的影响。脱离开任何一个环境,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好的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有直接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影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探索实际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就校园育人环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教育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中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只是一些宏观的概念,具体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社会的思潮、价值观、文化动向,等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一个个细微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每一个方面都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教育观念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首要的。说到“良好的育人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育怎样的人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句话突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具体说来,校园环境在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中主要功能有:
1、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以教室的环境美化、科学化布置为例,大多数学校每间教室的黑板上方均嵌挂着班风班训牌,牌上再悬挂着国旗图案,以激励学生为祖国而学习。后面墙上是同学们自己办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特征,从多侧面展现当代少年儿童精神面貌,从多角度反映当今社会生活及学生学习生活的黑板报。整个和谐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布置,使学生获得了集体学习的良好气氛。
2、有利于学生受到积极的文化熏陶
每个学校都有简练严明的校训,镶嵌在醒目位置;激人奋进的校歌则刊印在学校校刊上;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名人名画”和“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争章达标活动”章程挂图。师生移步举目都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哲理的陶冶。学校应建有完善的藏量足够的图书室,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要。学校应为学生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里广泛涉猎,在活动中满足好奇心、求知欲,以受到积极的校园文化熏陶。
3、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校应坚持一年一度的体育达标运动会、迎新文艺会演,学校每学年在教育处表彰基础上又进行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以及每逢节、庆日大型庆典活动时,举行演讲会、赛诗会、故事会活动,还有日常开展的“红领巾迎晨礼貌岗”、“安全小卫士”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身体、心理和各方面能力素质,拓宽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及竞争与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渠道。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校应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逐步使校园环境清新恬静,新颖别致。四季花朵盛开,绿树繁茂成荫的园林;五星红旗招展,绿草覆盖,面积适中的校园场地;多次翻新的教学楼及因陋就简的宣传栏等。学校经常引导学生参加各项美育活动,如歌咏、舞蹈、武术、形体操、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科技活动及登山郊游等,从而在艺术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极大培养了学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增长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5、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国外教育家、心理学家把环境称为“隐性课程”和“潜在课程”。隐性潜在课程,通过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心理气氛、校风学风、班纪班风、奖惩方式等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就会使学生的情感、意识、行为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暗示,产生认同,进行模仿,从而达到促进心理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学校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育人环境的范围很广泛,下面我将从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学生的心理环境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1、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是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通过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形成学校的传统、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要注意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信息化,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建设良好校园环境文化。
如果一所学校,处处干净利落,各种物品措置有序,花草树木修剪得艺术生动,见不到飞扬的纸屑,瞧不见臭气熏人的垃圾,整个校园环境清雅宜人,这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也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养成讲卫生,尊敬别人劳动的优良品质,并终将成为一种文化素质,灌之于人的身躯,支配人的行动,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利用名言,形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励人们奋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人警句,应当有选择地悬挂在教室、教学楼和图书阅览室中,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让学生与伟人天天见面,熟悉他们的事迹,敬仰他们,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警示自己,无疑是焕发激情,反躬自问很好的教育方式。
2、班级学习文化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示范,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等方面。它较之自然环境更加直接,更加深刻。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1)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巾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并非苛刻。马卡连柯只是提醒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教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应该成为学生表率。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注意服饰打扮,保持良好风度,举止言谈要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细小行为,处处示范于学生。
(2)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平等对待人,尊重和爱护学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相反,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经常训人,教师的威望就会下降,说话就很少有人去听了。
(3)集体的凝聚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使每一位班级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竞争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我们面对的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未来需要的是知识广博的人才,所以,抓思想品德教育,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良好的习惯包括学生阅读、作业、思考的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形成要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抓起。其次,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以中外史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保持奋发向上的学习斗志。再者,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勤于思考。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对手赛”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优化学生发展空间
学校努力制定出适应所有学生的不同天资和需要的更加丰富的教学计划,开展分层次教学科学研究。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向我们揭示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创设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创设条件,不断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陈东著,《开放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郭辉雄、叶相英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1期。
[4]耿学超著,《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所谓“育人环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范畴,而环境育人则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总体而言,人出生于家庭,发展于学校,完成于社会,那么,家庭、学校、社会就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就基础教育而言,孩子们不仅仅在学校中读书受教育,而同时受家庭、社会的多方面的影响。脱离开任何一个环境,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好的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有直接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影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探索实际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就校园育人环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教育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中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只是一些宏观的概念,具体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社会的思潮、价值观、文化动向,等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一个个细微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每一个方面都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教育观念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首要的。说到“良好的育人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育怎样的人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句话突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具体说来,校园环境在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中主要功能有:
1、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以教室的环境美化、科学化布置为例,大多数学校每间教室的黑板上方均嵌挂着班风班训牌,牌上再悬挂着国旗图案,以激励学生为祖国而学习。后面墙上是同学们自己办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特征,从多侧面展现当代少年儿童精神面貌,从多角度反映当今社会生活及学生学习生活的黑板报。整个和谐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布置,使学生获得了集体学习的良好气氛。
2、有利于学生受到积极的文化熏陶
每个学校都有简练严明的校训,镶嵌在醒目位置;激人奋进的校歌则刊印在学校校刊上;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名人名画”和“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争章达标活动”章程挂图。师生移步举目都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哲理的陶冶。学校应建有完善的藏量足够的图书室,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要。学校应为学生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里广泛涉猎,在活动中满足好奇心、求知欲,以受到积极的校园文化熏陶。
3、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校应坚持一年一度的体育达标运动会、迎新文艺会演,学校每学年在教育处表彰基础上又进行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以及每逢节、庆日大型庆典活动时,举行演讲会、赛诗会、故事会活动,还有日常开展的“红领巾迎晨礼貌岗”、“安全小卫士”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身体、心理和各方面能力素质,拓宽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及竞争与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渠道。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校应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逐步使校园环境清新恬静,新颖别致。四季花朵盛开,绿树繁茂成荫的园林;五星红旗招展,绿草覆盖,面积适中的校园场地;多次翻新的教学楼及因陋就简的宣传栏等。学校经常引导学生参加各项美育活动,如歌咏、舞蹈、武术、形体操、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科技活动及登山郊游等,从而在艺术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极大培养了学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增长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5、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国外教育家、心理学家把环境称为“隐性课程”和“潜在课程”。隐性潜在课程,通过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心理气氛、校风学风、班纪班风、奖惩方式等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就会使学生的情感、意识、行为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暗示,产生认同,进行模仿,从而达到促进心理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学校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育人环境的范围很广泛,下面我将从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学生的心理环境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1、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是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通过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形成学校的传统、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要注意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信息化,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建设良好校园环境文化。
如果一所学校,处处干净利落,各种物品措置有序,花草树木修剪得艺术生动,见不到飞扬的纸屑,瞧不见臭气熏人的垃圾,整个校园环境清雅宜人,这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也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养成讲卫生,尊敬别人劳动的优良品质,并终将成为一种文化素质,灌之于人的身躯,支配人的行动,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利用名言,形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励人们奋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人警句,应当有选择地悬挂在教室、教学楼和图书阅览室中,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让学生与伟人天天见面,熟悉他们的事迹,敬仰他们,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警示自己,无疑是焕发激情,反躬自问很好的教育方式。
2、班级学习文化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示范,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等方面。它较之自然环境更加直接,更加深刻。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1)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巾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并非苛刻。马卡连柯只是提醒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教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应该成为学生表率。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注意服饰打扮,保持良好风度,举止言谈要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细小行为,处处示范于学生。
(2)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平等对待人,尊重和爱护学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相反,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经常训人,教师的威望就会下降,说话就很少有人去听了。
(3)集体的凝聚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使每一位班级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竞争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我们面对的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未来需要的是知识广博的人才,所以,抓思想品德教育,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良好的习惯包括学生阅读、作业、思考的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形成要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抓起。其次,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以中外史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保持奋发向上的学习斗志。再者,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勤于思考。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对手赛”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优化学生发展空间
学校努力制定出适应所有学生的不同天资和需要的更加丰富的教学计划,开展分层次教学科学研究。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向我们揭示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创设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创设条件,不断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陈东著,《开放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郭辉雄、叶相英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1期。
[4]耿学超著,《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